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瓷板的历史

青花龙牌分为民窑和官窑两种。一般多为清代中期的民品,大小不一。

发色不一样,大部分是江西景德镇烧制的,温度在1000度以上。质地是瓷胎。

清朝从努尔哈赤到皇太极有***12位皇帝,只有10位皇帝有瓷器,分别是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彤。清代以清代三代瓷器为主。按照传统方法,康熙青花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为康熙元年至康熙十九年。中期为康熙二十年至康熙四十年。后期是康熙四十年到康熙末年,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康熙中期的青花瓷最吸引人。

康熙瓷器的鉴定;

料源特征:早期青花瓷以浙江料或江西、广东蓝料彩绘,呈灰蓝色,个别毛色较差,重灰、蓝黑色。在中期,青花是由云南的“珍珠颜料”制成的。这种蓝白颜料经过了提炼和精制。因水沉淀法改进为煅烧法,呈碧绿色,无漂浮感,光亮明亮,清而不浊,亮而不俗。有的是宝蓝色,清新的蓝色但不俗气,与清代其他青花有很大区别,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青花后期,色彩趋于淡雅,有的灰蓝色,有的暗淡,有的绘青花,所占比例较小,多绘在杯、盘、碟等小器皿上。

釉色特点:康熙时期有几种釉下青花,很有特色。葛釉青花,釉上有米色或灰色斑块,青花色调以灰蓝、棕蓝为主。在器皿口部加白釉或黄釉。底分砂底和釉底两种,露胎处见窑红。常见的器物有萝卜雕像、大观园雕像、花坛、直口瓶、角形方盘、碗等。黄釉青花,黄釉淡。常见的器皿有彩绘彩叶(马兰花)的雕像、罐、盘、碗等。豆青釉青花,豆青釉淡雅细腻,青花翠碧。有的先在青花下面放白粉。釉面常含气泡和碎釉点。常见的器皿有门球瓶、梅瓶、小瓶、花坛、易拉罐、笔筒等。郎窑的另一种青花器是康熙晚期的产品。其釉色偏青,釉厚,气泡大。其青花深而不艳,以鼻烟壶最为著名。康熙青花以绿色的“翠蓝”为代表,主流是绿色多彩,层次分明。

画法:康熙青花装饰题材广泛,包罗万象,图案布局巧妙合理,与造型有机结合。尤其是民窑青花,具有特殊的美感和鲜明的时代特征,能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反映当时思想和生活习俗的图案大量出现,瓷画家的水平绝不低于官窑画家,突破了历代官窑图案标准化的束缚,自由发挥了民间通俗化的艺术风格。官窑青花瓷细致,力求完美,图案对称、均衡、工整,题材醒目、突出,至今仍代表着当时瓷器绘画技术的最高水平。康熙青花在绘画技法上也有很多改革和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它改变了明代青花图案勾勒的传统方法,即单线平绘,而是采用了“沥水”的技法,并借鉴了西洋画的焦点透视法,层次分明,厚重典雅。在瓷坯上作画时,一种颜色可以表现出多种不同的深浅。所谓“分水”,就是用笔尖蘸不同深浅的水给轮胎上色。技术要求高的有三五种,最多有八九个色阶。对岩石的描写多是南宋画院斧劈的风格。勾、染、擦、点各种画法一起用,全靠画师的手笔。构图多样化,强调画面生动有趣,视野开阔。无论画面大小,都有完美的情况。可以说,康熙青花把中国的绘画技法以图案的形式巧妙地、生动地描绘在瓷器上,进一步促进了中国瓷器的装饰。有些画面结合了雕刻、划线、镂空、叠加。同时也借鉴了其他姊妹艺术的有益经验来丰富自己的装饰,尤其是青铜器、漆器和刺绣。在材料方面,最突出的特点是向自然和社会学习,反映世俗生活,主要包括花草、山水、动物、人物故事、童话、吉祥纹和长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