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题目是端午节,800字
希望!希望!终于盼来了我们村一年一度的龙舟赛。
农历五月初六是我家乡的端午节。我刚吃完粽子,就和我的父母和哥哥来到黄勇河边观看龙舟比赛。河的两岸人山人海。
下午2点,比赛开始,龙舟在鞭炮声中起跑。12各村龙舟列队。锣鼓声震耳欲聋。两岸顿时沸腾起来,气球、彩车、渡河的龙舟构成了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看啊!那些龙舟多雄伟啊!像一个胜利的胜利者。抓痒者穿着红色夹克、蓝色夹克、黄色夹克、白色夹克和蓝色夹克...他们的头上绑着一块白布,上面写着“奋斗!战斗!好好努力!克服困难!”他们和军队一样强大。当比赛到了紧要关头,人们的心开始紧张起来。突然,一阵“加油,下一个村!”从人群中爆发出来。第二村加油!“我回头一看,原来是下二村的旗红队在后面。在观众的支持下,抓挠的双手变得更加冷静,拼命地划着。面对汹涌的海浪,他们“踩”上了制动风浪的强风,在黄勇河上划出一道长长的水线,冲向前方。别的龙舟也不让我,我不让你,你追我。最后,下二村龙舟一举夺冠。队员们团结协作的精神鼓舞了群众。
据说赛龙舟是为了纪念楚国的伟大诗人屈原。屈原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当时是七帝镇守一方,分别是楚、燕、秦、鲁、齐、魏、赵。其中北方的秦国最为强大,急于吞并其他六国,成为中华民族的霸主。屈原推动楚、齐合并攻打秦国,昏庸的楚王不但不听屈原的劝告,还把屈原驱逐出楚国。最后,楚国被秦国灭了。屈原不愿意看到楚国人民流离失所,在农历五月初五,胸中揣着一块沉重的石头,跳进了老洛江。楚国人听到这个消息后,都不敢相信,纷纷划船去救他。他们害怕老洛江里的小鱼会伤到屈原的骨头。于是,楚人在小竹筒里装满了糯米饭,希望河里的小鱼不会伤到屈原的骨头,吃到楚人煮的糯米饭。故事就是这样代代相传的。
赛龙舟需要团队成员齐心协力,努力划得快。它弘扬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和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精神。
第一篇:有趣的端午节作文600字
“五月五日,是端阳。门口都是香。吃粽子撒糖。龙舟在水中。”听到这首童谣让我想起了端午节。每年的五月初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在端午节,会插艾条,挂艾虎。在端午节的早上,人们在门上贴上艾条,或把艾叶编成“艾虎”,放在门楣中间或随身携带,以辟邪保健康。
端午节应该在门上刷油漆。在端午节,人们用蝎子、蜈蚣、毒蛇、蟾蜍和壁虎的形象制作剪纸作为门的象征。据说这样做是为了驱除“五毒”,预防瘟疫。
端午节要带香包,扎五颜六色的丝线。这个香囊是用棉织品和丝线绣成的。香囊中除了雄黄和苍术外,还装有草药制成的香料,戴在身上可以驱除昆虫和污秽。五时丝线象征五色龙,能降伏妖怪。
端午节吃粽子。早上,家家户户都吃粽子纪念屈原。粽子一般是前一天包好,晚上煮,早上吃。粽子主要是用嫩芦苇叶和竹叶做的,统称粽子叶。粽子的传统形态是三角形,一般以内瓤命名。糯米叫大米粽子,赤小豆粽子叫赤小豆粽子,枣粽子叫枣粽子。枣子饺子谐音“初中”,所以吃的最多,打算读书的孩子可以早点拿冠军。过去,进士们在参加科举考试的那天早上会吃枣饺子。到现在为止,在中学和大学的入学考试日的早上,家长们都要为考生做枣子饺子。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代楚国的人们,对圣人屈原之死恋恋不舍,许多人划船追赶救人。他们争先恐后地互相追赶,到了洞庭湖就不见了。之后,我会在每年的五月五日划龙舟来纪念它。划龙舟驱散河里的鱼,以免吃了屈原的尸体。
端午节真是一个有趣的传统节日!
