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花艺术的历史与现状

浮雕来自“植物标本”。至于植物标本是什么时候发展成压花艺术的,无从考证。

压花艺术19世纪起源于欧洲,50年代流行于日本,80年代开始在中国兴起。压花首先在欧洲流行,并广泛传播。英国有300年的浮雕历史,法国、意大利、德国、丹麦等国都有不同的浮雕流派和作品。近年来,压花在日本、美国、澳大利亚、中国、台湾省和中国大陆也很流行,并得到很大发展。

19世纪下半叶,压花艺术在维多利亚女王时代达到了一个新的高潮。女王本人是浮雕艺术家。压花艺术成为宫廷仕女的爱好,很受欢迎。压花在上流社会的女士中很受欢迎。他们用浮雕装饰圣经封面或制作装饰画。压花已经成为宫廷贵妇自娱自乐的上流活动。宫廷花园里的花草,甚至药材,都做成浮雕的叶子。他们互相介绍奇花异草,学习浮雕技术,展示自己的作品。在奢华的宫殿里,浮雕画被包装在精美的画框里,成为室内必备的装饰画。后来,压花艺术逐渐流传到民间,成为各阶层人士的休闲活动。压制花卉艺术在英国仍然很受欢迎。

在近代,以已故摩洛哥王后格蕾丝·凯利为代表的上流社会贵妇热衷于压花艺术,格蕾丝出生于美国费城,是好莱坞著名的电影明星。据说Grace对花上瘾,尤其是压花。她在家乡学习了压花艺术,成为了压花大师。她嫁到摩洛哥后,亲自成立了一个花园俱乐部,开展各种形式的花艺活动,推广压花艺术,至今摩洛哥还留下了许多她美丽的浮雕作品,由摩洛哥政府组织,在世界各地展出。去世前,她是费城花展压制花卉艺术作品比赛的评委。

美国的压花艺术起源于英国,融入了崇尚自由的美国文化。美国最大的世界级压花艺术比赛每年3月在费城举行。

在日本,植物标本的研究直到明治维新才传入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20世纪50年代,干燥剂被开发和研究。因为干燥剂在市场上很容易买到,所以从简单的植物标本制作发展到压花。日本人对压花研究的很深,推广的也很好。这是因为日本不仅在民间推广,政府也大力支持和推广。压花艺术在日本的地位和插花艺术一样,是有地位的民族艺术。日本人在压花艺术的研究方面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杉野俊之和杉野宣雄是日本压花艺术的代表人物。他们的家族企业日本花绿研究所致力于压花技术的研究,开发压花工具和各种压花新产品和技术。国际压花领域的许多人都在购买他们的压花产品。

在中国,浮雕制作工艺品的时间还没有考证。在清朝的皇宫里,有菩提叶画和佛像。但是在丝绸之路上已经有菩提叶镶金的图片了,所以中国的浮雕应该早于清朝。

据传,清朝时,印度僧人进京朝见清朝皇帝,他们带来了两棵佛教圣树——菩提树,献给诚心信佛的皇帝,种在紫禁城里,在那里枝繁叶茂,长得十分茁壮。深秋,树叶一片接一片地掉了下来。为了表示对佛的虔诚,皇帝让宫人用木桩把树围起来,不让别人碰,像佛一样供奉。皇帝非常喜爱这两棵树,秋天树叶掉落,引起了皇帝无限的悲伤,他不得不想办法把这些枯叶留下来。不知道最后是谁想出了一个好主意,就是用纸夹住枯萎的叶子,压在沉重的石头下面。它们展平晾干后,叶子会像黄褐色的纸一样扁平,中心部分会褪成米色。当时还没有漂白技术,让宫里的绘画大师们在上面精心绘制佛像,就像在纸上作画一样,色彩鲜艳,写实精细。就这样,绘有佛像的菩提叶被献给了皇帝,皇帝非常高兴,把这些菩提叶作为皇宫里的高级皇家礼物送给功勋大臣、各国使节和僧侣。时至今日,日本的佛教高僧和虔诚的佛教徒仍然喜欢中国清代的菩提叶绘有佛像。这大概是压花艺术的另一种形式。

菩提树是一种阔叶树,外形庄严,叶片轮廓清晰,线条优美,手掌大小,干净,充满佛性。今天,在许多朝圣的地方,我们会看到菩提树,树很长,树干很粗,树冠很大。在这些朝圣的地方,几乎所有的店铺都会出售菩提叶做成的脉卡、书签等工艺品,比如广州的刘荣寺、广东韶关的丹霞山、厦门的菩萨庙等。

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初,北京使用叶脉制成的书签。纹理上有染色昆虫的精致剪纸,手柄上有彩色流苏,是北京工艺美术厂制作的工艺品。上世纪80年代,用枫叶和野花制作的贺卡和书签等简单的浮雕产品在国内市场非常受欢迎。由于教学和科研单位先后对压花护色和压花艺术进行了科学研究,我国的压花技术和压花画生产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

从1983开始,一批台湾省的艺术家从日本学习压花艺术,回到台湾省发展推广压花教学。1987台北压花艺术促进会成立后,蓬勃发展,90年代开始在广东、福建、云南、四川等地发展压花农场。还有一些压花公司专门做花料压制,把压制好的花料卖到日本、韩国、美国、英国等国家。

在香港和台湾省,许多花卉学校和教室都开设了压花艺术课。各行各业的学生都有兴趣在课余时间学习一门赏心悦目的技能课,来提高自己的品位,美化自己的生活,陶冶自己的情操,培养自己的修养。在女性才艺领域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