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城冷水观史料,原名寿松寺,建于康熙年间。

寻找千年古城——艾城

永修古称“艾”。海昏侯郡始建于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南宋元嘉二年(公元425年),改称建昌县。海昏侯的历史超过620年。

南宋元嘉二年(公元425年),改称建昌县。建昌县用了1400多年。后来随着朝代更替,武宁、奉新、靖安、安义等县相继分立。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因与四川建昌路同名,河道修通大半个县城,故改称永修,意为“盘中修水,永利千秋”。

据史书记载,郡府和海昏侯都位于婺城鹿晗西北(今蒋易红星贾家山附近)。后来因为鄱阳湖南移,地壳下沉,也就是大兴二年(318),发生了大地震,海昏,就迁到海发县管辖艾城。大部分居民搬到了艾城,部分搬到了武城。艾城县有1600多年的历史。1949年,县令迁土家港。

永修县艾城县从南宋并入建昌时,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都是建昌和永修的县衙。

艾城文化作为永修县的文化,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今天,我们可以从一些废墟中看到古城的特色。

通过县城的规模布局,展示昔日的繁华。

永修县古城艾城,历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环城七里,七门,四大三小,称“潮阳”、“杨志”、“福彩”、“陈宫”;称为“小南门”、“水南门”、“小北门”。原来的艾城主街分为西大街、鲍忠大街、主街、尚洁街和东门街。除了主街,还有四条短街:西门外大街、南门外大街、南门外大街、北门大街。在这些长长的街道上,有800多家商业店铺。还有四条供居民使用的长长的后街。这些背街小巷,每隔一条路,都有小巷或小巷通向主街。这样的建筑规模反映了当时县城空前的经济和文化。

建昌故城遗址(明代)位于永修县原爱城镇政府所在地。明郑德十三年(1518),建土城。嘉靖十一年(1532)建砖石墙。清末至民国时期,历经战乱,城墙逐渐被毁。新中国成立后,保留了一部分古砖城门(南门、西门、北门、东门)。它在20世纪50和60年代被拆除。到了2009年,只剩下土城的墙基,古城的轮廓依稀可见。

建昌在南朝和梁朝(大约553年)从台湾去世。于建武命建昌,建昌离台而逝。诗中的“鲁国韩城”和“子监”二字,疑是吴建常的侯钰所建。浪费今天。

再看其他与县城建筑相呼应的建筑。

明贤坊位于爱城镇,包括观素坊、新城广场、景星坊。在晚清被抹杀。

坐落在艾镇。南方有定魁坊、落桂坊、宰辅坊、共富坊、周瑾坊、进士坊(三座* * *)、少司马坊、平南楚群宣化石坊、志存高远石坊、史圣分公司盛超佳选石坊。以上大部分在清末被废弃,少数保留到“文革”时被拆除。

贞节广场有七个,位于爱城镇。民国时期大部分被毁,少数幸存至“文革”。

虎都阁位于艾镇东南五里杨柳津。白居易落浔阳,在此写诗。黄庭坚在诗中刻石,以诗中“呼渡”二字命名。民国初毁。

寿张阁寿张为大樟树,位于图布镇角杜家自然村,何秀河畔。据《太平宇宙》记载,宋高宗南渡大江,在港口都大的樟树下小憩,称他为“张公”。李公茂在昌邑入朝后,高宗昌问:“张公安吗?”阿利:枝叶稀疏,年龄寒绝。有几千人闲着?“宋家台县长赵世同在树旁建了一个亭子。少定年县令陈为画像石。寿张阁在民国时期毁于战火。樟树在2002年被闪电摧毁。那一年,村民们在大口袋樟树旁重修了寿长亭,立了碑。

千岁灵根阁位于爱城镇北五里冷水观侧。晋代有古松,称为“首松”。相传许逊曾悬剑松,故又称悬剑松。宋代县令曹翰在此建亭刻石,清末毁于此。

日中桥位于艾城街路口。旧名邮路。宋清时期修建石桥,提水过帽,以日中为市,故名。此桥几经修缮,建有云树亭,毁于抗日战争。

云舒阁(云泉阁)位于爱城镇日中桥上。明代万历总督张焕鉴。亭名取自杜甫“渭北春树,江东暮云”的诗句,清末已毁。

魁星阁位于艾城镇外的东南面。清道光沈冰年间(1836)由知县王世道修建。毁于清末民初。

关帝庙位于艾城镇东门外,水门内,县衙旁。光绪二十七年(1901),毁于水患。

城隍庙位于艾城镇北门。建于洪武三年(1370),清咸丰年间毁于兵。同治十年(1871年)重建。正殿内有左右三廊,一中亭,一雨亭。1927大革命时期,这里被辟为国民党县党部,但在抗日战争时期被毁。

