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今人拜神拜佛都要杀鸡鸭?

祭祀神灵是以送礼为代价的。人们可以向神灵跪拜磕头,烧香烧纸,但对神灵来说,最实惠的方式就是祭祀。人有世俗的欲望,神也有。人既然祈求神灵,就应该愿意奉献自己最好的东西,以博取神灵的欢心。但人的喜好不同,不同的神也有自己的口味,所以祭祀也是五花八门。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食物对于吃货来说是最重要的,最初的祭祀主要是以供奉食物为主。《礼记·李云》说:“夫礼之始,始于饮食。其烧黍吞海豚,饮之污敬,其拙鼓,尚可使其敬鬼神。”也就是说,该仪式起源于向神灵提供食物。只要把小米烧了,把猪肉拿来给神灵吃,挖洞当水壶用手给神灵送水,敲鼓取乐,就可以把人们的祈祷和敬意传达给神灵。研究文字的起源还会发现,表示“祭祀”的文字大多与饮食有关。

在许多食物中,肉是最重要的。在原始采集狩猎时代,肉是用人们的生命狩猎的。原始农业和畜牧业发展起来的时候,肉还是极其值钱的。孟子的理想生活是建立在70岁吃肉的基础上的,弟子送的礼物也不过是两串肉干,可见肉之难得。正因为如此,肉成了供奉神灵的主要祭品。古代用于祭祀的肉食动物称为“祭”,指马、牛、羊、鸡、狗、貘等牲畜,后称为“六畜”。六畜中,最常用的是牛、羊、狗。鱼兔野味也用于祭祀,但不在“祭祀”之列。祭祀也用人,但人本身不叫“祭祀”。古书只说“用人”,没说“人祭”。

除了“祭祀”之外,还有五谷杂粮作为祭品,称之为“盛世”。鲜嫩的瓜果蔬菜也是民间祭祀中常用的祭品,在《诗经》中反复提及。佛教传入中国后,在“斋戒”中果实更加丰富。此外,酒也是常见的祭神品。

(2)玉神讲究衣饰,祭祀中少不了玉。《左传》载:“祭玉帛,敢加之。”《墨子·尚同》云:“事鬼神,不可失。”玉帛包括各种玉礼器和皮帛,是除了食物之外最常用的祭祀手段。玉在祭祀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李周,有记载说玉被用作庆祝世界的六种器皿!!玉是贵族佩戴的宝物。在缺乏金银饰品的古代,玉石是非常宝贵的。佩戴玉器已经成为贵族的独特象征。在汉朝,据说君子玉不离身。用玉做杰夫和印章是很有价值的。玉的礼仪制度在此时空前发展!人们把玉视为美丽的代名词,甚至连想象中的众神居所也叫玉台。丝绸是丝织品的总称,是贵族御寒用的生活资料。在古代,普通人只能用麻衣打扮,而《左传》中描述的魏文公也只是用丝绸加冕,这在古代是极其珍贵的。正是因为玉帛的稀有珍贵,古人才供奉玉帛。

(3)人以人作祭品祭祀神灵,古书称之为“用人”,后世称之为“人祭”。人祭,不仅在原始宗教中,在后来的宗教中,都是宗教史上最黑暗的一页。人祭起源于原始社会的部落战争。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的价值无法体现。战争中的俘虏,女人可以被玩弄,孩子可能被收养到家庭中,成年男人被杀死,献祭给神灵。商代人祭之风盛,人数多,手段差,不仅有大量甲骨文记载,也有考古遗存证明。人祭的形式有烧死、淹死、活埋、刺喉流血、斩首,甚至把人剁成肉蒸成肉汤。春秋时期的人祭现象虽然没有商代那么触目惊心,但也并不少见。《左传十年》记载鲁国纪在博社用人,《召公十一年》也记载宋朝臣在社写了一封关于公用其子的信。《史记·秦本纪》说会“与晋帝祀神”,家也说:“盟为坛,祭为将头”。

人作为祭品的另一个现象是为男神提供美女。青铜时代战争开始时,女性因体力不足而失去了母系氏族的地位,逐渐沦为男性的奴隶,生产和生殖能力被退居次要地位。相反,女性的美丽迎合了男性统治者的需要,容貌姣好的女奴成为情欲的牺牲品。为了满足想象中的神灵对女性的情欲,就产生了祭祀美女的习俗。无论是被杀、活埋还是淹死,都是以美娱神的表现。名义上是给他们的灵魂做神仙的妻妾,实际上是给神仙玩的。据古籍记载,秦灵公曾经利用公主的妻子河伯,战国时期魏也弟“河伯婚礼”的闹剧更是有力的证明。

还有少男少女一起祭神的现象。以童年的人体为祭品,一是因为孩子稚嫩,二是因为神灵喜欢孩子,孩子是天真纯洁的,这与神仙家庭追求长生不老有关。

(4)血是一种特殊的牺牲。古人认为血是有灵魂的,它可以维持人或动物的生命。一旦失血,就意味着受伤甚至死亡,仿佛血液有一种神奇的力量。

祭品的血是人血和动物血。佤族有供奉猎人头颅作为祭品的习俗,所以猎头的血有着神秘的意义。猎头的血混着骨灰和谷物种子撒在地里,以为这样可以促进谷物的生长。锡伯族祭祀土地神时,在地里杀猪后洒猪血。一些彝族人祭祀土地时,会在象征土地神的树枝上蘸鸡毛和血。

佛教祭祀不杀生,一般是香火,瓜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