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如何把握历史课堂教学的重点

根据新课程标准,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是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和体验学习。新课程标准下的历史课堂教学是为学生服务的课堂,是以学生成长发展为目标的课堂。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学策略无疑是体现新课程标准精神的重要手段。

一,师生互动策略

苏霍姆林斯基曾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说:“如果你教历史,你的教学任务首先要注意。在你的课堂上,你不是在听抽象的学生。你要看到你面对的是具体的、活生生的、独一无二的人?这些人都有自己的思想感情,抱负和魄力。这是极其重要的。因为人只有拥有活生生的人格,思想的血液才能沸腾。”这就要求教师要破除尊师重道的旧习,在人格上与学生建立平等关系,走下讲台,走在学生身边,与学生平等对话交流;请老师与学生一起讨论、探索,鼓励学生思考、提问、自由选择,努力做学生的顾问;备课时,要求教师从学生的知识和生活实际出发,灵活转换角色,以“童心”看待问题,以“童心”思考问题,以“童趣”解决问题,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和学习伙伴;要求老师与学生建立情感上的朋友关系,让学生觉得老师是自己的知心朋友,也就是所谓的亲师,信其道。

第二,培养学生学习历史,要建立整体意识策略。

很多人觉得历史难学主要是因为孤立地看待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形成了一种碎片化、不完整的认识。这是历史研究的禁忌。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缺乏附着力的知识是最难记的,就像在散沙上盖高楼一样。

认知心理学提出了并行分布加工学习模型。该模型认为,人脑中知识的结构不是线性的层级结构,而是围绕一些关键概念形成的网络。网络的重要性在于,学习者可以从网络上的任何一点进入或开始学习知识结构,而不必从直线的最底层开始。比如学习明朝的一种鞭刑方法。这种鞭笞法是1581年张实行的一种新的征税方法,将原有的赋税和杂税合并,统一为银。这些都是关于内存应该了解的小事。仅仅掌握这些小事是远远不够的。学习这段历史的目的是为了掌握明朝系统的经济政策和各个历史时期税制的演变。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纵横交错的网络系统。从纵向来看,北魏的租佃制,唐代的租佃制与两税法,北宋的平均税法与明代的一条鞭法,可以形成各个历史时期的一系列税制;从横向来看,明朝的经济政策系列可以通过连续耕种农田、种植棉花和一条鞭法来形成。以一个鞭法作为网络上的一个点,可以引出很多相关的概念,勾勒出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

三、激发兴趣的策略

1,直观又刺激

历史知识的一个特点就是过去了。对于学生来说,仅仅通过文字和语言来理解和认识这些离他们的生活很远的知识往往是困难的或者是枯燥的。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回到历史中去。教师可以通过真实情境(教学媒体)创设历史情境,如照片、幻灯片、视频、电影等。,打破时空界限,为学生再现历史的图景,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让他们见证“历史的真相”,变被动的“听”和“记”为主动的“看”。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倾向,关注学习内容本身,激发温暖而持久的情感。这种情感促使学生积极快乐地学习,从而使课堂教学充满魅力。比如在讲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用投影仪展示长征的过程,把静态地图变成动态地图;结合教学内容,用录像机展示《闪闪的红星》、《金沙江》、《四渡赤水》等电影中的生动场景。用录音机播放“长征之歌”,背诵毛泽东关于长征意义的论述。在各种教学媒体的密切配合下,总能抓住学生的心,让学生在感觉、视觉、听觉的交叉感应中轻松愉快地掌握历史知识。

2.诗歌引起兴趣

古人常用诗词来歌颂朝代的兴亡和世界的变迁。可见,诗歌蕴含着丰富的史料,不仅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历史教学的重要材料。因此,如何在古代史教学中用好诗歌,以诗正史,以史辨诗,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知识面,是每个历史教师必须探索的问题。

古诗词可以形象地解释补充教材的基本史实,让学生掌握历史的真相,巩固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比如杜甫的“忆当年开元盛世,小城犹藏千户。米肥粟白,公私粮仓富。”这首诗是“开元盛世”景象的写照。诗歌和历史相辅相成。"国虽四分五裂,山川长存,草木春复绿。"“破”字让学生们对安史之乱、长安失陷、百姓疾苦、北方生产的破坏印象深刻。所以把“安史之乱”理解为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形成了“安史之乱”的历史观。再如,皮日休的《一路隋为这条河而死,自来通博已千里;如果没有水神庙的龙船,* * *余是不会做多大的事的”既道出了隋朝灭亡的原因之一,又充分肯定了大运河的作用。把这首诗和课本上关于大运河功能的内容结合起来,会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大运河的功能。再比如胡曾的诗:“长河一开,九天破浪。锦帆未落,龙舟未归。”如果我们把隋朝的灭亡归结于大运河的开凿,我们看不出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在于杨迪的暴政。通过这首诗的引入,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中中国人观点的理解,必须结合历史背景,用历史知识去理解,而不是按照文人的标准综合能力去理解。

3.这个问题很有趣

“教师的艺术就是让学生喜欢你说的话。“为了使历史课生动活泼,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热情,我们必须区分高中历史和初中历史的特点来设计问题。一般来说,高中历史强调分析和理性,初中历史强调过程和感性。改变高中历史到初中历史的重复,课堂提问设计要大胆引入新材料、新情境,诱发新的遐想,产生新的冲动;也可以用旧材料,用新的视角,即“旧瓶装新酒。”比如针对初中生的问题,可以设计成:(1)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什么?(2)为什么洋务运动不能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对于高中生来说,可以设计为:(1)阅读课文引文中曾国磐的一段话,总结洋务运动的目的。(2)洋务运动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基于此,本文分析了洋务运动未能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的原因。区别对待高中和初中的内容,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和思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他们从新的角度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思考旧材料,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事物的本质,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可以引入新的历史观点和新的信息,不断释放历史的新魅力,引导学生争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