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举近代广州湾侵略与反侵略的史实。
1897年,法国军舰巴亚尔号为躲避台风闯入“广州湾”(清代广东省高州地区吴川市南三都田头浔以南的一个村庄)。在这个深水良港的诱惑下,政府借出“广州湾”进行书法,揭开了广州湾殖民历史的序幕。1898年4月,法国侵略者占领海头浔(今霞山区),并向内陆扩张,遭到当地人民1多年的抵抗。1899 165438+10月16、中法两国签订《互惠建立广州湾租界条约》,将租界内的区域统称为“广州湾”,租借给法国,租期99年。法国人把广州湾的中心城市称为“巴亚尔堡”,以纪念巴亚尔舰。2001赤坎南桥某酒吧以此名开业,遭到国内舆论谴责,后改为“红土地”。从太平洋战争爆发到1943,广州湾有过短暂的太平盛世。2月21,1943日,日本与法国签订《广州湾防御协定》,广州湾被日本占领。日本投降后,1945、18年8月,中国国民政府外交部部长吴与法国驻华使馆临时代办戴理堂在重庆签署了《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与法国临时政府关于广州湾租借地移交条约》,广州湾租借地归还中国。8月22日,广东省政府奉国民政府之命,将广州湾租借地设立为省辖市,命名为“湛江市”。1949 12 19湛江解放了。1898年3月,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的割地狂潮中,法国要求清政府允许租借属于吴川县(今南三岛)的小湾村“广州湾”,然后大肆向东西内陆扩张,引起濉溪、吴川爱国官绅和人民的忠实反对。这就是著名的广州湾人抗法。千枪万血,一寸河山一寸金。郭沫若的诗是对这场伟大斗争的全面而生动的反映。由于清政府怕外国妥协,清光绪二十五年十月(1899,165438+10月),在法国的胁迫下,签订了《中法关于广州湾租界的条约》,将濉溪、吴川两县及两县之间的赤焰松湾(今湛江港)的部分土地和岛屿划入法国租界,统称为”。从此,广州湾成为一个独立的行政区。其范围:南起遂溪县童鸣港,至新圩沿鲁管至知满,转向东北至赤坎以北、福建村以南,向东出海,穿过钓顺岛北部水面在武川县斗笠窝登陆,再向东在西炮台河中部出海。 从距陆地3海里的海面开始,沿硇洲岛、东岛外海面向南,直至童鸣港外3海里的海面; 土地总面积为518平方公里。首都位于赤焰松市;1911年,赤焰松市被废弃,行政首都迁至西营市(今霞山区),赤坎市(今赤坎区)成立。民国三十二年(1943)二月,日本侵略军占领广州湾,建立了一个非常短命的日伪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