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知道地球的过去?

以上概述了地球的生命。每个人心里难免会有这样一个疑问:几亿年前发生的那些往事,你是怎么知道的?更不要说几亿年前,几千年前甚至几十年前的往事,如果不记录下来,也很容易湮没无闻。地球形成后,过了40多亿年,人类才出现。谁来记录它的历史?

就是地球本身,地球的历史就记录在那些岩石里。

大约1000年前,中国学者沈括(1031 ~ 1095)在孟茜碧潭对地球表面的许多自然现象作出了科学的解释。比如他讲到流水的侵蚀沉积,推断华北平原地表的泥沙是西部山区经过河流搬运堆积而成的;他还从太行山绝壁间见到的海螺、蚌类化石推断,离海约千里的地方,在古代曾是海边。他是中国第一个认识并命名“石油”的人。许多岩石是由水下沉积物堆积而成的。它们被称为沉积岩,层状外观是沉积岩的特征。岩石中的蜗牛壳就是地质学上所说的化石。化石是生物的遗骸或残骸,因为如果生物死后很快被淤泥掩埋,处于与氧气隔绝的水下环境中,它们可能不会完全腐烂,生物的外壳或骨骼逐渐被水中的矿物质渗透和取代,变得坚固,仍然保持原来的形态,成为岩石中的特殊成分——化石。

在宋代沈括之后400多年,意大利著名艺术家、知识渊博的学者l . da Vinci(1452 ~ 1519)也做出了自己的判断:亚平宁山脉发现的海洋甲壳动物,原本是生活在海滨的生物,被河流掩埋、浸润。他还推断,这里的地形是后来上升的,所以这些海洋生物的遗骸才会出现在山上。沈括和达芬奇都意识到今天的山可能是过去的海,山野之间的岩石是地球历史的遗迹。1669年,出生于哥本哈根的斯特诺(N .斯特诺,1638 ~ 1686)总结出这些岩石层之间存在以下规律:沉积岩层形成后,应先沉积在底部,再沉积在顶部,如果不受强烈地壳运动影响,其原始位置发生逆转,则应保留下来。这就是所谓的地层层序法则。它使我们能够通过那些看似混乱的岩层来确定地球历史的顺序。岩层在这里具有时间的意义,形成了地质学中一个重要的基本概念——地层。地层是具有时间意义的地层或地层组合,每个地层代表某个时间。这不仅指层状沉积岩,还包括这一时期产生的所有其他岩石。如果没有统一时空的概念,就无法理解地球的历史。不同时期形成的地层,按其所代表的时间长短可分为宇宙、界线、系列、系列、阶段等地层单位,其上下限与地质时代中的周、代、纪、世、期相同,即周形成的地层称为于,代形成的地层称为界,以此类推。地质年(表21)是时间和空间的结合。

“比如你挣工资,你就后来居上。”中国古代的苔莎很早就有这种认识。不幸的是,它只被用来解释人和事,而不是用来观察山野之间的岩石。他们甚至没有想到如何对待自然。因为“世间之事皆不合格,功德只做身心”;因为“不仅动植物,虽天地也与我同在,鬼神也与我同在。”也就是说,只要你坐在那里认真思考,所有的问题都可以从你的内心得到解答。在西方建立地质学的介绍之前,中国没有人比沈括更博学。西方后来居上,英国人赫顿(J.Hutton,1726 ~ 1797)根据自己实地考察的实践经验和前人的理解,形象地把时空的地质思维表述为“在地球现在的构造中,可以看到旧世界的遗迹”(在地球上,1785)。他告诉人们,过去地球上所有的变化都是现有功能缓慢活动形成的。后来赫顿的同胞莱尔(C.Lyell,1797 ~ 1875)论证和阐述了这一规律,总结为“今是古”,即实在论原理。他的名言是:“今天是理解过去的关键。”他的巨著《地质学原理》使地质学真正成为一门科学,登上了历史舞台。实在论原理是地质学(研究地球演化历史)特别重视的一种思维方法。

表2-1地质年代表

注:本表主要基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IUGS国际委员会地层,2004年;国际上有学者建议将第四纪并入新近纪,暂保留此表。元古界的划分按照国内的计划。

有了地质学这个武器,记录在地球本身上的不为人知的历史被一点一点地揭开了。地层中岩石的物质组成,即它们的岩性和岩相,也能告诉我们原始环境。今天,河流携带泥沙入海,由粗到细,由近及远,有序沉积。据此推断,今天地面上同一地区同一组地层的岩石成分由粗到细的变化,是在画当时水深和离岸的距离。根据今天的变化,可以在岩层中找到过去留下的痕迹,甚至可以找到原来的“湖底浪涛、风成沙丘、地裂、雨打沙滩”(图2-2)。

但是,仅仅从岩层本身的性质和位置来解读地球的历史,显然是不够的。因为,不是任何时候任何地方,沉积物都在堆积,老的岩层还在被破坏和清除,这在历史上是很多的。因此,不可能在一个地区留下所有时期形成的地层的完整记录。只有将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地层进行对比,才能拼凑出一个更加连续完整的地层系列。还要看到岩层形成后,会有变化,有时会很强烈。原来近乎水平的地层会变得歪歪扭扭,或者发生断裂、错位,离开原来的位置。

图2-2波纹(a)、风的交错层理(b)、泥裂(c)和雨滴印记(d)

如何才能理清地球这段纷乱的历史?化石能在确定时代相对顺序上起到关键作用,有其独特的优势。因为生物的发展总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这就叫生物进化的渐进性,生物进化也是阶段性的,不可逆的。只要能够识别出形成化石的生物,就可以和其他地层的化石进行对比,确定它们的序列。英国自学成才的运河工程师w·史密斯(1769 ~ 1832)在开凿运河的过程中,获得了大量的化石。经过他的整理和研究,他发现每个地层都有自己特定的化石。他以此为基础,制定了世界上第一个系统的地层表,不仅使英国地层序列得到了科学的梳理,而且对欧洲地层的划分也有很大的参考价值。从那以后,又增加了一个化石序列定律,帮助我们检查地球的历史。

化石不仅对确定序列有用,还反映了当时的环境条件。比如现代珊瑚喜欢温暖清澈的海水,寒冷地区的动物有浓密的长毛。因此,含有珊瑚化石的地层不会在寒冷地区形成。长毛的犀牛和大象化石的出现,说明它们当时的生存环境不会像今天的非洲那样炎热。远古时期形成的石灰岩中含有大量的藻类化石,有力地证明了这些石灰岩是在海洋中形成的。海洋中的生物一般不会去陆地上的淡水湖变成化石;只在陆地上发现的植物化石一般不容易在古老的海相地层中找到。

古生物研究成果为地层划分提供了有力支持。精通解剖学的法国古生物学家居·叶巍(D.G .居维叶,1769 ~ 1832)研究了大量动物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发现各种动物的身体是一个统一的系统,这个系统的各个部分在结构和功能上是相互适应的,所以我们可以通过了解部分来推断整体。居叶巍的“器官相关定律”使我们能够从化石保存的动物遗骸中推断其身体结构和习性,重塑其原始形象,从而对地球历史上的环境和生命活动有更多的了解。他还注意到化石与地层之间的密切关系,认为“如果没有这种关系,我们绝不会想到地球的形成过程中曾经有过连续的时期”。他的工作对地质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所以化石的价值是无法用金钱来估算的。早在1956年4月2日,国务院就颁布法令,禁止出售“龙骨”,即脊椎动物化石,以保护化石。近几年又做了更全面细致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