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代将军韩擒虎生平事迹简介?

全部展开

韩擒虎

韩擒虎(538—592.12.26),原名保保,河南东源(今河南新安县东)人,隋朝名将。

韩擒虎的父亲韩熊是北周将军和罗瑜等八国的刺史。韩擒虎“不太慷慨,以大胆著称,外表英俊”(《隋书·韩擒虎传》)。他善于阅读,通晓百经,深得西魏宰相宇文泰的赏识,并经常与宫中的各种文人结交。北周时,韩擒虎因战功被拜为都督兼新安太守,后移为三司同部。父亲去世后,韩擒虎继承了父亲的爵位,授予新沂县令。

建德六年(577),周武帝宇文雍攻克北齐韩擒虎,攻取晋阳(今山西太原)。北齐洛州刺史独孤永业率三万大军镇守金庸城(今河南洛阳市东北),韩擒虎乘北周军不断胜利之机,称独孤永业投降。后率军北上平定杨帆(今河北涿州),授伊通、永州刺史。不久,被任命为行军总管,击退陈对光州(今河南光州)的进攻。随后跟随大将军余文欣进入平和州(治今合肥西)。隋文帝任北周丞相时,调任州刺史,多次以真卿、任忠、萧漠河挫败陈对江北的进攻,使陈受挫。

北周元年(581)二月,掌管北周的大丞相隋文帝废周立穗为文帝。为了统一中国,革除弊端,发展生产,亲自讲武艺,整顿军队,陆续采取一些改革措施,不断增强国力和军事实力。隋文帝准备先灭陈朝,再攻突厥,于是调兵南下,挑选一些有才能的军事将领驻守江淮。隋文帝一直知道韩擒虎以文武双全著称。再加上尚书左仆高炯的推荐,以为庐州(今安徽合肥)和浈江北部重镇庐江(今合肥)的总管,准备灭陈。陈任命陈为骠骑将军萧漠河等隋禁军。隋开帝元年(581)九月,萧漠河率军攻江北(淮水以南,大别山以东长江以北)。24日,周琛将军罗侯攻占隋朝湖熟(今江苏六合西南)。26日,隋文帝命和大将军袁景山为行军元帅,派兵攻打陈,好让高炯救兵。常率领8名指战员出寿阳(今安徽寿县),水陆并进,面朝长江,使陈威武。在北方突厥威胁隋朝,经常骚扰北方领土的时候,隋文帝想进行战略调整,于是高炯下令停止进攻陈,撤师。

12月,隋文帝根据隋朝刚建立,边防不固,兵力不足的情况,决定改变原定计划,采取南打北战的策略,先打败突厥,再灭陈朝。随后几年,隋朝在北方与突厥作战。开四年(584年)秋,取得了对突厥的反攻,基本上消除了北方的边界之患,解除了南下灭陈的后顾之忧。隋文帝经过几年的努力,国力和军事实力显著增强。然而,陈王朝的政治日益腐败,国库空虚,内部矛盾尖锐。在此期间,经常站出来训练士卒,这是陈非常害怕的。

开八年(588年)三月,隋文帝颁布圣旨,列举陈后主的罪行,并派出20道诏书揭露其罪恶,并在江南派发30万道诏书,以笼络民心。十月,隋文帝在寿春(今安徽寿县)设淮南省,以晋王为太守,负责灭陈。操令、、为行军元帅,高炯为长史元帅,右侍王绍为司马。中央集权的水军565,438+08,000,统一东起海,西至巴蜀,旌旗船跨千里。由长江上游至下游分八路进攻陈:指挥水军主力,出巴东县,顺流而下,消灭长江和沿岸的陈水军;杨军为了控制长江,阻止上游陈军援东,指挥上游三路攻打江夏(今武昌)。杨光指示下游5路为主攻方向,杨光出六合,何若碧出广陵,韩擒虎出庐江,直指陈都建康(今南靖)。11月,杨坚向定城(今陕西华阴东)宣誓,准备渡江到达长江北岸,完成进攻准备。

陈后主放荡、傲慢、奢侈,政治腐败。他不懂军事,也不听外交部的建议。他依仗“长江护城河”,疏于防守。为了庆祝元节,镇守边城的江州(今江西九江)、南徐州(今江苏镇江)两个儿子奉命率领战船回建康,使得江防更加薄弱。12月,长江上游的隋军首先受到攻击。

开九年(589年)正月初一,乘陈军欢庆元旦,疏于守备之机,率五百兵从横江口(今安徽县东南)夜间渡江。陈军的指挥官都喝醉了,韩擒虎试图在攻取(今安徽省马鞍山市西南)的长江沿岸采石。在攻下采石后,韩擒虎命令主力渡过长江,入侵并逼近建康。

第四天,陈后主察觉形势不利,派人去信亲帅陈军击退敌军。又令大将萧漠河、统兵大将祎凡、军长卢光达为都督。又派南豫州刺史孟凡率领水军坚守白下(今南京北金川门外)抵抗六合的隋军;他率领部队以分散骑行的方式保卫南禹州(熟习古人,今安徽当涂)。

正月初七,韩擒虎攻打姑苏(今安徽当涂),用了半天时间。陈军害怕韩擒虎的勇敢,陈江、樊讯、卢士桢和田瑞相继投降。江南的人们早就听说了他的名声,蜂拥到军门去拜访他。文帝听到这个消息喜出望外,于是设宴款待大臣。

