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化学的发展
量子化学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27年到20世纪50年代末,这是创始时期。其主要标志是三种化学键理论的建立和发展以及分子间相互作用的量子化学研究。在三种化学键理论中,价键理论是鲍林在海和伦敦对氢的分子结构工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形象接近经典价键理论,被化学家普遍接受。
分子轨道理论最早由马立肯在1928年提出,简单分子轨道理论由胡克尔在1931年提出,在* * *轭分子体系的早期处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分子轨道理论计算简单,有光电子能谱实验支持,这使其在化学键理论中占据主导地位。
配位场理论是由Bate等人在1929中提出的。它最早用于讨论晶体场中过渡金属离子的能级分裂,后与分子轨道理论相结合发展成为现代配位场理论。第二阶段是60年代以后。主要标志是量子化学计算方法的研究,其中出现了严格从头计算方法、全轻微重叠和间接轻微重叠的半经验计算方法等。,拓展了量子化学的应用范围,提高了计算精度。
1928 ~ 1930年,徐雷拉斯计算氦原子,1933年,詹姆斯和柯立芝计算氢分子,结果接近实验值。20世纪70年代,对它们进行了更精确的计算,结果与实验值几乎一致。计算量子化学的发展将定量计算扩展到了原子较多的分子,加速了量子化学向其他学科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