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鹭洲公园的历史演变
历史上曾有徐太傅园、徐中山园、董园之称。最早的史料是明代中叶的《郑德江宁县志》:“徐太傅园在县东,方鑫以北。一个老师犯忌,一个开国元勋,送给中山王,死在武宁永乐,后来送给他家做菜园。郑德三年,东原之子天赐,遂延西至堂,心远。还在堂后买了四面八方的奇石,在重重叠叠的山中挖渠,在分水房中间建亭阁,四周杂山环绕,下接竹径,幽静清幽,这就是金陵台球厅的胜利。”
徐达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重要大臣。累官太傅,中书右丞相等。,被封为魏公,死后追封为中山王。洪之初,朱元璋以吴王身份将旧宅让给了徐达,但徐达并不害怕。于是在旧居对面建了一座新楼,在住所的左右两边各建了一座牌楼,这是一个很大的成就。展园路的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是徐达宫的一部分。永乐初年,徐达的长女仁孝皇后把中山王宓东边靠近城墙的一块地给了她家,作为菜园。因此,它后来被称为徐太傅花园,或徐中山花园。
徐天赐是成化年间深受魏公徐福(徐达的第五孙)宠爱的小儿子。他从魏(徐达的第七个孙子)的长侄徐手中夺走了应由徐继承的太傅园,据为己有。他建了一座大楼,改名为东园,然后把东园赐给了他的第六个儿子许云勋(。
建于郑德的徐天赐东园,在万历年间仍保持着它的风采。在王世贞的《金陵园林笔记》中有详细描述:“刚开始时,种了榆树、柳树等作物,杂草都死了。200多武功后,重新进了一个门,左转。华堂三塔很宽敞,但不是很高。清单是:心在远方。前面是平台上的数峰,古树冠之一。殿后枕池与小蓬莱相对,山场密集,不在池中,有山、有洞、有亭、有阁,具体而小。两柏不同干,可从底出入。日:百门。竹林陡峭美丽,树荫下没有惊喜。已从窦朱半元右侧进入,厅内有五排木筏。上榜日:一面镜子,枕前一个大水池,中间三个木筏,可安排十个座位;另外两个是其他人的。出了左,乔丹弯弯曲曲,五六折平摊在地上,适合小酌。桥上有亭有翼,非常整齐。在婠婠水的中间,正对着一个大厅。在它的背上,水的那一边,全是平畴的老树,树一望无际。当你用完水的时候,你会得到一个石头做的危险建筑,在云中飞行,建立一个新的结构。画舫载酒,从左溪到横塘,穷。园子的天平有几里半,永远是好木头……”可以看出,当时花园的主人许逊也是在父亲造园的基础上有了新的结构。
从到万历年间,是徐氏家族园林的全盛时期,共有园林10余处。万历和明末之后,徐氏家族开始衰落,他们的后代要么在其他行业卖花卖石,要么把园林全部卖掉。陈《金陵动物学志》记载:“明、汉官办国有范园(国有范字翔宇,万历进士)石山有峰,高二丈,宋献碑刻甚多,亦购于徐东园。”
到了清代我们进入定阁的时候,徐爵的园林大部分已经荒废或者易主了。在东花园里,还有一个姓袁的园丁,就住在桥的旁边。因此,这座桥以袁的姓氏命名为袁家桥。据甘《白下锁眼》记载,此时的东园虽已过时,但仍是“春意盎然,老鼠盛开”之时的“东园胜境”,“野鸡最佳,游人必饮之”。
《金陵佐治》日:“园中有茶馆,日清幽乐;有一家酒楼,叫浣花居,因卖野味而得名。”东园的一部分为阿清官僚王泽红所有,并在此建有一座别墅,名为弘强山亭。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清朝中期,到嘉庆末年,虽然东园大部分已沦为菜园,但仍是游人游览、赏景、品茶的胜地。
道光三年(1823)的特大洪水,让园林“房屋倒塌,花木凋零,当年的风光荡然无存。”一代名园毁于一旦。但遗址池的地形还在,时过境迁,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光绪年间,有人评价:“园虽废,犹悬杨春梅,芦苇秋飞,丘近环,中山远望,池塘潜,塔影太美,犹是诗情画意。”说明东原遗址还是有独特魅力的。
民国园林史
民国13年(1924年),金巴父子在东原旧址设立宜兴山塘,当地士绅集资开办茶楼。同年,东原旧址九峰寺修缮时,发现有一块石刻,上面刻着李白的名句《论登南京至凤凰台》:“三山半落于天外,似此白鹭岛分江”。茶社的经理引用了李白诗中的地名,因为他很欣赏李白的诗,就叫白鹭洲茶社。李白诗中所指的白鹭岛虽然是南京江东门外长江边的白鹭岛,但此时东园旧址的湖中芦苇丛生,白鹭在秋天聚集,与长江边的白鹭岛十分相似。后又扩建了东园旧址,包括烟雨轩、藕香居、古酒轩、花语阁、绿云斋、银凤阁等。,形成一个初具规模的小花园。
由于宜兴堂经营不善,园林景观逐渐凋零,舆论要求振兴这个园林胜地。国民政府首都南京(1928)第二年,10,南京特别市市长命工务局修建白鹭洲公园,1929竣工。2008年6月,市公园管理处接管秦淮小公园,交由白鹭洲公园管理。当时公园占地约2000平方米,但嘉里风光已恢复,与“春暖花开杨”、“心怡亭秀”、“红杏试雨”、“桃花朵朵”并称“泸州四景”。
日军侵占南京后,白鹭洲公园和秦淮小公园于1938年9月划归第一公园事务所管理。公园里地痞流氓横行,公园成了藏污纳垢之地,景观日益荒凉,四季美景不复存在。解放前夕,这里一片废墟,大部分土地成了菜地。
建国后的园林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1对公园进行了抢救维护,拆除了危房银凤阁和绿云斋。1952,结合秦淮河整治,公园疏浚扩建。根据其历史和环境特点,拟建设以江南山水园林为主要风格的文化公园,重修雨亭和曲廊,改造烟雨轩和藕香居,修建半绿桥,种植花木。1957年征收土地1.33公顷,建设秦淮区“青年之家”。景观园正式对游客开放,划归秦淮区政府管辖。1959年,园区中小铁路拆除,水面上建白鹭岛,建方桥、崔桥。1961征地,园区面积增至10.6公顷。“文革”初期,公园被毁,大棚被拆,景观荒芜。公园于1972停业整修,5月1976重新开放。完成露天戏台、花圃、东城游、白鹭岛、东园旧址等与今天面积相同的景点、道路、桥梁、公园。建筑和设施形式均为清代传统风格,与夫子庙地区的古建筑相互映衬,相得益彰。乔木、灌木、地被、草坪等植物与地形巧妙结合,形成封闭的山林、茂密的过渡带、欢快明亮的草坪,并配置适当的文体设施,方便游客休闲、自娱、健身。1989修建环湖沥青路700米,路面3500平方米。1991,建了一个儿童游乐场。1993,修复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九峰寺。文化公园的内涵更加充实和完善,“白鹭周放”成为“金陵四十景”的新评语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公园逐年有计划地建设,成为我国以自然景观园林为主要风格的文化公园。公园里有几十个美丽的景点,如烟雨轩,春在阁和小蓬莱。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市、区政府加大了公园建设力度,全面整修了桥梁、道路、路面、音乐广场等新的基础设施,增加了新的景点,改建开放了古刹九峰寺和花鸟鱼虫市场。如今的白鹭洲公园,已经成为秦淮风光带这条耀眼项链上的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