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和中国谁更“个人主义”?
美国和中国谁更“个人主义”?这似乎是一个不言而喻的问题——人们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当然是美国。然而,在新作《信托》中,日裔美国学者福山给出了完全相反的答案。福山以《历史的终结》一书震惊学术界,成为世界顶尖学者。这一次,他是不是故意发表煽情言论?信任的副标题是“社会美德和创造经济繁荣”。在这部并不严格意义上的“学术著作”中,福山从跨学科、跨文化的角度对后历史时期的全球经济生活进行了全面透视。他将文化传统引入经济学范畴,认为文化传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同时,由于他的日本身份和在美国的生活经历,他有能力穿透文化壁垒,对东西方文化进行深入的比较和审视。福山把人类社会分为两类:一类是“高度信任社会”,以美国为代表;另一种是“低信任社会”,以中国文化圈、意大利、韩国为代表。在“高度信任的社会”,经济发展呈现一派繁荣景象;在“低信任度社会”,经济形势岌岌可危。一个纯粹“个人主义”的社会是无法建立“高度信任”的。福山用美国是一个“高度信任的社会”来否定“美国是一个过于个人主义的社会”这种似是而非的观点。首先,他还肯定了美国社会中强大的个人主义因素:“美国人把个人主义不是缺点,而是一种近乎完美的道德品质,它代表着创造性、开拓性、进取精神和不向权威屈服的自豪感。”所以个人主义通常会产生一种自豪感,美国人认为这是美国文明的独特和最吸引人的地方。“他举了亿万富翁佩罗的例子来说明这一点——佩罗以无党派身份参加总统选举,并获得10%以上的选票,这是两党制下的奇迹。佩罗为什么受美国人欢迎?因为他为美国人树立了个人主义的最佳典范。他在IDM公司工作时感到抑郁,于是辞职创办了自己的公司——电子数据系统公司,创造了数十亿美元的财富。佩罗的口号是:“苍鹰是孤独的,它们永远是孤独的。”然而,福山敏锐地意识到一个事实,“美国人是反国家主义的,但那些同样反国家主义的美国人自愿服从各种中间社会群体的权威,包括家庭、教会、地方社区、工作场所、工会和专业组织,他们是社团主义的支持者。“他认为,美国是一个具有高度自发社团倾向的社会,普遍存在高度的社会信任,因此可以建立大规模的经济组织。在这种组织中,非血缘亲属可以很容易地为了相同的经济目标而合作。美国的个人主义和社团主义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 * *共同塑造了美国文明。那么,美国的“社团主义”从何而来?这是美国的清教传统。福山将韦伯的理论更进了一步:新教伦理产生了合作主义,合作主义产生了高度信任,在高度信任的基础上,最终形成了资本主义所必需的大规模经济网络。因此,新教文化是美国历史和现实中的一只“看不见的手”。回顾美国的历史,我们会发现,美国诞生于宗主之义,清教徒来到新大陆是因为无法接受英国教会的权威,并因信仰受到迫害。美国人不断建立新的宗教组织。福山引用了Lipset提供的一些数据,数据显示加拿大人向慈善机构捐赠的钱明显比美国人少,因为加拿大人没有美国人那么强烈的宗教信仰,加拿大的私人机构也没有那么有活力。这也说明加拿大人没有美国人那么社团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