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甘岭战役数据
简要介绍如下:
上甘岭战役,美军称之为三角山战役,是10月1952至14至165438+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与联合国军在上甘岭及其附近发生的著名战役。
1952 65438+10月14日,“联合国军”共调集兵力6万余人,大炮300余门,坦克170余辆,出动3000余架次,对上甘岭志愿军两个阵地发起猛烈进攻,防御面积约3.7平方公里。志愿军的防御部队进行了顽强的抵抗。
随后,双方不断向上甘岭地区增派兵力和重武器,使上甘岭发展成为局部战役规模。激战一直持续到165438+10月25日结束。在43天的战斗中,志愿军与“联合国军”反复争夺阵地59次,志愿军击退“联合国军”900多次。最终,志愿者坚守阵地,取得了胜利。
扩展数据:
上甘岭战役胜利的历史意义:
从宏观层面看,第一,上甘岭战役的胜利成为世界战争史上相当经典的防御战;蓉儿是上甘岭战役的胜利使上甘岭精神在当时的中国流行起来。时至今日,上甘岭精神无论是在国家建设中,还是在企业文化中,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对于抗美援朝战争,首先,上甘岭是对以坑道为骨干的志愿军防御体系的严峻考验。通过这次战役,显示了隧道在敌人优势火力下防御作战中的巨大作用,使志愿军获得了依靠隧道进行防御的初步经验;第二,上甘岭战役的胜利彻底失去了盟军的信心;第三,稳定了当时中国志愿军在正面战场的地位,使他们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
上甘岭38英雄
1和597.9的高度也是双方争夺的焦点。10月20日,民族英雄黄继光在上甘岭597.9高处辞世,年仅21。零号位英雄黄继光用身体堵住了敌人碉堡的漏洞,使后续部队得以攻占597.9高地,用自己年轻的生命。
2.胡修道的排长死后,他是唯一留在这个位置上的人。胡修道在弹药所剩无几的情况下,奇迹般地在三号阵地击退了敌人十几次的进攻,以一人之力等待黄昏大部队的到来。就是那一天创造了一天消灭敌人280多个志愿军的纪录,他坚守住了阵地。2002年,英勇的战士胡修道在南京逝世,享年71岁。
3.英勇的战士龙世昌也用胸膛顶住了炸药桶,在这片高地与敌人同归于尽。他只有24岁。1959年,他的家乡贵州松桃县刘莎乡更名为石场乡。英雄战士于树昌在被敌人包围无法突围时,对着另一端的步话机首长说:“我是8521,我是8521,向我开火,祖国万岁”,最后他与敌人同归于尽。
4.英雄战士鲍安亭在上甘岭受重伤后被战友救出。他隐姓埋名,做了50年的护林员。他说他不是英雄,真正的英雄永远留在上甘岭。在英雄儿女的浴血奋战下,终于达到了这次战役的目的,用鲜血捍卫了祖国的尊严。
扩展数据:
1952年秋,为配合大选,增加谈判筹码,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发起了代号为“摊牌行动”的进攻。美军选择上甘岭作为前线的突破点。武胜山是上甘岭的最高点,是北方地区通往中线的门户。一旦失守,防线将后退200公里。战前,美军计划以6天200人伤亡的代价拿下上甘岭。
事实证明,这只是美军的一厢情愿。这是一场敌人攻击我们防御的战斗。上甘岭地区地形狭窄,无法进行大规模作战。如果武胜山失陷,美国的机械化部队将进入平康平原。美国第七师和韩国第二师面对志愿军15军和12军。两军在此交战43天,反复争夺阵地59次。我军击退敌军冲锋900余次,上甘岭村因为炮火而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上甘岭战役死了多少人?
上甘岭战役是朝鲜战争后期相持阶段的一次重大战役,英文称为BattleofTriangleHill。该战役由美国第9军发起,主要是为了控制朝鲜中部金华郡武胜山南麓的村庄上甘岭及其附近,是“联合国军”黄金攻势的一部分。这场战役持续了43天,在3.7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发射了230多万发炮弹,双方伤亡约3万人。这场战争在中美两国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战部队:中国人民志愿军15军,12军,以美军第八军为主的所谓联合国军。
人员伤亡
“联合国军”伤亡25498人,伤亡率超过40%。上甘岭战役,志愿军共击退敌人进攻900次,志愿军第15军阵亡5200余人,受伤6200余人。十二军阵亡1.900余人,受伤2300余人,阵亡71.000余人,受伤8500余人,共伤亡1.56万人,伤亡率20%以上。击毁敌人61门大炮和14辆坦克。“联合国军”的伤亡率和日均伤亡人数对美国人来说真是可怕的数字。过去美国人认为他们在战争中伤亡率最高的是太平洋战争中的硫磺岛战役,但实际上只有32.6%。血淋淋的场面在上甘岭战役中屡见不鲜。
美国声称阵亡1.9万志愿军,伤亡0.9万。“联合国军”消耗了1.9万发炮弹和5000多枚航空炸弹。最激烈的时候,一天就消耗了30万发炮弹和500多枚航空炸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