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简单,100分!
其后果是信贷紧缩、市场货币供应量减少和价格下跌。
这个阶段不只是房子,很多商品都会处于观望期:等待价格下跌。
2、杠杆率是公司资产负债表上风险与资产的比率。杠杆率是衡量公司债务风险的指标,从侧面反映了公司的还款能力。一般来说,投行的杠杆率比较高。2007年,美林的杠杆率是28倍,摩根士丹利是33倍。
3,1,全球金融危机的发展
本轮全球金融危机始于美国的次贷危机,源于美国房地产价格泡沫的破灭。互联网泡沫破灭后,美联储长期实行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美国房地产价格指数从2000年6月到2006年5月上涨了1.24倍。[1]在低利率和房价上涨的背景下,由于美国政府缺乏金融监管,次贷市场和各种基于次贷的金融衍生品过度发展。然而,上述繁荣是建立在美国房地产价格将继续上涨的脆弱假设之上的。当美联储在通货膨胀的压力下于2004年6月重新进入加息周期时,房地产价格在2006年6月开始下跌。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和金融衍生工具繁荣的基础不复存在。2007年8月,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宣布旗下对冲基金停止赎回,引发投资者撤资,从而引发流动性危机。这被视为美国次贷危机全面爆发的标志。2008年2月,北岩银行被英国政府国有化,这是次贷危机爆发以来第一家被国有化的金融机构,也标志着次贷危机已经传导到欧洲。2008年3月,贝尔斯登申请破产,在美联储的斡旋下被摩根大通收购。美国政府救助贝尔斯登标志着次贷危机进入新阶段,同时强化了投资者对金融机构“大到不能倒”的预期。2008年9月是美国次贷危机演变为全球金融危机的转折点。9月7日,美国政府宣布接管房地美和房利美,这意味着美国房地产金融市场爆发了系统性危机。15年9月,美国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美国政府没有实施救助。美国政府允许雷曼兄弟破产,打破了金融机构“大到不能倒”的预期,直接造成了美国短期货币市场的崩溃。因为短期货币市场是美国影子银行体系最重要的融资来源,雷曼兄弟的破产使得美国投资银行的倒闭不可逆转。在雷曼兄弟破产的同一周,美国第三大投资银行美林证券宣布被美国银行收购,美国最早的两家投资银行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宣布将成为银行控股公司。华尔街五大投行集体消失。此外,美国最大的保险公司美国国际集团(AIG)亏损严重,最终由美联储注资并国有化,标志着信用违约互换(CDS)市场开始崩溃。2008年9月,危机也从美国金融市场蔓延到欧洲和新兴市场国家的金融市场,危机正式从国家危机转变为全球金融市场危机。
金融市场的危机还通过财富效应、信贷紧缩和切断企业融资来源影响全球实体经济。从2008年第二季度开始,欧元区和日本经济进入负增长;自2008年第三季度以来,美国经济进入负增长。三个发达经济体在2008年下半年集体陷入衰退,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也明显放缓。根据IMF的最新预测,2009年全球经济将实现1.3%的负增长,这是二战以来全球经济的首次收缩。其中,发达国家经济将萎缩3.8%,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仅为1.6%。[2]2009年2-3月,出现了四种叠加危机:一是以花旗银行、美国银行为代表的美国大型商业银行出现巨额资产减记(不过,2009年1季度财报显示,相关银行盈利能力有所改善);第二,美国对冲基金行业自5438年6月+2008年10月以来出现大规模投资者撤离;第三,发达国家实体经济仍在下滑;第四,外资外逃引发的金融危机有可能在中东欧国家爆发。因此,2009年春天也被称为“第二波金融海啸”,以对应由雷曼兄弟破产引发的金融市场系统性危机。但是,由于投资者的预期已经明显降低,很难出现打破投资者预期的突发事件,金融市场再次发生系统性危机的可能性相对较低。然而,全球金融危机仍在深化和扩大。以上,我们简要回顾了全球金融危机的发展。事实上,我们很难明确区分金融危机的发展阶段,因为各种类型的危机往往是重叠的。例如,房价下跌从2006年6月开始持续(美国房价指数迄今已下跌30%[3]),流动性短缺和信贷紧缩从2007年8月开始持续,股市下跌从2007年6月开始持续,实体经济衰退从2008年第三季度开始持续。所以只能用标志性事件的发生(如金融机构破产)来大致描述金融危机的演变。
二,美国政府的救市政策及其后果
判断全球金融危机的未来走势,离不开对美国政府救市政策的梳理和评价。我们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两个方面来分析一下美国政府的救市政策及其后果。表1总结了美国政府迄今为止发布的金融救援计划,主要包括1680亿美元的减税计划、7000亿美元的问题资产纾困计划、7870亿美元的奥巴马政府经济刺激计划以及最近发布的公私合营坏账银行。简单算一下,美国政府的金融救助计划金额已经达到1.66万亿美元,约为GDP的12%。上述计划不仅包括帮助金融机构纾困的具体措施(包括注入资本、剥离问题资产、为金融机构负债提供担保等。),还包括提振实体经济的具体措施(包括减税和增加社会公共支出等。).现在全面评价金融救市计划的成效还为时过早,但相关政策的出台至少缓解了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的进一步下滑。