第二条:端午节的组成
端午节来自屈原的故事:爱国诗人屈原想出了一个富国强民的好主意,但没有被国王采纳。相反,他被逐出皇宫。屈原非常生气,他跳进了汨罗江。当地渔夫得知此事后,划了一条船,把竹筒里的米撒到汨罗江边给屈原吃。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屈原,把竹筒里的米饭改成了粽子,把划艇改成了赛龙舟。我们全家都非常崇拜屈原,所以我们每年都庆祝端午节。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是吃粽子。我们家有个名副其实的包粽子专家——我妈。每年端午节,我们全家都能吃到美味的粽子。妈妈总说:粽叶包的粽子最香。所以,每年端午节,我妈都用芦苇叶包粽子。包粽子前,她做了准备:将芦苇叶用水煮,将准备好的糯米和大枣分别洗净。芦苇叶冷却后,她开始包粽子。她先拿三片叶子,卷成圆锥形,然后放一颗枣,再放糯米,中间放几颗枣。最后,她用线把叶子绑起来,包了一个粽子。她包的饺子又肥又大,就像老佛爷睡觉一样。饺子包好后,妈妈会用高压锅蒸40分钟,然后放上三四个小时,让它们变得好吃,然后你就可以吃了!我妈包的粽子特别香,我一看就咽下去了。所以,每当我吃粽子的时候,我总是吃很多!
除了吃粽子,端午节还有龙舟赛!
我最喜欢看龙舟比赛。几十名水兵正在划桨,敲鼓的水兵士气高昂,正在使劲敲打。“加油,加油!”体育场外的拉拉队激情四射,发出雷鸣般的呐喊和欢呼,水手们要更加努力地划船。整个龙舟比赛非常壮观,非常热烈。
吃粽子和赛龙舟,这两个传统习俗编织了一个热闹的端午节。
第三章:五月初五的端午节
转眼间,就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了。今年是我国第一次将端午节作为国家法定假日,以发扬和传承这一节日。端午节一是纪念屈原,二是包粽子插艾叶驱毒消灾。现在商家也准备打一场“粽子战”。
端午节最初是为了纪念投江自尽的中国伟大诗人屈原。当时君主昏庸。屈原被放逐流放,为国家前途担忧,却又无法分担,于是愤然投江。河上的渔民看到后,立即划着船去打捞。为了防止鱼吃掉屈原的尸体,用竹叶包裹的饭团被扔到河里,于是演变成了今天划龙舟吃粽子的习俗。
你一定很熟悉吃粽子。它是用竹子把泡好的糯米包起来,扎成一个近似三角形的形状。馅料很多,蜜枣、绿豆、红豆、红豆沙,也可以加肉。想怎么包就怎么包,可以说是“一包天下”。粽子好吃又难包。当你想到你吃过不同口味的粽子,你就不去想怎么包了。现在我给你介绍一下。首先你要把泡好的糯米泡几个小时,用两片绿叶折成圆锥形,把泡好的糯米放进去。不要放太多,以免煮的时候容易膨胀。然后用绿叶将顶口折成三角形,用细绳扎紧。
但是现在大家工作都很忙,端午节也没时间包,而且一些年轻人也不知道包。所以商家利用这个节日推出很多品牌和品种的粽子,比如现在煮着买的,还有一些可以慢慢吃的冷冻粽子。你真的拥有一切。他们比的是口味,品种,价格。每个人都想从这个传统节日中获利。好吧,算了。让我们吃粽子吧。
第四章:端午节河灯
阳光像天上的火,燃烧着五月的天空和大地,空气中弥漫着红枣、豆沙、蛋黄、竹叶的清香。哦!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来了。
夏天的上海充满了浪漫的色彩。端午节的晚上,两岸繁星点点,我们漫步在岸边,享受着一切美好的事物。母亲建议装上河灯。端午节晚上是燃放河灯的最佳时间,大家都同意。
夜幕降临,河边挤满了人。那天,这条河特别美,我们瞬间就被这里的夜色迷住了。两岸柔和的灯光倒映在河面上,像一条飘带在水面上摇曳,宽阔的河面在夜色中荡漾着银波和醉意。波光粼粼的江面上早已放飞了许多河灯,小小的河灯闪烁着,真的有一种说不出的魅力。据老人说,放河灯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表达思想的方式,端午节放河灯是为了纪念屈原。
我也拿出荷花灯,用打火机点燃蜡烛,站在放河灯的台阶上。每走一步,都有一个人举着河灯等待属于自己的时刻。拿着河灯的孩子觉得新奇好玩,拿着河灯的年轻人在默默许愿,拿着河灯的老人在感受岁月的变迁。场面多么神圣,让河灯飞舞的人群深深打动了我。看到荷花灯已经沾到水了,我的手有点舍不得离开。莲花灯已经到了我的温度,它的花心充满了我对屈原的敬仰...突然觉得好重。啊,人民对屈原的爱不都包含在这小小的河灯里吗?
