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四个守财奴,一个比一个强!

小说是生活的写照,素材大多来自生活的点点滴滴和日常观察。

真正的历史人物中,谁最卑鄙,恐怕众说纷纭。最重要的是:因为年龄原因缺乏考证。

但小说中的人物,无论时间的流逝,还是岁月的流逝,始终保持着原来的姿态。

说到守财奴,这四个是小说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分别是波柳西金、葛朗台、夏洛克和阿巴公。前两个擅长投机,后两个专门放高利贷。

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莫里哀《守财奴》中的阿巴贡,巴尔扎克《人间喜剧》中的葛朗台,尼古拉·果戈理《死农奴》(又译《死魂灵》)中的斯普特尼克,都曾书写过欧洲历史的进程。

他们四个有贪婪小气的共同点,但也有不同的性格。然而最终的结果无一例外都是悲剧。

从他们的故事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非常清晰的线索:每当社会结构动荡、王权更迭的时候,总会有一群这样的人物,他们利用各种手段达到快速积累财富的目的。

夏洛克是一个资产阶级高利贷者,他很痛苦,因为安东尼奥违反了规则,借了没有利息的钱。于是他趁机报复,设下圈套,用一磅他的肉代替商船的抵押。

在法庭上,夏洛克为了让他的高利贷产业继续繁荣,积累更多的财富,坚持要从安东尼奥的胸口割下一块肉。如此凶狠残暴的形象令人印象深刻,就像今天的讨债集团,收不回钱就得拿一只胳膊还债。

聪明(诡辩)鲍西娅同意夏洛克的条件,允许他从安东尼奥身上割肉,但不留下一滴血,因为合同中没有写明。作为法律顾问,鲍西娅表现出律师职业的精明,让夏洛克无从下手,一败涂地。

安东尼奥的无息借款让同行进退两难,这确实违反了商业规则。但夏洛克还是想铲除他,当着法官的面拒绝三倍赔偿,固执地坚持要对方割肉,可见他的凶狠。

《威尼斯商人》写于16世纪晚期。

16世纪初,英国是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大力提倡发展工商业,获得新兴资产阶级的支持,逐渐由商业转向农业,国家进入转型轨道。同时为了压制贵族、皇族和资产阶级,达成临时同盟,发动圈地运动。

16世纪中后期,通过伊丽莎白一世非凡的执政能力,不仅经济繁荣,政治结构也相对稳定。

然而,16世纪末,随着圈地运动的加剧,社会矛盾日益尖锐,资本阶级聚敛了大量财富,手工业者和穷人的经济状况日益堪忧。由于寒冷和水涝,农业歉收,价格猛涨。此时资产阶级势力强大,高利贷者也在这一波天灾人祸中迅速壮大了队伍,涌现出许多夏洛克式的人物。

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他们自然不能容忍安东尼奥这种无视行业规则的人。

莎士比亚用他非凡的笔触勾勒出了这个动荡时期的社会状况,不愧为大师之名。

阿巴公也是高利贷者,鳏夫。他眼里只有钱,不仅对家人和仆人很吝啬,对自己也很吝啬。他经常饿着肚子睡觉,半夜因为睡不着,就去马厩偷荞麦。

他把婚姻当成交易,把女儿当成交易工具,让儿子娶个有钱寡妇,女儿嫁个有钱人。

当他埋在花园里的钱被拿走时,他哭了出来,很痛苦。这一幕生动地描绘了一个守财奴的形象。

此外,他的借贷手段狠毒,在别人急需用钱的时候,他私自提高利息,用大量的垃圾代替借贷资金,从中获取丰厚的利润。

《守财奴》是莫里哀创作的喜剧,于1668年首映。

1661年路易十四上台,当时法国濒临破产,经济形势极其混乱。

贪赃枉法的官员不计其数;

盛行的一揽子税制和任意征税导致了农民的贫困;

