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定塔的历史与文化

为了更好地提升罗定的历史文化名城地位,罗定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投入资金建设了罗定文塔公园二期。公园不仅成为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是市民游玩的好去处。

年轻的恋人,嬉戏的孩子,散步的老人,歌唱的鸟儿......

路标、大石头、龙舟诗和李白画廊...遍布粤西,同时融合文化底蕴,河、桥、塔、园、绿道,是罗定独有的。

文塔——建于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是广东著名的古塔。塔顶带花座的铁柱总重量超过7吨,为广东之最。

1号桥——建于1958,是中国第一座石拱桥;龙州诗——刻在闻道路两侧大石头上的龙州诗,富有罗定特色,朗朗上口,充满生活气息;

龙洲歌厅——龙洲歌厅位于公园内,是展示和传播南江文化的重要平台,会不定期举办歌唱活动;

画在闻道两侧的壁画——“百里画廊”,记录了罗定的历史文化、名胜古迹和地方物产,内涵丰富,令人驻足.....罗定,古称龙水,位于广东省西南部,梁初至唐朝曾设龙州。龙水地区是典型的岭南丘陵地区,西接广西和西南地区,东临珠江三角洲,北临西江,南接新兴的阳春、新沂两县。

龙人历来有向社会唱诗的传统,一批颇有诗词功底的作家、民谣歌手学习当地民歌和当地“能谷”民歌的精髓,开展创作活动。龙州歌厅是一个歌唱比赛和交流的地方。

龙州歌是一种吸收了地方民歌和地方民歌的体裁和语言精华的民间歌谣。龙州的歌曲创作活动主要采用比赛歌曲的形式。诗歌俱乐部的老板们会起草诗歌,然后向当地的诗歌俱乐部宣布。参赛选手将为比赛歌曲出资并附加少量资金。诗社会聘请评委对优秀作品进行评判,根据投稿数量,分为东西榜甚至五榜进行发布。

清朝乾隆年间,罗定市的诗人创办了“龙州歌会”。随后,罗京、太平、苏龙、邵丽、川步、四轮、狄威、谭斌,罗定、东安的高村、白石,西宁的连滩、桂徐、平台、大方、前关,广西岑溪的朱槿、大岭、北流等地,都设置了龙州。清末至民国时期是一个繁荣时期,每期投稿总数达到3000篇,歌单也分为东、西两个榜单。抗战后期,龙州宋社逐渐减少。直到新中国成立,龙州歌几乎被人遗忘。1963,恢复征集歌曲活动。龙州歌的体裁不同于民歌,与支竹词接近,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对研究龙水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研究文言与方言的结合,研究格律诗与民歌的融合,对提高地方文化品位,建设地方精神文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推动地域民歌创作,活跃群众娱乐活动,提高群众文化素质,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