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这是对唐太宗的评价。"
唐太宗对魏徵的评价。
唐朝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敢于直言的魏徵病逝。唐太宗很难过。他流着泪说:“我丈夫可以用铜为镜打扮自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徵没有,我死了一面镜子!”
“一个以铜为镜的人,可以使他的衣服帽子穿戴端正;以史为鉴,可以知道国家兴亡的原因;以人为镜,可以发现自己的对与错。郑伟死后,我失去了一面好镜子。”——这是对魏徵人生价值的最高评价。
扩展数据
魏徵(唐朝宰相)泛指魏徵。
魏徵(北周大象二年(580)——唐朝贞观十七年(11 643年二月),隋唐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史学家,因其直言不讳的建议和协助,被后人称为“贞观之治”。
《宋·欧阳修·宋齐·唐鑫疏卷110传第二十二·魏徵》:“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亡;博采众长,方知得失。我已经努力保护这三个教训,我从内心为自己辩护。今天,魏徵死了,他也就死了。”
当你照镜子穿衣服的时候,你可以发现你穿得是否整齐。借鉴古人的经验,可以知道任何事物的发展过程。和别人比较,才能知道自己和别人相处的对错。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以铜为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