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青山羊属于哪里?
滕州青山羊被誉为中国“历史羊”。据《藤县外贸报》记载:“至1932年,藤县养羊户2.42万人,散养山羊1300只,规模化养羊近千群。每年有4万多只活全羊出口到济南、天津等地。”藤县出产的羊皮羊毛更是全国闻名。早在明朝就有羊皮和羊毛出口的记录。《藤县志》记载:“1585岁卖羊皮60张,自卖羊皮50张。”藤县地方官将该县特制羊皮呈献给朝廷。《藤县地方志》记载:“清光绪三十三年,济宁人买羊皮,制成皮衣。”1911年后,藤县出现了“福来洋行”、“何澄通”等专业皮毛贸易行,均为羊皮贸易行。藤县出产的山羊皮是制作贵族皮革的原料。除制作各种皮鞋、皮衣、皮手套外,还适用于航空、工业所需的滤油革、擦拭精密仪器的绒面革、光学玻璃镜片等。到1978,全县采购出口山羊皮301800张,在全国县级采购量中排名第一,成为山东省山羊皮重要产区之一。滕州山羊羔皮,素有“小山羊皮”之称,是中国特有的毛皮品种,黑白相间的毛皮与天然青色相间,出口渠道主要销往英国、法国、西德、日本、荷兰等国市场。羊毛羊毛是出口大品牌产品,因为滕州羊毛纤维细而均匀,柔软,拉力大,弹性好,是纺织工业的重要原料。羊庄、官桥、柴胡店等何雪沿岸山城出产的羊绒,有白、紫、蓝三种颜色。其纤维优势是比60支细羊毛细一倍,是纺羊绒的原料。产于藤县东部山区的羊绒,国际上称为“纤维珍珠”,每年很少产。
除了出口优质的羊皮和羊毛,大量的羊肠也是滕州重要的出口产品。青山羊小直肠膜主要用于加工香肠、腊肠等高档食品,主要用作长途旅行和行军的食品。由于山羊直肠拉力大,大量羊肠衣出口后用于制作手术缝合线。藤县山羊肠衣出口已成为中国传统出口商品之一。早在1938,就有人在杨庄、辛集收购山羊肠衣,加工成半成品卖给天津洋行。65438-0954滕州有“于记”和“季承”肠衣店。后来藤县土产公司成立肠衣加工车间,1975年全县山羊肠衣出口达3万多只。滕州青山羊曾在世界上享有盛誉。由于以何雪河、泾河为代表的水系水质优良,放牧饲养的山羊价值不菲,促进了养羊业的快速发展。建国后的20多年里,藤县山羊产业成为山区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政府也非常重视这个行业的发展,多次改良山羊品种。到1965,全县山羊数量达到30.5万只。目前滕州农民养羊的积极性还是很高的,仍然是农民发展经济的重要来源,并且已经逐渐达到最高点。
但由于历史原因,滕州的养羊业也受到了冲击。1时期,山羊的尾巴曾被作为“资本主义的尾巴”砍掉,农民家庭不得发展养羊。此时,羊皮羊毛和肠衣的出口受到限制。当时民间编了一句顺口溜:“养羊人不读养羊经,留羊鞭打仗,断汤锅生意,画炭金箍符咒不灵。”到1972,山羊养殖处于最低谷,全县山羊只有几万只,比1965翻了一倍多。羊肉汤的生意更是不景气,城乡几乎没有个体敢经营羊肉汤。1973年3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1到滕州考察。经过调查发现,滕州的养羊业衰退严重,影响了山羊皮和羊毛的出口。1回到国务院,立即召开会议,尽快批准农林部、外贸部、商务部关于发展山羊生产的报告。他说:“山羊生产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事业。限制养羊的人,不尽如人意。只有那些不了解人民心情的同志才不知道。他们应该被提高和纠正。”当时县委、县革委迅速落实1的指示,大力发展养羊事业,提高养羊质量。此后,该县公社社员的积极性迅速提高。到1977年底,全县山羊数量已恢复到196300只。1978年6月65438日至10月65438日,藤县在全国畜牧工作会议上被确定为全国山羊基地县之一。实行改革开放后,随着农民土地的承包经营,青山羊的养殖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1982年,全市山羊数量达到34.98万只,老百姓的羊肉汤馆个人生意再次繁荣起来。由于滕州青山羊品质优良,无论是出口还是内销,均居全国第一。滕州羊肉汤的发展有赖于滕州青山羊养殖业的发展;滕州羊肉汤的地位也取决于滕州“历史名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