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绍兴的主要剧种有哪些,并指出其特点?
民国10年(1921),越剧由原来的清唱剧改为丝弦伴奏,称为【丝弦正调】。出现了韦、王永春、支、马阿顺、张、、马朝水等一批优秀艺术家,男性阶层进入鼎盛时期。民国12 (1923)年,绍兴文学戏曲女子班首次在嵊县出现。
特点:
擅长抒情,唱腔优美多变,跌宕起伏,富有表现力,表演性十足,精致迷人。
2.邵剧
邵戏,即绍兴随机戏,俗称绍兴大班。它兴起于清朝康乾年间。歌词以七字对偶性为基础,有独立完整的演唱音调,即【三、五、七】、【二】。这些戏剧的内容大多是关于忠臣和叛徒之间的斗争和战争。焦循的《花都农坛》说“其忠、孝、节、义,足以感人。
特点:
其言直白,虽妇孺亦可解;他声音宽厚,血气汹涌。30年代叫越剧,1950叫邵剧。流行于绍兴、宁波、杭州、嘉兴、湖州、上海等地。
3、新昌调
到了明代,越调中出现了曲调,俗称高腔或高音。张岱《陶庵梦》中的朱楚生是当时著名的曲剧演员,曲剧流行于旧绍兴府、台州府所属各县及宁波、舟山、温州、浙西部分地区。
特点:
曲牌风格和唱腔包括调、昆曲调、四平调,以调为主调为辅调。它是绍兴唯一一部具有南北调剧本和曲调体系的戏曲。民国以后,各地调戏趋于减少。到1959年,新昌县建立了专业的调腔剧团,调腔以“新昌调腔”之名载入古籍。
扩展数据:
邵戏的剧目相当丰富。从题材来看,大部分是历史剧,其次是家庭剧。就其风格而言,多是一种情感悲愤、斗争激烈、感情奔放的戏剧,流传的传统剧目达300余部。整理后,、于谦、、、嵇等。,受到好评。
每一种线条和色彩都有自己的特长,如挂在花园里的二手戏、磨弦戏、打祠堂和半山的彩绘戏、老学究的话剧《轩辕镜》、《渔人会》、《鲁花记》、花旦的话剧《罗翔戴》和《哭箱诉叔》等。
邵剧传统剧目主要有以为主调的高、侯竹沙、简、等,以357为主调的双桂图、双核桃、龙凤锁,以为主调的、醉等。
百度百科-越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