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是正月二十五。
正月二十叫小灌,正月二十五叫大灌。严格来说,整个春节在元宵节之后就完全结束了。满族农村家家户户讲究煮粘糊糊的高粱米,放在仓库里。它用稻草棒编成一匹小马,插在饭盆里,表示这匹马驮着粮食回家,丰衣足食。第一天加新米,连续加三次。用高粱秸秆做两个锄头插在稻子里也是有用的。这个节日至今仍保留在中国东北的一些农村地区。
其实这个节日在宋代就已经有记载了。任蒙的《东京梦》这首歌里说:“正月二十五,别人市场上的牛羊肉都是野生的。如果一个客人很努力,他就会离开。这叫补位。
清代潘荣弼的《景帝岁胜》也说:“每年正月二十五,全家加菜,大吃一顿;如果有客人来了,他会留下来,然后醉着离开。俗称填仓,愿填仓是吉兆。”
实际上,真正的“补位”活动是在农村进行的。在华北农村和北京郊区,这种大吃大喝的现象并不多见,但也有在灌节吃干米喝面汤的习俗,也就是民间谚语所说的:“天仓,天仓,小米干米拌面汤。”好吃的小米饭,滑滑的拌面汤,是北方人的美味佳肴,胜过山珍海味的盛宴,体现了北方人勤劳节俭的良好风气。
充节分为小充和大充两个节日。小仓位在正月20日补,大仓位在正月25日补。现在许多地方,无论大小,都在正月二十三庆祝元宵节。
老北京习俗是正月二十三“小灌”,二十五“大灌”。到了清代,京城各大粮商、米贩祭祀苍神,鞭炮非常盛。老百姓虽然不祭神,但都想买点米、面、煤充实生活储备。
所谓填仓活动,就是在正月二十五日拂晓,家家户户在院子里或打谷场上撒上大小不一的圈,象征储粮。放一些五谷杂粮在里面,然后点燃鞭炮,鞭炮会在圈里爆炸,让粮仓装满粮食。意思是祈求五谷丰登,五谷丰登。
论元宵节的起源。相传很久以前,中国北方连年干旱,千里光秃秃的土地,没有庄稼。但封建皇帝不顾百姓死活,像往年一样,苛捐杂税,到处怨声载道,饥寒交迫。据说有一个看守粮仓的官员,目睹了这悲惨的一幕,忍无可忍,于是打开粮仓,救助百姓。他知道这违反了国王的法律,皇帝永远不会原谅他。于是他叫人把粮食运走,然后放火烧仓库,把自己活活烧死。这件事发生在正月二十五。后来,为了纪念这位好心的官员,补充烧毁的“天仓”,人们决定这一天为填仓节。后人为了纪念这位粮仓官员,在每年的清晨将草木灰撒入圆形的粮仓中,其中一部分用花边和吉祥文字装饰,并在粮仓中撒上五谷以象征五谷丰登,以表达人们对装满粮仓、拯救粮仓官员的深情厚意。现在这些习俗已经消失了,但是填仓的故事却代代相传,提醒人们从这一天开始清理仓库,晾晒种子,翻新农具,准备春耕。
总的来说,满仓节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随着唐宋时期的开明政策和文化传播,中原周边地区开始过上了当时中原的传统节日。这个节日直到近代还存在于中国广大的农村。
希望对你有帮助!
不喜勿喷!仅供参考,您的领养对我帮助很大!谢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