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山脉的人类历史
在印度次大陆的三个主要民族中——印欧语系(公元前2000年左右从帕米尔西部的中亚来到南亚次大陆的白种人,现在混有澳洲血统)、藏缅语族和德拉维达语族——前两个民族在喜马拉雅地区有非常对应的群落,虽然在不同地区以不同的比例混在一起。他们的分布是来自葱岭(帕米尔高原)西部的欧罗巴族、来自南方的印度族和来自东部和北部的亚洲部落(蒙古人)长期渗透历史的结果。在占喜玛拉雅山中部1/3的尼泊尔,这些族群交织混杂。
低喜马拉雅山脉的渗透促进了进入和穿越南亚河流和平原的移民活动。一般来说,大喜玛拉雅和特提斯喜玛拉雅是藏族和其他藏缅族(蒙古族)居住的地方,小喜玛拉雅则是高大洁白的印欧族家园。在查谟和克什米尔的喜马拉雅山外围,印欧社会被称为多格拉王朝。居住在小喜马拉雅山的Gadi人和Gugalj人也属于欧洲人群体(一直是南亚人)。加迪人本质上是山民;他们有大量的绵羊和山羊。只有在冬天,它们才会离开位于喜马拉雅山外围雪域的家,和羊群一起下山,然后在6月回到最高的牧场。Gugalj人是一个游牧民族,靠绵羊、山羊和几头牛为生。他们在不同的高度为他们的牛羊寻找牧场。
喜马拉雅山的经济状况适合于这个由各种地质带组成的广阔多样的地区的有限资源。主要经济活动是畜牧业,但野生动物的利用和贸易也很重要。喜马拉雅山有丰富的经济资源,包括肥沃的农田、广阔的草原和森林、可开采的矿藏和易于控制的水电。喜玛拉雅山西部最肥沃的耕地是克什米尔谷地、冈格拉谷地、萨特累季河流域、恒河平台和乌塔拉康提的亚穆纳河两岸。这些地区出产大米、玉米、小麦和小米。在尼泊尔的喜马拉雅山中部,2/3的耕地在山麓和邻近的平原;这个国家的大部分大米来自这个地区。这个地区还种植大量的农作物,如玉米、小麦、土豆和甘蔗。
喜马拉雅山脉自1940年代以来的人口爆炸给许多地区的森林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由此产生的为农业抢占空间和为木材砍伐森林的活动已经发展到小喜马拉雅山脉的陡峭和高坡,造成了环境退化。只有在锡金和不丹,仍有大片地区被茂密的森林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