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阐述了乡村教育运动的背景和主要实施方式。

答:背景:乡村教育运动集中在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中期,中国教育改革的重心逐渐从城市转向农村。进步教育家意识到,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社会,农民占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归根结底,中国的发展,包括教育改革,需要解决农村教育的问题来最终带动整个社会的进步,所以农村教育运动的出现可以说是历史的必然。或者说是为了实现救国理想,推行现代教育制度,改良乡村社会的必然之举。实施:中华职业教育社、黄炎培更注重培养农民生产技能,改善农民生活条件;陶行知重视普及基础文化,把教育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平教会和严主要是想改变整个农村的落后状况;另一方面,梁漱溟的乡村建设侧重于农村社会道德的提高和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两者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仅靠农村教育是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善农村面貌的,其本身的促进作用也是有限的。可供借鉴的是,“乡村教育运动”具有民间实施、教育对象大众化、教育内容应用化的特点。其对今天农村教育改革的借鉴和启示在于:民间力量应以多种形式积极参与农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农村教育的对象应该包括以成人为主体的农村社会全体成员;农村教育的内容必须满足当前农民多样化的教育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