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在安史之乱后结束。这种历史错觉从何而来?

唐朝历史是618年到907年,安史之乱是757年到763年。也就是说,安史之乱之后,唐朝还存在了非常长的一段时间。但似乎在我们的印象中,唐朝的历史从安史之乱就结束了。但其实并没有结束,只是晚唐的历史和以前的历史相比太灰暗了,所以人们很少提到他。请听JAL君为您分析。

第一,安史之乱前后的比较

安史之乱前的唐朝是什么样的?

有统治贞观的李世民,有统治郑恺元和郑弘贞观的武则天,有生活在开元盛世的李隆基。当时杜甫曾经写诗庆祝这个盛世,诗是这样写的:

“回想起昨日开元的鼎盛时期,小城还藏着千家万户。米肥白,公私仓富。”

你看,唐朝这个时候,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富裕,社会秩序良好,所以作为唐朝人的幸福感特别强。

对外战争方面,只要唐军一出,可以说是所向披靡,所向披靡。你看有多少诗人写边塞诗,因为军队的强大让这些诗人能唱能唱。例如,曾经有一个诗人写诗赞美伟大的唐朝明星葛:

“这个有着七颗高星的星座,就是舒歌在夜晚举起他的剑。没有更多的野蛮人,也没有他们的马,也没有牛,敢涉水边界。”

此时的葛将军,手持长刀,骑着白骆驼,披着披风,可以说是唐朝的战神,在长安赫赫有名。可想而知唐人此时的心情。

安史之乱后的唐朝是什么样的?

安史之乱后,安禄山、史思明的十三万大军南下,立刻击碎了唐朝的虚假繁荣。我们前面提到的杜甫,刚刚经历了“开元史圣”的盛世,转眼间就要经历安史之乱的覆灭。天壤之别可想而知。杜甫写过这样一首著名的诗《春望》:

“虽然一个国家被分裂,但山川和河流仍然存在,树木和草的春天再次变绿。.....经过三个月的战火,家里的一条消息抵得上一吨黄金。”

你看,从当年的开元盛世,人民的幸福生活一下子就到了三个月的烽火之后的生活,这个差距太大了。

上面提到的将军葛韩曙在安史之乱中被打败了。这位曾经的统帅最后向安禄山投降,结果是屈辱的死亡。他还被史书评为“丑陋的蜀汉,死不了的国王”。这种前后的巨大差异可见一斑。

安史之乱被平定后,唐朝依然危机重重,比如外域割据,国家某种意义上处于不统一状态。电影《刺客聂隐娘》讲述了分裂党韦伯的故事。

对内,从唐玄宗时期的高力士开始,开启了宦官干预政治的历史。此后,宦官不仅干预政治,也干预军队。例如,仇士良、于红芝等人掌握了皇权,甚至肆意废帝。

朝中大臣间勾心斗角很多,甚至牛李两党发生斗争时,这些勾心斗角都会极大地消耗朝中的力量,最终使国家走向衰落。

因此,安史之乱是一个分水岭。从安史之乱前后的对比可以看出唐朝衰落的严重性,导致我们不愿意去了解唐朝后半期的历史。

第二,我们习惯于幻想历史。

其实有人会说,南宋的历史那么卑微,却也很有名。我仔细想了想,确实如此,但我觉得南宋历史上更有名的是岳飞抗金。岳飞抗金之后的历史,恐怕很多人都不太了解。

我认为这更像是我们历史的一个美丽幻想。我们幻想南宋其实还不错。要不是奸臣秦桧,岳飞、韩世忠等人极有可能收复失地,重新演绎大宋朝的辉煌。所以我们常常把自己带入历史,给历史一个美好的幻想。

再举个例子,南明。看过《南明史》的人一定都很愤怒,因为《南明史》给人一种无力感,就是无论你怎么努力,都不会成功。皇帝昏庸无用,群臣勾心斗角,将军为自保而战。所以南明的历史不能给你幻想的空间,所以很多人对南明的历史不感兴趣。

然后我们再回来,回到唐朝的历史。我们再来看安史之乱后的唐朝。虽然历代皇帝一直在努力,也有能力,但基本上每一次努力一有成效就被打败了。例如,我更喜欢的袁和中兴。当我读到这段历史的时候,我以为唐朝会复兴。然而这一次,中兴更像是一盏死灯,在唐朝之后不久就衰落了。

所以唐朝给我的感觉是,无论你怎么努力,藩镇还在,宦官还在,大臣还在。你会有一种历史无力感,所以你不会对这种历史感兴趣。

第三,我们习惯于从历史中寻找自己。

现在的华侨聚集地叫什么?唐人街。为什么叫唐人街?唐人街之所以叫唐人街,是因为唐朝下半叶的历史吗?不是,是因为唐朝上半叶的辉煌历史,我们才被称为唐人街。

对于有历史的国家,我们总是习惯于从历史中寻找自己和认同感。比如我们会自称汉人,我们有唐人街,我们尊重孔子。因为我们需要这种认可。

但是我们发现,我们寻找的身份往往是好的,强大的。如汉,是汉武帝的强汉,而不是汉献帝的弱汉;比如孔子,我们收获的是他两千多年圣人的智慧,而不是他失传狗的模样;比如唐朝,我们成就的是李世民的唐朝,而不是后期垂死的唐朝。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倾向于趋利避害,对好的历史更加关注,对差的历史自然就失去了关注。所以在我们很多人看来,大唐的历史在安史之乱之后就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