看着这条河里的河灯,整个世界似乎都被它们照亮了...
第五章:端午节快乐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农历五月初五。相传古代爱国诗人屈原在这一天投江自尽。后人为了纪念他,把这一天当作节日,有人吃粽子,划龙舟。
然而,吃粽子的传统习俗在当今社会已不再是端午节,它已成为一种时尚,发送祝福的信息。听着,妈妈的手机响了。哦,是有人发短信。
我迫不及待地冲上前去,打开手机看到的内容是:
“送你热腾腾的粽子:我会用温柔的劝诫做馅,用大度的宽容,用真诚的祝福调,再用祈祷烧开水吃一年的好运。提前祝你一生好运!端午节快乐!”
看完之后,我觉得这条短信不仅有趣而且很温暖,让人看了之后感觉很温暖。马上,我妈也发消息过去,“粽子香,厨房香,艾叶香,香味满满,桃枝插大门。出门就能看到麦子黄了,这里那里到处都是阳光。祝你端午节快乐!”哈哈,我给我妈发了这条信息。这个留言很有诗意。
如今,发短信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些短信很有趣,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是不是很棒?
听,铃又响了。肯定又是短信。赶紧去看吧!要说端午节我好开心,还得感谢这些留言。
呵呵,最后我也送你一条短信:“五月是载歌载舞的日子,粽子香的时候,每一片芦苇叶都是好心情,几颗红枣和红心让你开心快乐。钞票就像米粒,都是你的。祝你端午节快乐!”
第六章: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这是这里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人们会吃粽子,咸蛋黄,雄黄酒和蛇肉...一些地方也有龙舟比赛。
今天早上,我起床后,妈妈问我:“今天又是端午节。你还想吃蛇肉吗?”“当然!”我大声回答。“那我们现在去菜市场买蛇肉吧。”“好!去吧!”于是我跟着妈妈去了菜市场。
当我们来到市场时,我们没有看到蛇肉。所以,我妈妈带我进去逛了逛。我们终于找到了卖蛇肉的地方。摊主问:“你买蛇肉吗?”我抢先我妈一步,说:“好!”我们自己选那个人吧。我看见那些蛇在笼子里游来游去。他们还不时地抬起头。我不禁有点紧张。妈妈并不害怕,指着一条中等大小的蛇说:“我要这条!””“好!“卖蛇的人抓住了蛇。他用手捏住蛇头,用脚踩住蛇尾,空手拿刀,灵活地将蛇头杀死,随即剥下蛇皮。然后,他拿起一把刀,把这条白色和粉红色的蛇切成碎片,放在一个塑料袋里。妈妈付了钱,拿着装蛇肉的袋子,和我一起回家了。
吃饭的时候,妈妈把香喷喷的红烧蛇肉端上了桌。看到这锅蛇肉就忍不住有了食欲。还没等我妈把锅端上桌,我就拿起筷子夹了一块蛇肉放进嘴里吃了起来。爸爸见我迫不及待地想吃蛇肉,就拿起来吃了起来。妈妈说:“看你们父子的贪婪……”我和父亲都忍不住笑了...然后我妈和我们一起品尝。这道红烧蛇肉尝起来真的很好吃。
第七章:端午节快乐
“小懒虫!快起来。今天是端午节。我们要去爷爷奶奶家。你为什么还在睡觉?“一大早,我爸爸冲着德雷克的声音喊道。我很不情愿的起身和父母去了爷爷奶奶家。
一进屋就闻到了粽子的味道。爸爸用力嗅了嗅,说道:
“嗯!粽子是香的,香的厨房;艾叶,香气四溢;桃枝插在栅里,出门就能看见麦子黄了;这里阳光明媚,那里阳光明媚,哪里都阳光明媚!”
“好!爸爸,你编得真好!”