美国政府巨额财政刺激计划的直接后果是美国政府财政赤字飙升,财政融资压力加大。从2002年到2007年,美国政府的财政赤字平均为4270亿美元。根据奥巴马政府的预算,2009财年的财政赤字将达到1.75万亿美元,超过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2%。发行国债是美国政府弥补财政赤字的重要手段。如图1所示,自1990以来,美国历年的国债净发行量与财政赤字水平大致一致,这说明美国政府主要是利用增发国债来弥补财政赤字。从1996开始,每年的国债净发行量一直高于财政赤字。[4]从2002年到2007年,美国国债的净发行量一直稳定在5000亿美元左右,2008年猛增至1.47万亿美元。市场预测,为了为巨额财政赤字筹集足够的资金,2009年美国国债的净发行量至少将达到2万亿美元。2008年底,美国国债市场的未偿余额约为65,438+00.7万亿美元。如果2009年发行2万亿美元国债,相当于市场供应量增加20%。如果对美国国债需求的增长赶不上供给的增长,美国政府必须提高新国债的收益率,这将压低现有国债的市值,持有大量美国国债的外国投资者将遭受严重损失。[5]然而现实情况是,截至2009年4月中旬,美国国债市场收益率整体仍处于下降趋势:目前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不到3%,而3个月期国债收益率不到0.20%。美国国债市场的火爆主要与国际金融机构的去杠杆化和危机时刻国际资本的“飞向安全”效应有关。一旦国际机构投资者去杠杆化结束,风险资产重新配置,大量资金将从美国国债市场撤出,这可能会显著推高国债市场收益率,压低国债市值。表2总结了危机爆发以来美联储的应对计划。美联储的救市计划主要包括三类:一是降息,在次贷危机爆发后的一年半内,将联邦基金利率从5.25%下调至0-0.25%;二是通过各种信贷创新机制向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支持,包括面向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定期拍卖贷款(TAF)、面向交易商(投资银行)的主要交易商信用贷款(PDCF)、面向商业票据发行人的商业票据贷款(CPFF)、面向资产支持证券购买者的定期资产支持证券贷款(TALF);第三种是所谓的量化宽松政策,即美联储通过直接购买证券,包括政府债券、机构债券和MBS,向金融市场注入流动性。美联储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无论是反映短期货币市场融资成本的TED利差,还是美国居民中长期抵押贷款利率,都比危机初期有明显下降。然而,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也造成了两个明显的后果:后果之一是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的规模越来越大。如图2所示,从2008年9月初至2009年4月中旬,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的总规模从约9000亿美元飙升至约2.2万亿美元。总资产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美联储通过各种创新机制提供的流动资金贷款大幅增加。自2008年3月引入PDCF机制以来,美联储的流动性贷款从零增加到2009年4月中旬的65 438美元+0.2万亿美元。自美联储实施量化宽松政策以来,美联储直接持有的证券数量也有所增加。第二个后果是,美国金融机构的超额准备金飙升。由于美联储的资本没有变化,资产负债表整体规模的增加实际上意味着美联储负债的增加。如图3所示,在美联储的主要负债中,流通中的现金大致稳定在9000亿美元左右,而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存款从2008年9月初的200亿美元左右增加到2009年4月中旬的近9000亿美元。虽然美联储对金融机构流动资金贷款增加主要体现在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增加,但这主要与金融机构去杠杆化尚未结束,风险偏好很低有关,因此存在惜贷现象。一旦金融机构去杠杆化结束,恢复放贷,短期内货币流通速度可能大幅提高,带来通胀压力。一旦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开始反弹,美联储不能及时回笼流动性,那么美国很可能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美元可能大幅贬值。事实上,虽然美联储账面上有大量证券,但国债数量有限,因此通过出售国债回收的流动性有限。另一方面,美联储通过创新信贷机制积累的其他类型债券很可能在短期内被忽略,这意味着美联储短期内回笼流动性的能力有限,中期内美国通胀和美元贬值的可能性更大。
第三,全球金融危机的未来走向
准确预测全球金融危机的未来趋势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例如,美国财政部新推出的公私合营坏账银行计划能否吸引大量私人投资者,从而为坏账银行的运营提供充足的资金?美国金融机构的去杠杆化何时结束?美国金融市场是什么时候开始反弹的?美国国债的火爆行情何时结束,新兴市场国家的央行还会继续追捧美国国债吗?美元汇率会反转吗,什么时候会反转?一旦市场反弹,美联储能否及时回笼流动性,避免恶性通胀的爆发?全球能源和大宗商品市场何时止跌反弹?
