在中国,77、78、79年高考的都是些什么样的人?
77、78、79级一般经验丰富,视野开阔,包容性强。他们大多在上大学之前都在农村、厂矿、部队磨炼过,经历过社会大学的风雨,有着丰富的中国各行各业的经验。同时,他们的成长跨越了十年“文革”,沐浴了几十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参与了当代中国的许多重大事件。他们是经历过风暴的一代人。倒置的成长经历和特殊的生活经历,增加了他们认识事物的多元视角和包容性;他们更注重实践,善于把握社会生活的大局。他们中的很多人在成功后依然随和灵活,甚至学者也少了些迂腐,多了些从容世故。那三届,既经历了文革前后理想的幻灭和反思,也经历了基层的现实生活。这一代人既保留了理想主义情怀又积极入世,既有超越性又有世俗性。
77级,78级,79级更勤奋,更顽强,更坚持。回想起大学里海绵如饥似渴的学习状态,半夜集体看书,在路灯下学习,感慨良多。“文革”后,77、78、79级以平均不到5%的录取率获得了上大学的机会,精英意识从被录取的那一刻起就被社会和自我定下了。在全民的期待和高度的自我期待中,那三届让“延迟的十年”翻倍。重新获得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瞬间从社会底层成为天之骄子,经历过人生大起大落和磨难的人,更容易产生人生紧迫感,时刻陪伴着这个群体。结果我在大学读书的时候,对事业如饥似渴,争分夺秒,坚韧执着,全力以赴,抓住机遇。特殊的经历锻造了一种百折不挠的毅力和韧劲,铸造了一种敢于追求、不甘沉沦的精神气质。只要时代给了一个机会或者碰上新的机会,generate就会立刻给予特别的能量。
独立思考、反思精神、批判意识,是77、78、79级学者应该永远珍惜的集体精神品质。“文革”期间,独立人格和自由思想被全面压制,但很多77级、78级、79级的人通过广泛阅读,在时代的缝隙中找到了思考的天堂。因为教育体系几乎瘫痪,没有标准答案,没有固定教材,没有应试考试,但好在年轻一代没有被应试教育束缚。“抓到什么书就看什么书”,因为封闭的时代造就了一代独立思考的人。现在想来,也是无意中取得了类似通识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自学成绩。越是独立的思考者,越有反思和批判的勇气。“文革”刚结束,社会意识形态剧变,全民笼罩在反思的氛围中。处于社会变革前沿的77级、78级和79级,有着强烈的伤痕和反思动机。这一代人得益于一个时代的否定和另一个时代的重开,敢于否定曾经的“真理”,反思精神和批判意识自然属于这一代人的精神基因。
77级、78级、79级也富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这种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来自于民众知识的投射和自我期待的催化。从当年入学开始,这一代人就承载和投射着太多国家和民族的时代使命。希望有一批在中国有丰富人生经历,经历过高等教育的77级、78级、79级的人,能够为文革后的中国贡献出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科学家,引领社会进步与发展。从恢复高考到改革开放,在毕业后的30年里,由于个人发展总是与国家命运不谋而合,这些人有着强烈的历史整体感,一种历史使命感油然而生。无论从事什么行业,身处世界哪个角落,这个群体普遍热衷于关注宏观的国计民生和中国社会的人文精神建设,渴望参与社会的整体发展,具有超越专业范围的终极关怀精神。
77级、78级、79级的人生轨迹,恰好处于中国社会从“文革”到改革开放,从闭关锁国到走向世界的历史转折关头。这些人普遍思想解放,很多人有国际视野。77、78、79级直接受益于文革结束,参加了思想解放运动。他们对极端意识形态更加警惕,倾向于追求和探索人类发展的普遍规律,热切推动整个社会的思想解放和改革开放。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全面实施,中国开始大规模融入全球化浪潮。《走向未来》系列,海外思想经典,曾经是这些人最喜欢的读物,中外思想的碰撞和现实的落差也是他们最先观察到的。连接“文革”和改革开放两个历史时期,77级、78级、79级最先感知和经历了中国重新走向世界的过程。他们中的许多人成为改革开放后选拔的第一批留学生,接受了西方教育。对于一些77、78、79级的“中国是世界的中国,国际舞台是我们的舞台”,他们活跃在世界各地,成为中国贡献给世界的国际精英。正如书中有77、78、79三个年级,“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让这一代人在成长过程中不经意间上了三所大学——社会大学、校园大学、国际大学”。这里的“国际大学”不仅仅是实际的留学,更是你打开眼界看世界后获得的国际化理念和人类发展普遍规律的知识。因为他们在中国基层有过最现实的经历,把眼界和西方社会的人比较过,所以这些人思想开放,有国际视野。他们往往是改革开放最坚定的捍卫者,也是中国国际化的重要推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