陈后主命令陈军放弃中山山(今南京紫金山)和石首山(今南京城西清凉山),命令大军在京师内外扎营。15日,陈振东任中将军从吴兴(今浙江湖州以南)率军筑康,驻守朱雀门(建康南门)。十七日,何若碧军入中山(今南京紫金山),驻山南白土岗以东。韩擒虎和渡江攻取南岭(今安徽贵池西南)的大将杜炎,率两万大军进入屯心林(今南京西南)。行军主将宇文述率三万大军渡河,占领石头。至此,隋军已经形成了建康阵营。

面对的进攻,没有采纳任中和萧漠河的建议,导致建康附近65438+万陈军队无所作为。20日,陈军奉命冲锋陷阵,在长达20里的白土岗南北阵中,自始至终都不认识对方。何若碧的军队初战不利,再猛攻陈的薄弱部分,陈彻底溃败。当建康城内空无一人时,韩擒虎率领500人攻打建康。到了狮子岗(今南京雨花台),钟迎接,派首领守朱雀航(今南京秦淮河)。当我们听说韩擒虎的军队已经到了,所有的人都害怕了,崩溃了。大军直入朱雀门,陈仍欲战。任仲说:“我还在投降,你又怎么了”(《隋书韩擒虎传》)!陈军见任忠投降,都散了。很快占领了建康,陈俘虏了死者,陈朝灭亡了。当夜,何若碧大军也从北门入城。

二十二日,到建康,使陈得上游将领手书。侯和陈惠姬都倒下了。隋文帝二十九日,命使臣为陈氏各郡都督。二月,吴州(今江苏苏州)诸将拒降,被宇文述、颜荣军所败。岭南几郡侍奉高良(今广东杨江西)冼夫人,却拒守疆域。文帝下诏支柱国禹卫等人安抚,岭南诸州归隋。至此,隋朝完成了统一大业,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长达300年的分裂局面。

当时的名将何若碧也立下了汗马功劳。他很惭愧没有抓住包叔叔,但他在后面,所以他与争论,甚至拔刀。为此,隋文帝下诏说:“这两个公人高瞻远瞩,骄横于东南。我已经委托他们悄悄地向人民发慈悲,我知道我想要什么。九州几百年不一样了。在著名大臣的贡献下,它已成为一个和平的行业和世界大事。为什么不用这个!听到这个消息我很高兴,但我深深地感激。平定河表需要两个人(《隋书韩擒虎传》)。又诏二人,曰:“沈国伟在万历,玄朝化为一隅,使东南百姓一汤一火,百年才清。这是一项公共成就。功名高挤进宇宙,荣华富贵在人间。很少听说过去和过去的事。当你前进时,你知道你并不遥远,你是如此想家,以至于你老了”(隋书·韩擒虎传)。

四月,他们回到北京后,两人在隋文帝面前争夺功勋。何曰:“吾在拼死一战,败其锐兵,擒其幼兵,大震陈国。韩曙不出钱打仗,臣臣之比!”又曰:“臣奉命与毕并驾齐驱,以夺伪都。毕敢进,与贼斗,死伤兵多。我轻骑五百,兵不血刃,直取金陵,沦为蛮奴,挟持陈,据其财宝倾其巢穴。毕至晚,方扣北门,臣开而收之。司乃不能救其罪,与臣相提并论!”隋文帝不耐烦了,只好说:“两位将军都是贵人”(《隋书韩擒虎传》)。于是,他把他们带到支柱产业,给了他们八千块钱。因为一个连队弹劾韩擒虎纵容士卒,玷污陈宫,他没有加绝义。

当月,突厥来到朝鲜,隋文帝见树大勇,就问突厥使者:“你听说江南有个陈的儿子吗?”回答:“闻闻。”隋文帝命令他的随从带领一个土耳其使者到,说:“这是谁抓住了陈的儿子(和的传记)。韩擒虎·里然没有理会,土耳其使者吓得不敢抬头看韩擒虎的侧影,太牛逼了。韩擒虎也被命名为寿光县,拥有1000户人家的美食城。后在金城(今兰州)驻军防备突厥,拜凉州总管。隋文帝回到长安后不久,就在内殿设宴,非常亲切。

11月17日(65438+公元592年2月26日),韩擒虎去世,享年55岁。子涵是世界的继承人。

点评:韩擒虎和何若碧都是伟大的将领,但是两次作战有功,都不是伟大的将领。与元代的伯颜和阿苏相比,这是天壤之别。《隋书传》和对他们的才能评价如下:“何若弼慷慨,沈必取长策,韩擒之难,贾冲之上,势如雷霆,锋超恐怖。”从此隋氏家族嚣张跋扈,势力强大。温习天道,有时繁华有废,考者求之,是二臣之力。这就有点巧了,以何爇居多,吴贻伟熊和东北军。晋王郁芳和杜甫,都有充分的做学问的余地。但何热的成功让他名声大噪,大受非议,却被杀失身。如果你读了你父亲的临终遗言,那会比灾难更可怕。幸敌国破,名满天下。有时会有浪费;应试者谋,二臣权实。贺彪是小聪明,贺弼是多数,武艺熊玮,韩秦重。晋王郁芳和杜甫,都有做学问的余地。韩鸟倦叶将家,恐移俗,敌破,名满,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