“其实这是别人发给我的短信!”爸爸没有自责。
我有点惊讶,但还是巧妙地岔开了话题:“其实我也是故意夸你,‘逼’你说实话的。”
这次,轮到爸爸盯着我了。我想:他一定是“咬牙切齿”了!我妈站在一边,被我们父女的合唱逗乐了。
上午刚刚过去。
下午我和表哥打了一下午游戏,出了一身汗。我一回到家,就洗了个澡。太酷了!我双腿交叉躺在沙发上。真的很舒服!
“小虫(我的昵称),你今天过得怎么样?”爸爸问我。
“太好了!”我笑着回答。我高高兴兴的去了自己的房间,看课外书。
夜深了,整个城市都很安静,别人都睡着了,我却还坐在灯光下,翻着小时候的照片,陷入深深的回忆...
第八章:端午节哀悼祭祀
幽幽地,徘徊着,梁轻冷笑着,问自己。嗖嗖的风吹起了裙子。厌恶地咬牙,举起手,捶胸,一手握剑,抬头。突然拉开剑筒,指挥天空,眨亮眼睛,盯着他们,杀紫黑眼。跌跌撞撞在尘土上,咆哮大笑,悔恨尖叫,叹息问天!
灭绝,无数白骨紫血脂。
浊,楚邦,任曾秦人侵。
焚化,欢乐的毒火,相连而明亮。
屈公,厌倦了郭浜的罗晓,仇恨——漫长而辽阔的秦军,戳中了寂寞而轻盈的夜空。
王朝始于苍梧Xi,傍晚去了湖仙公园;
如果你想少留这点精神,白昼会突然转为黄昏;
我命何慎之,盼之,奔之;
鲁曼曼琪修远Xi,我会上下搜索;
咸池饮余一马,总馀在芙蓉上;
木头断了就吹太阳,和羊聊天;
前有王澍为先锋,后有费廉为下属;
栾黄先告于,石勒告于不可有;
我使凤凰在傍晚飞翔,接着是白天和黑夜;
飘暾其从Xi分离,英俊的云霓来到皇家;
纷争总是时断时续,点点与之分离;
我命皇上开关,倚之,盼之;
暖了就停,缓了就缓;
世间浊世难分,故美而妒。
在河里游泳后,我看不见过去的哭泣,流着眼泪,流着眼泪,感到孤独。屈公自沉腐醉楚辞。垂直坠落,助我灵魂沉沦,我离开了风骚的离别,涂抹了四肢,沐浴了水。是的,我做到了。我暗恋过。裹着章节的竹筒,改变不了过去的历史,流下了关切的泪水。
归水,苦楚词荡漾,渔舟扶不起,赤条条。戳中迟钝的灵魂。忠诚灵魂的鱼腥味还留在鱼的嘴里。锋利的牙齿,咀嚼,悲伤的诗。
干,绿色的竹叶,干露。滴水湿,糯米点。
没办法——溢出的口水咬着古韵饭团。擦掉,数数行数。竹丝,多余地纠缠,捆绑,张楚的伤疤。
丧祭,这个那个。
只有采集和采摘树叶,包扎过去尘埃的伤口。
端午节的习俗构成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节、五月节、艾节、端午节、重午节、午节、夏节。虽然名字不一样,但是各地人的习俗都是一样的。端午节是中国两千多年的老习俗。这一天,家家户户挂艾草菖蒲,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游百病,戴香囊。
今天是端午节。你知道端午节的起源吗?我不知道!那我来告诉你!你还记得楚国的爱国将领屈原吗?我来说说他吧!
战国时期出国的屈原,学识非常渊博。他是楚王身边的官员,他的形象使他的国家富强。昏君楚听信奸臣,流放屈原。屈原在流放中,听说楚国都城被敌人占领,百姓深受其害。五月初五,他来到汨罗江边,抱着一块石头跳进了汨罗江。楚国的人民听说屈原跳河了,都很难过。他们含着眼泪划着船去打捞屈原,把粽子扔到河里喂鱼,希望鱼不要伤害屈原的身体。这就是五月端阳包粽子的由来。
端午节有许多有趣的活动。如赛龙舟,挂香囊,香囊内装朱砂、雄黄、香药,用绸布包裹,香气四溢,再用五色丝线扎成绳索,做成一串,形状各异,各种精致,令人眼花缭乱。还有挂艾叶、菖蒲的习惯。
端午节的活动真多!
