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矿发展史

自从人类从石器时代进入青铜时代,青铜就被广泛用于铸造钟鼎的礼器和乐器。比如中国的稀世之宝司母戊鼎,就是商代晚期用青铜制成的。铜矿被称为“人类文明的使者”。铜在地壳中的含量只有十万分之七,但在4000多年前就被我们的祖先利用了。这是因为在铜矿所在的地表,往往会有一些纯度在99%以上的紫红色的天然铜(也叫紫铜)。质地柔软,可塑性强,稍加敲击即可加工成工具和日用品。在商代青铜器——龙湖石尊铜矿上部的氧化带中,也有一种绿色孔雀石,非常引人注目。孔雀石因其颜色像孔雀羽毛而得名。多呈块状、钟状、壳状和同心条状。由孔雀石制成的绿色颜料叫石绿,也叫石记。孔雀石,绰号“桐庐”,也是找矿标志。1957期间,地质队员来到湖北大冶铜绿山找矿。通过勘探发现,铜绿山是一个大型的铜、铁、金、银、钴综合矿床。

南美洲的智利被称为“铜矿之国”。那里有个大铜矿,也是外国人根据孔雀石发现的。是18年底的一件趣闻。当时,智利还处于西班牙殖民者的统治之下。一次,一名西班牙中尉军官因为负债累累,逃到阿根廷躲债。当他经由智利圣地亚哥以南50英里的卡佳波尔山谷攀登1600米高的安第斯山脉时,意外地在岩石上发现了许多祖母绿铜绿。他的文化素养让他意识到这是一个找铜的“矿苗”,于是拿着矿石样品去报矿。经过勘探,确认这是一个大型富铜矿。这座铜矿被特别命名为“特尼恩特”(西班牙语意为“上尉”)。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地下铜矿,年产30万吨铜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