虽然我们无法对上述问题给出满意的答案,但我们认为,危机演变的一些中长期方向是相对确定的。下面我们将对全球金融市场、全球实际经济增长和全球通货膨胀进行预测。美国金融市场的危机尚未见底。虽然美国银行、花旗银行、富国银行、高盛等金融机构在2009年1季度的盈利能力超出市场预期,但这些金融机构在2009年的表现可能会重演。金融机构将继续披露坏账,这意味着金融机构的去杠杆化将继续,金融机构将继续寻求政府或私营部门的股权投资。如果大型商业银行的情况恶化,不排除美国政府进一步国有化的可能性。投资者对对冲基金的撤资行为并未明显减弱。如果短期货币市场仍不能恢复正常运行,2009年春季可能会出现对冲基金大规模解散清算的现象。随着实体经济增长前景的恶化,美国公司债券市场可能爆发新的危机。欧洲金融机构对问题资产的披露远远少于美国同行,这意味着欧洲金融市场还有很大的下行空间。[6]一旦中东欧国家爆发金融危机,在中东欧国家拥有大量信贷头寸的西欧商业银行将出现更多坏账。然而,尽管如此,全球金融市场很难重演2008年9月雷曼兄弟破产引发的系统性危机,因为投资者的预期已经明显降低,很难出现打破投资者预期导致恐慌性抛售的恶性事件。我们预测美国金融市场有望在2009年下半年触底,逐步恢复正常的投融资功能。实体经济的复苏要慢得多。从世界各国出台的救市方案来看,全球国际收支失衡很可能不会得到缓解,反而会进一步恶化。美国居民没有大幅减少消费,而中国居民也没有大幅扩大消费,这意味着美国经常账户赤字的改善很可能只是暂时现象。[7]一旦实体经济反弹,全球能源和商品市场价格上涨,美国的经常账户赤字可能会进一步扩大,中国的经常账户盈余也会扩大。短期来看,美国经济有望在2009年下半年止跌,2010年上半年恢复正增长。然而,可能至少需要五年时间才能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欧元区和日本的经济反弹会晚于美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国的进口需求是否再次强劲。在4万亿元人民币投资计划(重点是基础设施投资和房地产投资)和银行信贷飙升的刺激下,预计中国经济将在2009年下半年强劲反弹。但由于居民消费持续疲软,刺激投资可能进一步形成产能过剩,信贷飙升可能导致不良贷款率上升,出口可能持续疲软,这意味着中国经济中期缺乏持续增长的动力。如果全球刺激政策运用不当,各国政府缺乏进行结构调整的勇气和协调各国宏观政策的远见,整个世界经济可能呈现W型走势,即短期内明显复苏,中期不乐观。当前的全球通缩可能只是一个暂时现象。当然,如果世界经济重回通胀,根本原因可能不在于全球需求的强劲复苏,而在于美元大幅贬值导致的全球能源和初级产品价格的重新上涨。如前所述,我们很难说服自己“直升机上的伯南克”能够在市场反弹时迅速抽回流动性,因此美国目前的量化宽松政策很可能会播下未来通胀的种子。一旦金融机构的去杠杆化结束,机构投资者再次开始配置风险资产,银行再次开始放贷,这意味着货币乘数可能在短期内迅速上升。如果基础货币没有相应减少,这将加剧经济中的通胀压力。随着大量资金流出美国国债市场,回流新兴市场国家,美元可能大幅贬值,从而推动全球能源和大宗商品价格再度走高。如果大宗商品市场的价格上涨伴随着总需求的持续低迷,我们不能排除世界经济陷入滞胀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