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教育发展史上的“社会科学方法时代”

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是比较教育研究的第三阶段,这是一个学科蓬勃发展的阶段,其方法论特征是综合研究,也被称为“社会科学方法时代”。

在社会科学方法时代,比较教育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主要表现在研究规模的迅速扩大、研究方法的层出不穷、研究成果的大量涌现和研究领域的拓展。在这个阶段,国际教育组织相继成立。195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汉堡教育学院;1956,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成立;196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附属国际教育规划研究所;1968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附属教育研究与创新中心。这些国际教育研究机构的建立,为开展跨国教育比较研究提供了组织上的便利。

1968年,国际比较教育学会委员会成立,其第一次代表大会于1970年在渥太华举行,其名称改为世界比较教育学会理事会。迄今为止,联合会已经举行了九次大会。除了历史方法,还运用了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在《教育中的比较方法》一书中,贝雷迪认为比较教育的研究应该分为四个阶段。

(1)描述。主要任务是描述各个国家的教育制度和实践。为此,一开始就要广泛收集资料,了解各国教育的实际情况。收集信息有两种方式:阅读资料和直接观察,其中最重要的是直接去国外考察。

(2)解释。主要任务是解释我们所学到的关于教育的知识,以便不仅理解事物是怎样的,而且理解事物为什么会那样。因此,有必要分析影响教育的各种因素。分析时应运用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统计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

(3)并列。主要任务是以可比的形式整理待比较国家的材料,确定比较的模式,制定比较的标准。然后进一步分析数据,提出比较分析的假设。

(4)比较。主要任务是对第三阶段所列材料进行综合比较研究,验证第三阶段提出的假设,然后得出一些结论。

美国的诺亚和埃克斯坦被认为是在比较教育研究中运用社会科学方法的典型。他们在《比较教育科学探索》一书中,通过分析比较教育的历史发展和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提出了比较教育研究的科学方法。他们认为,现代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是假设、定量测定、参考研究和理论分析。据此,他们提出比较教育的研究程序应该是:①确定问题;(2)提出一个假设;(3)明确概念(提出指标);④选择例子;⑤收集数据;⑥组织数据;⑦解释结果。

英国的埃德蒙·金在《他国的学校和我们的学校——当今的比较教育》一书中,对比较教育学的目的、内容和方法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

1)非常重视教育的历史背景。他根据资产阶级史学家划分的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的历史发展阶段,将科学技术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并提出了与这三个阶段相对应的教学模式。他认为西方现在处于后工业社会的发展阶段,也就是所谓的信息社会。教育是社会、政治和经济活动的中心,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决策中起着指导作用;继纯科学和应用科学之后,社会科学在教育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

2)联系比较教育的内容、方法和目的,强调比较教育的研究要有助于当前重大教育问题的决策和行动。他不赞成比较教育的内容和方法的单一性,主张比较教育的方法主要取决于研究的目的。他把比较教育的研究分为三个层次,每个层次的研究内容和方法都不一样。第一个层次是比较教育初学者,主要目的是对各国教育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本文采用区域研究的方法,对各国的教育背景和制度进行了全面的介绍。第二个层次是对比较教育稍有基础的人和教育工作中反复出现的特殊问题进行跨文化的分析和研究。第三层次是比较教育的研究者,他们着眼于教育改革的现实问题,为教育决策做出贡献,采用与哲学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政治学家多学科合作的研究方法。

3)比较教育中的比较分析强调可比性,提出了比较分析的框架,从观念、制度、实施三个层面进行比较分析。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比较教育研究的观点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冲突理论和依附理论应运而生,一些新的批评范式研究也应运而生。这些研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进行。

此外,教育国际化是近年来比较教育理论界对教育国际化和教育问题全球化的一种反映。比较教育学本来就是从不同国家的角度研究教育的学科。然而,随着国际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日益全球化,教育现象也越来越呈现出全球化的特征。因此,比较教育的研究领域也开始从一般的不同国家教育的比较,扩展到对一些全球化的教育现象和问题的整体考察和研究。在这个阶段,由于研究队伍的迅速扩大和研究方法的多样化,出现了许多研究成果。

1962年国际教育成就评估协会发表了一份关于十二个国家十三岁儿童教育成就的研究报告,1967年发表了一份关于数学成就的国际研究:十二个国家的比较。自1950年代中期以来,教科文组织出版了多卷国际教育调查和统计资料,如《世界教育调查》和教育年鉴。

65438-0954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汉堡教育学院主办的《国际教育评论》创刊。各国的比较教育期刊,如《美国比较教育评论》(创刊于1957)、《英国比较教育》(创刊于1964),也在这一时期发表了许多比较教育研究的论文和资料。后两种杂志在比较教育领域的权威性仍然得到广泛认可。

在此期间,世界各地的比较教育学者出版了许多比较教育专著和论文。除了上述著作外,比较著名的还有克雷默和布朗的《现代教育》,马林森的《比较教育研究导论》,乌利希的《各国教育》,希尔克的《比较教育》,卡拉扎梅亚和马西亚拉斯的《教育的传统与变革》,崇李源的《世界教育与比较教育》。爱泼斯坦关于比较教育国际化的探索:关于世界比较教育学会联合会的报告,阿尔特巴赫的《比较教育》,阿尔特巴赫的《比较教育新方法》,库姆斯的《世界教育危机——20世纪80年代的观点》,斯克里沃的《比较教育理论与方法》,波斯特勒思韦特的《比较教育与国家教育体系百科全书》和霍尔的。

在这一阶段,比较教育的发展还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比较教育研究在全国的分布有所扩大;其次,这一时期比较教育研究的学术组织不断发展,开始形成国际性的研究网络;第三,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银行和福特财团等一些国际组织和财团资助和组织的教育比较研究项目继续开展,其中一些项目涉及第三世界国家的研究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