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岔镇的历史沿革

三岔这个名字来源于古镇三岔港。因杨家河与魏川河在三汊港以南约500米处相交,流入朱烨湖,成“雅”字形而得名。

三汊港历史悠久。早在东周时期,就有先民在境内居住,修建了四合院遗址。

南北朝时期,三汊港是孝昌县的一个水港码头。《孝感县志》载:“孝武帝孝元年(454年),孝昌县令外出视察,曾驾船沿野猪湖北岸支流至三岔埠古街码头看事。”

在唐朝贞观年间(627-649),三汊港已经成为连接长江和大海的重要水路枢纽。

清代,三岔地区属孝感县赵主乡。

清末至抗日战争前夕,达到顶峰。这里曾被称为“小汉口”,白天有数百根桅杆,晚上有数千盏灯。

民国时期,先后隶属孝感县二区、孝感县新民乡、中正乡。

新中国成立初期,属孝感县三岔区。

1952年至1974年,三岔与朱站多次分并,并于1975年2月,将三岔(现港口镇)所属的三个小公社、陈钊、曹甸、赵主、元龙店区所属的屠甸合并,组成三岔。

1985年7月,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孝感市(县)三岔镇成立,43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

1993撤销孝感市(县),设立孝南区、孝昌县。这个镇归孝南区管辖。

2007年8月,该镇将9个行政村划归孝感高新开发区哮天办事处管理。2015年,三岔镇辖31个行政村,3个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