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南汉王国是怎么回事?
公刘(又名柳岩、刘闲)是五代时期南汉的创始人。梁三年(917),公刘以广州为昌盛之宫。“即皇帝位,国号更大,元朝改为干衡。.....设三庙,设官”(1)在岭南建立封建政权,共辖四十七州,拥有今两广之地。次年,自称汉朝刘氏后裔,改国号为“汉”,史称南汉。南汉建立于917年,灭亡于971年的北宋。它统治了岭南50多年。其中,公刘在位25年,是南汉四杰中在位时间最长的,也是在战乱年代为岭南的稳定和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的君王。公刘在岭南发迹,得益于父亲和哥哥的功勋。公刘的父亲是刘谦,哥哥是刘寅。唐朝末年,刘谦是广州雅江、丰州(广东封开县)刺史。"有一万名士兵和一百多艘战舰."刘谦死后,长子刘寅攻击他的父亲。此后历任行军司马、副使节、我省大使。九○七年,侯亮开平元年,刘隐奉侯亮之命攻其原职,被任命为南平王(后改为南海王)。历史:刘“父子起兵封国,受尽天下之苦。他们为岭南作出了巨大贡献,于是有了南海”。刘隐死后,末年,“得知(刘)隐封为公,王受袭”。第二,尽管公刘取得了他父亲和哥哥的成就,但他比他父亲和哥哥更有军事才能。刘隐被任命为丰州节度使的时候,我们的节度使徐延若“受托军政”。当时岭南的局势相对于中原来说是比较平静的,但是是分裂的。其中有交州(越南河内)、刘贵州(广西桂林)、琶洲(广西南宁)、庞容州(广西容县)、卢光畴前州(江西赣州)、卢光穆潮州(广东潮安县)、卢延昌韶州(广东韶关)、高州刺史等。这些人趁着中原战乱,皇权衰弱,脱离了唐朝的统治,占据了一方,一意孤行。为了恢复和维护岭南的团结稳定,树立在岭南的权威,刘隐首先要制服或征服这些小割据势力。然而,柳茵在这方面的努力并不成功。第一次攻打邵州,以失败告终。公刘为他的兄弟出谋划策,显示了他的军事远见。刘隐于是“以军务付龚”。公刘没有辜负哥哥的期望,“了解了各个村庄”。平定这些分裂势力后,刘茜派代表到这些城市做秘书处。正是在统一武力的基础上,公刘才得以利用中原混乱的有利客观形势,建立国家,称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公刘采取了一些措施巩固政权,维护统一,发展地方经济和文化。首先是争取士大夫的支持,为南汉国家的建设创造条件。唐朝末年,四海鼎沸。相对而言,岭南是一个和平的“世外桃源”。从中原南迁避难的封建文人也不少。以前在岭南做宫的也在这里定居了。这些封建文人是否支持刘,对南汉王朝的建立和稳定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公刘非常清楚这一点。所以他继承了哥哥李贤下士的风格。据史料记载,当时居于陵表或土著地区的著名学者有王、倪姝、、、周杰、杨、等。刘隐在岭南镇任职时,这些士大夫受到刘隐的“礼遇”,“都设幕府待客”。他们促成了刘隐在岭南势力的扩张和地位的巩固。公刘兄弟最终在岭南建国后将这些文人安置在国家的重要岗位上。不仅如此,刘典还注意解决一些士子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够真心实意、脚踏实地地为南汉政权服务。例如,赵光义,他原本是中原的一个大家族,在唐末留在了岭南。他虽被任命为高官,却“耻于伪国,常思乡”。当公刘知道这一点后,人们开始模仿赵光义的笔迹。他被发配到洛阳,他的两个儿子及其家人被召到岭南,这让赵光义“惊为天人”。推诚相待,换来学者的支持。《新五代史》记载,南汉建国后,“对国体略有秩序,皆用此数人。”赵光义在南汉二十余年,使南汉“宝藏丰富,政事清明,邻里和睦,边疆无畏”。在地方上,接受了兵部侍郎杨的建议,改变了唐末以来以军人为刺史的弊端。他主要任用士人为州刺史,“宣政教”,使“民得其利”,使南汉地方官僚政治更加明朗。在史籍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南汉地方官员实行优惠政策的记载。如周振(广东惠州市),秘书处简文使其“专为民政”;德州(广西桂平县)刺史刘说“有好政,民更爱之”;郴州(湖南郴县)刺史卢光图“到郴州后,周同情穷人,招募士兵,百姓都称他为“”。反而州县官员贪浊残暴的记录少之又少。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南汉就真的没有贪官,但至少可以说明,从整体上看,南汉的地方官僚比中原王朝或者其他以军人为刺史的割据政权要好。文人总是比武官危害小,武官愚昧不羁,贪婪暴戾,容易兵变,饮茶中毒。南汉统治岭南半个世纪,四主。除了公刘,其他三个主人都是放荡,专制和政治腐败。为什么南汉没有大的动荡,南汉为什么能活下来?这就和公刘用文人治郡治县差不多,手中无兵,官僚分明;中央虽乱,地方不乱,岭南百姓勉强糊口。此外,刘典在扩大南汉疆域方面也得到士人的大力协助。比如刘公兴在镇南(广东罗定县)平定叛乱,打败马楚争夺岭南西路,百战百胜。这是兵部侍郎杨齐心协力的结果。其次,睦邻外交政策维护了岭南的稳定。南汉毗邻楚、南唐、福建。这些国家对南汉叛乱的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公刘通过通婚、派遣使节、问诊等方式与周边国家建立了睦邻友好关系。刘隐当政时,是个好邻居。他曾经为马皇后把一个女儿嫁给了楚王。公刘建国后,马皇后去世。