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遗址博物馆游记
金沙遗址的发现是16年前的一次意外,也就是2001年前。当时这里是一个建筑工地,由于发掘出大量象牙、玉器和石器,引起了专家的注意。据考证,它存在于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公元前3200 ~ 2600年)。在此之前,已有公元前3700~3200年的三星堆遗址,公元前4700~3700年的宝墩文化,因此时间可以作为金沙遗址是三星堆遗址延续的证据之一。如今,从金沙遗址可以推断出古蜀文化场景,当时专家预测的古蜀王国范围就陈列在展厅第五展厅的沙盘上。它北到宝坻,南到南方,西到雷宇,东到长城。它非常广阔,覆盖了四川盆地。刘邦当汉中王的时候,采纳了韩信的建议修建栈道,暗中忽悠了王祥,他铺的栈道据说是褒倾斜之路。南中历史上是指今天的云南、贵州和四川西南部。三国时期,这里也是诸葛亮平定南中时七次抓人的地方。雷宇是都江堰,是当今世界上最伟大的水利工程。金沙遗址的发掘仍然留下许多疑点,其中之一就是至今未发现城墙。但是,看到山川纵横交错的沙盘,我觉得也许没必要建城墙。蜀道的难度已经是难于上青天了。
一个博物馆之所以能吸引游客,在万里扬名,就在于它的历史悠久,寓意深刻的宝藏。金沙遗址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因太阳鸟而名不虚传。太阳神鸟的金饰是商周时期的金器,含金量极高,达94%。在遇到主之前,我已经在很多地方看到过日神鸟的形象。在北门旁边,有一个放大30倍的太阳神鸟雕塑,展示大厅的顶部也有太阳神鸟的图案。所以当我在展示馆第四展厅中央看到真太阳鸟的时候,对它的小巧有些惊讶。毕竟它的外径只有12.5cm,厚度只有三毛。太阳神鸟的金饰是镂空的,分两层。内层为等间距镂空的十二个旋转齿形状,形成一个圆形太阳;外层图案围绕内层图案,由四只相同的鸟逆时针飞行组成。做工精细,金光闪闪,让人忍不住把头往前伸仔细看,想拿在手里仔细把玩。太阳和神鸟的结合引起了很多争议,最有说服力的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故事。古人不知道太阳如何东升西落,而天空中离太阳最近的只有鸟,于是想象天空中的神鸟早上从东边一棵叫扶桑的大树上接太阳,经过一天的飞行,把太阳放在西边一棵叫若木的大树上。这个故事也可以叫做太阳之死。由此可知,蜀人崇拜太阳和鸟。联系川蜀天气和狗对太阳叫的典故,就更好理解蜀人崇拜太阳的原因了。太阳神鸟现在不仅仅是文物了。2005年8月6日,16,“太阳神鸟”金色装饰图案从1600多个候选图案中脱颖而出,正式成为中国文化遗产的象征。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成都的城市标志并不是大家熟知的太阳神鸟,而是萌萌的大熊猫。
除了太阳神鸟的金饰外,金沙遗址还出土了许多金属制品。最重要的是金绵居和金冠带。仔细看金冠带,有一个非常细致的装饰:一把弓箭穿过一只鸟,射向一个鱼头和一张简化的脸。我们暂且称之为鱼鸟箭饰。这种鱼、鸟、箭的花纹不仅出现在金沙遗址,三星堆出土的金杖末端也有,所以可以说这种花纹也是金沙遗址和三星堆遗址传承的重要证据。此外,除了金属制品,金沙遗址还出土了许多玉器和石器。最令人震惊的是,几千年前的古蜀国商周时期的玉器加工竟是如此精美,如线条笔直、造型工艺精湛的玉璋;由三个相连的玉环用一整块玉料一点一点打磨而成的玉环链;玉簪和玉琮上有极其精美的兽面图案。按照当时人们的实际行动来看,制作这样一件玉器至少需要二三十年的时间,而当时人们的平均年龄只有二三十岁,这也是为什么玉在古代作为尊严的象征,只有位高权重的人才能佩戴,也是为什么我们说黄金有价,玉石无价的原因。
除了这些文物,金沙遗址发现的象牙也值得一提。这些象牙数量众多,最长的可达1.85米。现在川川无象,之前也提过蜀道难行。李白在《蜀道难》中提到:四万八千年过去了还没有与秦塞联系起来。很难说这些象牙是从其他地方运来的。可以推断,商周时期蜀国就有亚洲象。这也是金沙遗址发掘遗留的问题之一。
另一个我比较关心的问题是古蜀和现在的气温差异。在遗产博物馆里,有巨大的榕树根的痕迹,榕树喜湿喜阳,多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据专家测定,当时古蜀平均气温比今天高1.7到2.8度,正好适合大象生存。
金沙的历史历经千年,金沙的迷雾至今仍挥之不去。金沙遗址为什么没有围墙?那时气温是多少?等等,等等,等等,但是随着文物的不断发掘,相信金沙最终还是会脱下神秘的面纱,向我们展现它的本来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