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

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我总是希望在每堂课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成了一个关键问题。联想教学法是为了更好地结合学生的特点,通过纵向和横向的联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

在新课程实施之前,大部分的教学都是为了适应应试教育,所以大部分老师主要是讲解和总结,而学生是听众。现在新课程实施后,内容更多的是结合学生的时代特点。同时要求教师改变过去“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要求教师给予学生上课和学习的自主权。

事实上,教与学是互动的。师生相互启发,相互交流,相得益彰。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分享自己的思想、经验和知识,交流自己的感受,体会自己的想法,从而达成共识,实现教学的共同发展。

所以我个人是根据教材,以指令为主,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接触已知知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和老师讨论,循序渐进,让学生在知识生活的海洋中自得其乐。这种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并与教师进行讨论交流的教学方式,称为联想教学。

这种教学方法正好适合学生的时代特点。因为现在的学生,是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接受多元化的观念,脑子里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获取知识的途径有很多:电影、电视、杂志、书刊、网络等。,所以知识的获取是多样化的,也有真有假。他们从天文到地理,无所不知,知识五花八门,包括大量的历史知识。他们知道布什连任美国总统和这场“海啸”造成的灾难,知道中国今天是“韩流”和“掠夺”...他们勤于思考,经常问为什么真正的问题都似是而非,容易被事物的表面所迷惑。他们好奇心强,求知欲强,记忆力快,这使他们想象力丰富,思维能力广阔,善于独立思考。

事实上,我们的历史也是丰富多彩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学、自然科学都有历史的影子。历史知识与青少年的求知心理如此相似,历史教学的过程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关键是教师的正确引导。这种联想教学法。它是顺应青少年心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重要途径之一。这种方法力求让历史贴近学生,贴近当代,让学生认识到历史就在我们身边,就不是高不可攀,高不可攀。

这种联想教学法,其实就是我们所熟悉的“温故而知新”。首先,温习历史的“旧”,学习新的东西。比如要说中国的改革开放,可以先通过商鞅变法的例子来分析。商鞅变法得到大多数人支持的事实,使学生认识到商鞅变法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秦统一大业的需要,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从古到今也是如此,结合今天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正是由于中国在新形势下制定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和措施,才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样,我们可以通过复习之前的旧知识来理解和加深当前的新知识,也可以巩固旧知识。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其他学科的“旧东西”来学习新的东西(与各个学科的知识相联系)。历史涵盖了中学的所有科目。比如商鞅变法的例子,也可以联系到汉语中的典故:“赏金为移木”,“筑树为信”。数学方面,有个圆周率的计算器,比如祖冲之。语文的文本背景是历史,生物、数学、物理、化学的发展历程,是历史;历史思维方法是历史唯物主义本身属于政治学的范畴;地理与历史密切相关。重新审视课外知识的“旧”,学习新的东西。这个“道理”并不是所有学生都懂的,但恰恰是这一点最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热情,给学生自我实现的空间,也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历史与现实之间必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比如说到英国对西藏的占领,可以提到电影《红河谷》,这部电影展现了西藏民风的淳朴和武器的落后。然而,这种武器并没有使他们屈服于列强,反而激起了他们捍卫民族和国家的高尚气节。说到华盛顿建国丰功伟绩,拒绝连任,可以提到老布什连任总统,但美国历史上没有连续连任三次的例子。说到“文艺”,可以提一下中央的两套“鉴宝”,让他们知道中华遗产的价值,保护中华文化遗产,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利用这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可以显著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还可以利用学生的想象力来补充老师的不足,便于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能够快速掌握新知识。这样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学生的有意注意,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培养学生运用掌握的知识独立思考、获取新知识和做出判断的能力,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当代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可以帮助他们整理已知的知识,纠正自己掌握的不正确的历史信息。可以鼓励他们多渠道获取新知识,巩固旧知识;你甚至可以给他们一个表达自己的机会。但是,使用这种教学方法,作为老师,首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否则有时候回答不了学生的问题,有时候控制不了局面。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多渠道了解时代的信息。但不要引用过多的课外知识,要善于引导学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回答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