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哪些朝代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具体时间、人物、内容、意义等。)
具体的历史事实
打开:
⑴秦汉时期:对外交流的初始阶段。张骞下西洋后,中国与西亚和欧洲的贸易关系开始发展,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相继开通。东汉时期,班超治理西域,派属下甘英出使大秦。166年,秦王安敦派遣使节访问洛阳,这是欧洲国家与中国的第一次直接接触。
⑵隋唐:对外交流活跃。日本13次派遣“唐朝使节”来华学习唐朝文化,鉴真前往杜东传播唐朝文化;新罗在唐朝派遣使节和大量留学生学习中国文化,仿照唐朝,采用科举制度。双方贸易频繁,新罗产品居唐朝进口首位。唐朝时期,中国与天竺交往频繁。贞观初年,玄奘西行天竺,写下《大唐西域记》。
⑶宋元时期:对外交流进入频繁期,海外贸易发达。外汇到达东方的朝鲜和日本,西方的非洲东海岸的一些国家。南宋的对外贸易收入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元朝时期,大都是世界闻名的商业大都市。意大利凯尔?6?1 Polo在中国生活了十几年,是《凯尔?6?1马球游记。
⑷明朝:对外交流从开放走向封闭。前期国力强盛,明成祖开始七次派遣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地区。明末清初,由于中国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西方殖民者的入侵,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只有广州一地被开辟为外贸口岸。
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史的启示:
(1)开国兴,闭国衰。
(2)加强联系,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是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任何一个民族,只要善于向外国学习,同时又善于创新,就能实现经济和文化的快速发展。
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是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条件。
(4)和平友好交往是我国人民对外交往的主流。
一,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三个时期
在古代,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交流逐渐发展起来。
它从周边国家开始,如朝鲜、日本和东南亚,然后逐渐传播到印度、波斯和阿拉伯,最后传播到欧洲、东非和北非。
中国封建社会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秦汉时期。这期间的主要接触仅限于朝鲜、日本、越南、泰国、柬埔寨、缅甸等周边国家。直到东汉末年,才与西亚和欧洲有了正式的直接接触。张骞开辟的“丝绸之路”是这一时期中国外交关系最辉煌的表现,在教科书中有所强调。东汉时期,班超出使西域,派遣副使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甘英到达西域其余地方,因情况不明返回波斯湾。到166年,大秦国王安敦派遣使节来华,这是中欧正式交往的开始。课本上介绍了以上情况。
中国对外交往的第二个时期是魏晋南北朝隋唐,更重要的是隋唐。这一时期,中国封建经济处于繁荣上升阶段,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也有很大发展。这一时期的对外关系有三个特点:第一,中国逐渐形成为东方的经济文化中心。与一些周边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不再局限于一般的交流,而是作为人才培养和经济交流的中心。第二,这一时期,中国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空间范围大大拓展。除了东亚和东南亚,中亚、西亚、欧洲乃至非洲早已有了较为频繁的商业、经济和文化交流。最杰出的商人,如波斯和阿拉伯的使节。
1
大量来到中国。唐朝时,有一批波斯人留在中国,再也没有回来。第三,这一时期海运和陆运都得到了发展。
中国对外交往的第三个时期是宋元明清时期(鸦片战争前),这一时期的对外关系也有三个特点:一是北宋以来,封建社会商品经济发展,国内外贸易繁荣,对外航运也突飞猛进,尤其是海上运输,在世界上名列前茅。宋元时期,中国船队在南海和印度洋最为活跃。二是宋元明时期,中国对外经济文化中出现了一批具有丰富航海经验的国际旅行家。包括元朝的王大元和明朝的郑和。与此同时,在大批来自阿拉伯、波斯和欧洲的商人中,涌现出一批举世闻名的旅行家,如元朝来华的意大利人凯尔·波罗、摩洛哥人伊本·拜图泰等。当然,王大元和伊本·拜图泰在课本上没有提到。第三,清初以后,由于封建统治时期采取的闭关锁国政策,这些交往逐渐中断。
二、古代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四个渠道
在古代历史上,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主要通过四种渠道进行:
第一个渠道是贸易,包括官方贸易和民间贸易。著名的丝绸之路以民间贸易为主。第二个渠道是官方派遣使节和学生。第三个渠道是通过佛教徒和传教士实现的。第四个渠道是战争,客观上为中外交流创造了条件。当然,第四渠道不是我们提倡的。
在古代,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存在政治纷争和军事冲突。比如中国古代和日本有过几次战争。唐高宗隆硕三年(663年),
2
唐军和新罗军共同打败了支援百济的日军。元世祖两次派兵进攻日本,但都失败了。元末明初明中期,倭寇不断骚扰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最终被戚继光和于打败。在明神宗,中国出兵支持朝鲜,共同打败日本的侵略战争,等等。历史上,邻国之间绝对没有争斗,这似乎是一个至今未见的历史现象,这也是我们面临的实际情况。但应该认识到,各国统治阶级挑起的战争只是历史长河中的短暂瞬间,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交往才是国际关系中的主流。
第三,古代中国与外国的影响是相互的。
在世界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各个国家和民族都创造了自己的经济和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各个国家和民族都或多或少地受到外部影响,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外部世界产生影响。
在中国古代,在整个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兴起过程中,经济文化发展一直走在世界各国的前列。中国的四大发明对世界的经济和文化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的政治制度、文化艺术对亚洲国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对韩国、日本等国家,值得我们骄傲。当然,我们也要看到,世界各国也对中国施加了一定的影响。比如中国种植的玉米、土豆、西红柿、烟叶、向日葵都是美洲印第安人最早种植的。此外,中国佛教文化艺术也有明显的印度影响痕迹,如著名的云冈石窟、敦煌莫高窟等。因此,世界文明史是在各国人民共同学习、相互促进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完善的。
三
第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启示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政治越稳定,经济越繁荣,对外交流越频繁,频繁的对外交流也促进了中国的经济文化发展,这给我们启示:任何一个善于向外国学习,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都可以实现本民族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
古代日本通过向中国学习来促进日本的进步,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日本在现代化进程中,参考中国唐代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制度,结合本国国情,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制度。在医学上,日本也从中国吸收了中医的医疗技术,逐渐发展成为具有日本民族特色的“中医”。在书写方面,日本利用中国汉字的简笔画或汉字的偏旁部首、冠字作为注释,创造了日文书写假名。日本人民善于学习、勇于创新的精神值得称道。这个案例给了我们一个有益的启示:一个国宝如果落后了,只要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不断改革创新,就能突飞猛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