马王庙在艾城。民国初年废止。

建昌万寿宫,位于爱城镇,由原金山寺改建而成。在民国被销毁和废除。

佘吉潭位于艾城北门。春秋和中秋节,第五天祭祀土地神和谷神。清末废除。

风云雷雨山坛位于艾城东门。春秋时期,中秋节的第五天,祭祀风、云、雷、雨、山川、神、城隍之师。清末废除。

一里滩位于艾城北门。清明节、中元节、孟冬日祭祀无主野鬼。

圆明阁在县令旁边,宋元右年胡勋璧,黄太师有记。浪费今天。

在李显亭石潭庭院一侧,宋代县尉李建有庭院,并建有以仙人命名的亭子。浪费今天。

王仙亭郡辖西南,是宋元时期丰中郡副将李仙府所建。见同治。

名人墓反映了杰出的人。

梁司马墓位于艾城镇东,今无考。高级官员,大学博士。

陈司马伊彦墓位于艾城镇1 km处,今日无考。宜颜关司徒从事中郎将。

宋、李焚墓位于艾城镇西北1.5km处蒋家龙碧头岭。李焚,一个“理学”的名人。

宋建昌县令戴汝愚之墓,位于建昌市儒教唐明(今艾城粮站)东侧。该墓原名司仓,后被毁。1988年2月,原墓修复工作由戴氏后人完成。墓前有三碑和一宝盖,一双龙狮像和四根柱子雕在一起,其中有碑序阐明脉络。戴如玉被任命为宋代建昌县令(1105—1120)。

宋代王墓位于青山西源,黄庭坚有王昌若墓志。

江南名刹的佛教文化

同安寺位于艾城凤栖山脚下。始建于中唐(881-884),由同安高僧开基创立,故名同安寺,是江南名寺之一。五代末至宋初,观致禅师在此弘扬了曹洞宗风,随后是常茶禅师和三门法丝青桐禅师。元末烧的。明朝洪武年间(1368-1398)重修。清朝顺治年间(1644-161),住在寺里的僧人,像掌管法座的魏禅师、文安禅师。清代几种建昌县志将其列为县内佛教丛林之一。抗日战争被日本侵略者轰炸了。在“十年动乱”中又一次被毁。

1980年,石大师从内蒙古赶来,发愿重修古寺。同年,永修县政府拨付专项资金进行恢复重建。同时还了200多亩山林,近30亩旱地,5亩水田。2000年,全国住僧10多人,奉行“农禅并重”的道教风格,经济上自给自足有余。自申会禅师组织重建该寺以来,该寺建筑面积已达65,438+0,000平方米,包括山门、天王堂、大乘大雄宝殿、法堂、双堪亭、藏经楼、放生池、大悲殿、面归殿、延寿堡、法堂、客堂、佛堂、伽拉提殿、斋堂、海慧塔、静修堂。体格健壮,庄严肃穆。此外,树木葱郁,泉水甘甜,环境优雅壮观。

寺内保存的文物有一只石龟,龟背上立着一块石碑,长2米,宽0.8米。石碑顶部雕刻着双龙对珠的图画,栩栩如生。此外,还有五根红色石柱,数十个红色石墩,四块写有“同安寺”字样的石碑。同安寺现为“县级对外开放重点寺庙”,永修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李鹏诗《同安寺李鹏》,生于南康军建昌(今永修县),是李昌的侄子,托马斯·李的堂弟。他博览群书,诗文丰富,在“江西诗派”中排名第五。他有许多与苏轼和章雷合唱的作品,并对佛教经典非常精通。他被称为“佛教诗史”。著有《涉日园林集》十卷,收录于《四库总目》全文(1986版永修县志:涉日园林集亦收录于《永乐大典》)。据记载,他还有一部藏书叫《东原集》。李鹏在同安寺写了两首诗,同安是事,苏同安寺,苏同安是云有老韵,南来日本,送船头在船上,什么也不给。

民间文学、音乐、戏剧、舞蹈、美术和传统技艺。

在建昌,有一个广为人知的东坡肉传说,讲的是苏轼(苏东坡)在艾城农家的故事。

建昌锣鼓永修县,古称建昌郡,原属艾城,故建昌锣鼓,又称艾城锣鼓。建昌锣鼓不仅在本县首屈一指,在全省也久负盛名。建昌锣鼓,2011,7月被列为九江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九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艾成的扎花技艺久负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