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的三个五年计划是什么时候实施的?

苏联的三个五年计划分三个时间段实施:1928 -1932,1933 -1937,1938 -1941。

1第一个五年计划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目标是发展农业集体化。从1929开始,集体农场的数量为57000个,次年增加到80000多个。自1931以来,国有集体农场的数量一直保持在20万个以上。在1929-32期间,每个农场的平均面积也增加了20倍。

2.第二个五年计划

第二个五年计划的主要目标是从农业转向重工业的发展。工业产出的增加将带动能源消耗比一战前高出3倍以上,比1920的最低潮高出12倍,也仅次于美、德、英。乌拉尔和西伯利亚建设了一批新兴工业城市,推动城市化发展。

3.第三个五年计划

从1938开始,苏联飞机产量比上一年增加了一倍多,达到7500架,次年以来一直保持在10000架以上;1940年,苏联的军火产量仅次于德国,达到50亿美元,相当于英美两国军火产量的总和,1941年居列强之首。第三个五年计划因1941年德军入侵而中断。

扩展数据:

到1936,斯大林已经基本消灭了党内外的政敌。苏联消灭了敌对阶级。形成了工农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在政治上,苏共中央政权高度集中,各地方共和国和自治共和国都要听以斯大林为核心的党中央指挥。

经济上,以公有制为基础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占绝对优势。斯大林政令畅通,不忠于斯大林就等于背叛党和人民。各级干部都是各级任命的。党的干部拥有高度的权力和权威。这种高度集权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在历史上被称为“斯大林模式”。

从历史宏观的角度来看,这种模式是当时的最佳选择,体现了苏联人民的意志和愿望。斯大林的制度保持了思想政治上的高度统一和苏联的安定团结,使苏联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在短时间内迅速扭转国家贫穷落后的局面。

当时苏联所处的时代,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建成社会主义工业化社会,实现国防现代化。稳定性、速度和效率压倒一切。

但斯大林时期,以* * *意志为导向,无视民主,不尊重法制,过分强调阶级斗争,甚至不惜将阶级斗争扩大为残酷的大清洗,这些都严重损害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威信和苏联人民的利益。

高度集权的斯大林模式不仅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而且表现出了巨大的破坏力,苏联的僵化始于20世纪30年代。

百度百科-苏联第二个五年计划

百度百科-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