官衔从来都是买卖的。虽然能在短时间内增加收入,但却让官员们一头雾水,财政支出不堪重负。

高利贷者在社会极度动荡时进一步压榨穷人,使他们本已艰难的生活和负担更加沉重,进一步激化了活跃的资产阶级和平民阶级的矛盾,加剧了时局的混乱。

《守财奴》是一部经典喜剧,“三统一”的表达使作品结构严谨,冲突集中,情节跌宕起伏。但也因为剧情过于紧凑,人物扁平密集,人物鲜明却单一,非好即坏。

与前两者不同的是,葛朗台是* * *和党的一员。他曾担任法国索姆河州市长,人脉充足。因为拿破仑称帝,他被革职,成为一名投机商,当地最富有的人。

酒,木桶,黄金,房产等等,只要有利可图,他就不择手段。

他眼光不错,嗅觉敏锐,是投机者的典范。

而且,他很狡猾。他对觊觎自己财产、想攀亲戚的乡绅一视同仁,对妻女一视同仁,视金钱为信仰,轻视亲情。

他的妻子重病在床,他不愿意支付医生的治疗费用。

最终,他彻底沦为了金钱的奴隶。

直到我闭上眼睛的那一刻,我的目光依然坚定地停留在满屋的黄金面前,无法转身。

巴尔扎克用简单的文字描绘了一个仿佛就生活在我们面前的葛朗台。只要读一遍《欧热妮·葛朗台》,老葛朗台的形象就会牢牢地扎根在脑海里,永远不会忘记。

小说完成于1834-1835之间,故事跨度很长,从法国大革命到拿破仑称帝。

1792年,法国大革命告一段落,老百姓推翻了封建王朝,建立了法兰西共和国。次年,路易十六和安托瓦内特被送上断头台,法国封建王朝彻底宣告终结。

1804-1806年期间,拿破仑加冕皇帝,采取一系列经济措施收拾法国大革命留下的烂摊子。因为政府的参与,政策变化频繁,一切都为政治服务。

政策的频繁变化让大量投机者嗅到了商机。贵族已经落魄,新兴的资产阶级已经崛起,但贵族的称号依然令人垂涎。

于是,资产阶级与贵族勾结谋取利益。

价格有时飞得高,有时潜得低,变化很快,因为寡头和政府的操纵而无法预测。

这是一个银行家和资本家疯狂的时代,葛朗台只是其中之一。当时,在索姆、巴黎、法国,有数不清的葛朗台式人物。

巴尔扎克用他敏锐的目光捕捉到了这场社会悲剧,用那简单的笔详细记录下了接下来真实而深刻的“人间喜剧”。

而《欧热妮·葛朗台》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和葛朗台一样,波留金也是一个投机者,是《死农奴》中的俄罗斯第六等公务员。

他利用关系贿赂官员,买通已经死亡但没有注销户口的农奴,作为活人抵押给监察委员会,骗取大笔存款。

这种方式相当于我们社会上退休工资的种类,比如死后不销户,骗保,主动。

只不过当初制度漏洞很多,上下通气,所以被泼了希金斯,抓住机会大赚一笔。

波柳什金是俄罗斯一个没落的地主。他确实是个有钱人,但整天看起来像个乞丐,衣食却极差。他迂腐的思想使他极度自虐。

衣衫褴褛,蓬头垢面,满身苍蝇,臭得令人作呕。这些都是他卑鄙和迂腐的表现。除了对金钱的占有欲,似乎已经失去了活着的意义。

女儿出嫁,他送的祝福是诅咒;儿子写信要钱,除了骂人,还赠送礼物断绝父子关系,简直不人道。

波留金是四个吝啬鬼中最有阶级观念的,也是当时俄国封建社会即将灭亡的缩影。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俄罗斯社会和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当时的俄罗斯还是封建农奴制社会,工业化进程受阻。与此同时,英国已经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法国和德国的工业化也进入了快车道。

沙皇亚历山大一世没有意识到危机。结果,由于资本主义的蓬勃发展,地主庄园相继破产,农民灾难加深,封建农奴制危机日益严重。

凭借敏锐的观察力,尼古拉·果戈理迅速抓住了社会变革的风向标,并将自己的思想注入到《死农奴》一书中。

以上四个守财奴都是贪婪、小气、守财奴,把金钱当成生命一样的特征。

但由于国家环境、社会环境、时代背景等因素,各有特点。夏洛克的凶狠,鲍鱼的偏执,葛朗台的狡猾,泼希金斯的迂腐,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对四个不同时代背景的简要描述,我们可以从中窥探出一些规律:

任何社会动荡、时局波动引发的阶级矛盾,都容易让商人嗅到发财的机会。

但这种财富基本是建立在损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受到了道德的谴责。

整天沉迷于财富,使他们成为金钱的附属品,金钱的囚徒,逐渐消失人性,活得像行尸走肉,没有生存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