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王安石、欧阳修、司马光是什么关系?

众所周知,在中国古代史上,宋代文人过得最坦然最快乐,可以畅所欲言,不用担心掉脑袋。

为此,宋代涌现出一大批伟大杰出的文人。

如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苏轼。

说到这些人,大家都很熟悉,因为光是这些人就占了唐宋八大家的一半。

说起来也挺神奇的,这些人看似没有什么复杂的关系,却经常被拿来比较,大概是因为政治思想观念不同吧。

就时间而言,这四个人分别出生在:

欧阳修出生于1007年,司马光出生于1019年,王安石出生于1021年,苏轼出生于1037年。从出生时间上看,苏轼最小,欧阳修最大。

从关系上看:

王安石和苏轼都是欧阳修的学生。王安石做学问的时候,考官是欧阳修。

但王安石做官的时间明显早于苏轼,两人可以说是普通的上下级关系,没有当年的交情。

下面,我们来详细说说这几个人的关系:

01欧阳修与王安石的关系欧阳修(1007~1072)是北宋中期的一位文坛领袖。这位大哥早年生活悲惨,丧父,生活贫困。

然而,贫穷并没有摧毁他的斗志,反而让他更加努力地学习。最终23岁考中进士,30岁因文章成名。

在当时,这个年纪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但后来因为支持范仲淹的“庆历新政”,欧阳修两次被贬为地方官,近几年满50岁才被召见回京。

王安石当了神祗的宰相,大力推行变法。欧阳修比王安石大14岁。王安石还是个小兵的时候,欧阳修就已经是文坛领袖了。

在谈政治之前,两人其实是很要好的朋友。早期,王安石做宰相之前,一直是欧阳修的小粉丝,很佩服他的学识。

后来在欧阳修的邀请下,两人相识,甚至相谈甚欢,甚至互赠诗词。

欧阳修曾经夸过这个年轻人。

“学文天下知名,恪守道,自重,好议论,同时有用,所谓无所不能者。”

此外,他写给王安石的诗《致王符节》也表达了对王安石的赞美。

但在王安石出任宰相并推行变法,尤其是《青苗法》后,王安石与欧阳修的关系因政见不同而相当僵。最后,欧阳修选择了辞职退役。

后来欧阳修去世,王安石还写了一首诗赞美欧阳修,全程没有一个贬义词。

可见当时的文人多少有些宽容。

欧阳修和苏轼的关系欧阳修比苏轼大30岁。客观来说,欧阳修和范仲淹是同一代人,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老大哥,而司马光和王安石属于另一代人,苏轼是前几个人之后的小弟。

受父亲的影响,苏轼从小就喜欢读书。21岁考中进士,比欧阳修还要早。

对于这位后起之秀,欧阳修一直很欣赏,从来没有少支持过他。甚至还夸他以后比自己还出名:

东坡的诗词歌赋被人吟诵,每到一处,欧公都是一天到晚乐呵呵的...三十年后,这里的人更加不认识我了。——《宋人钞》

苏轼与王安石的关系然而,与欧阳修相比,苏轼与王安石的关系却十分尴尬,因政见不同而成了死敌。

苏轼做官后,担任过主簿、判官等地方官。

政治上是保守派,强烈反对王安石变法。守旧派得势,他也反对,支持维新派。最后他哪里都不讨好,导致一度被鄙视,到处“整风”,以至于在朝中一直郁郁寡欢,备受折磨。

之后苏轼自请被调,先后到杭州等地任地方官。在他的仕途中,他做了许多好事。晚年病逝于常州,享年64岁。

王安石和司马光的关系王安石和司马光在他们做官之前都是世界上有名的人物。在做官之前,两人和苏轼都是好朋友,私交很好。但是,在政治上,两人也是死敌。

司马光于1038年考中进士,当时年仅19岁。王安石1042年21岁考中进士。

做官后,因为政治上的反对,王安石变法遭到司马光的强烈反对。

因为司马光、是典型的保守派,而王安石属于激进的改革派。由于政治理念不同,人们对事物的看法和态度也不同。

总之,这些人的关系相当复杂,而且多是政治纷争。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分享讨论~

关注我,看世界,品味生活,学习更多文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