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城孝感乡的历史贡献

2007年,重庆建成“湖广填四川博物馆”。川渝居民多为湖广入川移民后裔。正在建设中的“湖广至四川移民博物馆”将再现当年移民的迁徙过程,展示前辈们的奋斗历程。我想,麻城、孝感两个乡镇的迁移,不仅是“湖广填四川馆”的一大亮点,也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可以叙述的话题。2010,麻城也开始恢复和重新规划古孝感乡景区的建设。

首先,麻城、孝感移民可以作为“新客家”文化的研究课题。罗祥麟的《客家源流研究》被认为是1949年以前客家史研究的最高水平。书中明确指出,湖北有两个非纯客县:红安县和麻城县,总人口约654.38+0.5万。但红安县、麻城县的描写,始终离不开移民圣地孝感乡。红安县和麻城县的这654.38+0.5万客家人,应该是江西填湖广时从江西西迁的客家先民的后代。孝感乡的先民迁居四川,带来了哪些客家民俗文化?比如,每当四川人结婚或庆祝开业,请个“满月”之类的,传统酒席多为九种荤菜,俗称“九碗”或“九碗”。这种待客“九碗”的习俗起源于湖北省麻城县孝感乡。除了“九碗”的习俗,还有哪些习俗带到四川?这方面的研究显然是空白。

麻城、孝感的村民对四川的贡献很大,从“麻乡之约”就可以看出来。明朝永乐年间,迁到四川垦荒的麻城、孝感移民,因为思念家乡,每年约好选举同乡回乡几次,带去纪念品和书信。久而久之,出现了麻城人经营的麻香婚介行,为人们送财物、送信。这种形式也逐渐从成都、重庆蔓延到四川、云南、贵州等众多大中城市。马巷公约极大地改善了当时人民的通讯状况,在中国邮政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种惠民的慈善是他们的创造。

四川麻城、孝感乡移民后代中,也不乏佼佼者。

洪武四年从麻城、孝感乡来,定居四川隆昌郭孟思。他是隆昌郭氏家族的创始人。家族人丁兴旺,600多年来传了30多代。估计居住人口在5000人以上,看起来是个大家庭。郭氏家族从明中叶开始富裕,到清朝嘉庆年间,已经是富可敌国了。万历十三年,郭在泸州创办天成生曲酒厂,是中外名酒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的起源地,并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孙,隆昌郭氏第十九孙,光绪年间举人。曾主持湖广总督张之洞的垦荒工作,被张之洞视为人才。他在上海创办了中华学院,在隆昌创办了知耻中学。长子郭伟华是辛亥革命的主心骨,也是同盟会成员。他在知耻中学和叙利亚中学教书时,宣传革命。当时四川革命派比较多。有七个孩子,他的大儿子郭,是法国的科学硕士。他曾在十多所大学担任教授,在教育界享有盛名。郭子石碣是一名早期的* * *土生土长的党员。曾任安庆地委书记,湖北省委委员。1927在汉口被捕,壮烈牺牲,年仅23岁。郭子·布涛是一位著名的记者。担任《申报》和《新闻》主编多年,作品颇丰。子郭毅主持铁道部技术工作,做出突出贡献,授予全国劳动模范,享有死葬八宝山的荣誉;子曾任国民党装甲兵司令,现居台湾。郭氏子孙涉足党政军农工商文,人才辈出,堪称麻城孝感乡移民的典型。

如富顺县罗氏始祖罗尚凤,万历年间由麻城迁至富顺县红河乡,顺治初迁至威远县罗田口。罗氏以农为本,以读书为本,历代都有学者、龚升、举人;还参与了盐业的开发和经营,是盐业世家。已经传到第12代,可谓人才荟萃。这一代人中有:抗日烈士罗世泽,中共地下党省委书记,烈士、现代农学家罗世贞,早年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法律系并在川大、滇大任教的罗,等等。又如张爱萍将军和作家艾芜,他们的祖先都是从麻城和孝感移民到四川的。但没有整理出来的人应该更多,这说明麻城、孝感两个乡的移民及其后代对养育他们的四川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和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