当时楚国势力强大,为岭南西路与南汉发生摩擦,两国友好关系陷入僵局。南汉兵部尚书意识到楚国对南汉的潜在威胁,对刘说:“自从马崩后,就再也没有被楚国使用过。近邻是老朋友,不要忘了。在赵光义的建议下,公刘任命李习安这位“有才华的特使”为楚国的特使,以改善关系。楚国也派使臣去应聘。两国握手言和。:F1南汉也与吴(南唐)和福建交往频繁,关系非常友好,很少发生战争。与蜀、滇(唐代南诏)政权也有“远交”。封建史家赞赏南汉的外交政策,说南汉“封邻,续旧婚,和边,轻敌兵”;行李往来,常勤问,就在岭外,冉彦小安”。刘抨击“重信义修,以邻为壑”的外交政策,维护了岭南的稳定,使岭南人民得以休养生息。第三,积极协助境内外经贸。中晚唐以来,岭南地区经济突飞猛进,成为一个颇具特色的经济区,被誉为“鱼米之乡”,是唐代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唐末战争期间,黄巢义军虽已进军岭南,但并未对岭南经济造成严重破坏。经济发展促进经贸繁荣;此外,公刘出身富裕家庭,具有重商主义思想和丰富的商业经济。因此,他在位期间鼓励发展经济和贸易。当时,“北方的商人都去了南海”,他“把他们叫得更多”。亦“与凌贝诸蕃同岁”。这不仅是推行睦邻政策的政治因素,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特别是连接贵州和四川向西的经济意义,应该是主要位置。南汉的经贸活动最引人注目的是对外贸易。广州地处南海,地理环境优越,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中心。五代时期,虽然中国战乱不断,经济破败,对外贸易大幅度萎缩,但在南汉统治下,广州对外贸易的规模虽不及盛唐,但仍持续增长。这与刘当政时有意招徕海商,“笼海商以得法”密切相关。由于对外贸易,南汉获得了丰厚的利益,因“内富外抗中国(中原王朝)”而被称为“富强”。。刘典重视商业,支持经济贸易。主观上纯粹是为了满足南汉统治者奢侈腐败的生活需要,但客观上促进了岭南经济的发展繁荣。第四,接受杨的建议,兴修学堂,提倡教育,设立选拔部门,进行朝贡。镇明四年(918),即南汉建立后年,举行科举考试,十余人考中进士、明静。以后科举取士,以“岁为常态”。公刘重视文化教育,重视士人,促进了岭南文化的发展。南汉在音乐、历法、诗歌等文化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比如陈勇笨手笨脚,对礼乐知之甚少,“尤其是儒雅气质”。著有《唐朝郑声季芹》十卷,记载了秦家的夷伦叙事和古代帝王、名士等擅长弹琴的事迹;此外,一些卷的特征声谱补充了古调中特征音的缺失。周杰擅长历法计算。鉴于传统大衍历数的差异,因敷衍方法,写了《极衍》二十四篇。黄石与洋务官员、僧人郑谷共同编撰了各种风格的近体诗,并为湖海诗人所接受。以上是公刘在建立南汉和统治岭南时期对历史的贡献。然而,作为一个封建皇帝,公刘和其他封建皇帝一样,也有许多缺点和错误。最明显的有:一是残忍:“每见凶犯,喜出望外,不思饮食,流口水,呷口水”,充分暴露了其统治阶级的残忍本质;二是奢侈:“聚宝南海,以为玉堂明珠堂”造成了人财物的浪费;三是打开了宦官专政的大门。唐朝末年,宦官愚民,害民,祸大矣。公刘未能吸取眼前的历史教训,晚年疏远了学者。”专职宦官因其在国为官而昌盛。“此外,公刘希望为南汉的长期稳定获得一个吉祥的头衔、年份和名称,并经常更换新的旧的。他还希望受到酷刑的冲击。这种缘木求鱼的思想和行为,显示了封建统治者公刘的无知。总之,公刘通过建立南汉、治理岭南,为维护岭南稳定、发展经济文化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沈其伟先生写《五代史》,认为南汉的统治与改革无关:“这种起源于统治阶级上层的地方势力,完全按照旧的规矩办事,从来没有想过要改革。“其实南汉统治者(包括)的精神和革新的作风都不如后周的郭威、柴荣,但却立派设贡,应该说是战后岭南的‘兴’;他“将中国(中原)士人置于幕府,令其为刺史”,从而创造了岭南“无武士刺史”。文官的局面,对于晚唐五代以来军人为刺史的局面,是一场“革命”。正如郑先生所说:“这是打破历史上允许军人被刺局面的一个例子。虽然不能改变军人因战功晋升为刺史的现象,但这是一个突破。任何一个历史人物都应该分两方面来看待。只有既看到他对历史的贡献,又看到他的局限性,我们对这位历史人物的认识才是正确的,对他的评价才是中肯的。公刘死后,他的后代继承了王位,他们的威望和治理国家的能力都不如公刘。这一点,公刘生前观察得很清楚。临终之际,他对大臣顾铭说:“真可惜,我的子孙都是败家子,后人都像犄角之鼠,局面越来越小”(可见他对南汉前途的忧虑。正如公刘所预言的,公刘之后,虽然南汉维持了近30年的统治,但几任统治者的素质都极差。在政治上,他们不仅无可指责,而且奢侈腐败,宠溺宦官,滥施酷刑,国家政治变质。因此,可以说公刘之死是南汉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此后不久,爆发了张玉贤领导的农民起义,“山海间贼竟起”,“山河皆乱”。;与此同时,统治集团内部的权力和利润之争变得更加激烈。南汉国日渐衰落,成了一个空架子。北宋建立后,只派潘美的军队南下,势如破竹,轻而易举地消灭了腐败的南汉割据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