端午节的习俗构成
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三大传统民间节日之一。“五”是“午”的意思,端午节又叫“端午”,也叫“端节”、“午日”、“重五”。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楚国的伟大诗人屈原。相传,五月初五,屈原投河自尽。人们害怕屈原的身体会被一只咬龙的野兽吃掉,所以他们划船到河里去救他。但是河水很急,屈原早就不见了,于是人们往河里扔饭团,外面绑上五颜六色的绳子、鸡蛋等食物,让龙水兽有东西吃,又不会伤害屈原。渐渐地,端午节划龙舟、包粽子的习俗流传开来。
以前的端午节我不记得了,但是今年的端午节,我妈一大早就端来了一锅香喷喷的粽子,一个个绿绿的。粽子的形状有棱形、四边形、肉粽子、八宝粽子、碱粽子。看起来真不错。闻着粽子的香味,我馋得恨不得拿一个粽子,剥开它的叶子。哇!它包在肉、蘑菇、虾和其他调味品中。一定很好吃。三五口吃完一个粽子,然后又带了一个。我妈跟我说,粽子虽然好吃,但是不能吃太多。如果我吃得太多,我不能很好地消化它。但是太好吃了,我觉得吃不够,呵呵...
我们一家人吃着粽子,沉浸在节日的气氛中。感觉好温暖!
端午节作文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节、五月节、艾节、端午、重午、午节、夏节。虽然名字不一样,但是各地人的习俗都是一样的。端午节是中国两千多年的习俗。这一天,家家户户挂钟馗像,挂艾叶,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配香包等公益活动。
端午节的意义是为了纪念历史上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把粽子扔到河里,让鱼虾蟹吃饱,不再吃屈原的尸体。
我们这里的习俗是,端午节前几天,家家户户都会买粽子叶糯米,包在家里。粽子里的馅可以是红枣和火腿,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口味来选择。人们把包好的粽子绑起来,五个一个,挂在上面,防止变质。南京人吃粽子大多喜欢放糖。
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端午节,大家只要到街上或者菜场,就能买到现成的粽子,有馅的、没馅的、生熟的都有。真的很方便。
我最喜欢吃粽子。每个假期,我都可以吃几个。它是甜的,粘的,有一种清晰的香味。粽子真好吃!
端午节作文
端午节到了。根据传统民俗,端午节不仅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的习俗,还有迎接炎夏、预防疾病的意义。但是,在现代的生活方式下,人们是否了解这些传统文化,能否很好地延续和尊重这些传统习俗?
年年相似,年年不同。今年的端午节应该是不一样的,国家把它列为法定假日,让大部分中国人在假期里都能享受到端午节的快乐和风景。
但是现在端午节好像异化成了粽子节,或者叫屈原节。人们对端午节的粽子想得太多了,所以总是大惊小怪。商家会推出高价粽子,包装精美,吸引吃货的眼球。当然,有些地方在屈原的帮助下,也进行了各种祭祀活动。
粽子,又称“交趾”、“统宗”,在魏晋时期非常流行。到了唐宋时期,粽子已经很有名了,市场上经常有卖。如今,我们仍然要在端午节吃一些粽子。粽子成了端午节的象征和代表。
端午节,我们不能忘记一个人,那就是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正因如此,人们认为端午节起源于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投江自杀。魏晋时期,周初写了《风土志》,其中记载:“仲夏端午,烹粟。”南朝吴军记载,屈原投江自尽后,楚国人民哀悼他,于是每年端午节都用竹筒把大米抛入水中。
随着人们对我们传统文化的淡忘,国家把端午节列为法定假日,这是为了保护我们的传统节日,也是为了弘扬我们的传统文化,让我们优秀的文化传统万古流芳,如细水长流。
“五月五日,是端午节。插入艾叶,戴上香囊。吃粽子撒糖。龙船鼓,满大街。”可见端午节不仅仅是吃粽子,祭祀屈原,还有门前插柳放艾叶,手上脖子上戴香囊,各种文化活动。当然,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文化形态。小时候在农村过端午节,除了大家穿红手脚,吃五颜六色的糕点,晚上总会和朋友拿着火把,点起高高的山火。大人和孩子围坐在一起谈论农事和桑树,拉回家。孩子们只想玩得开心。当然,我会在5月5日拜访我的亲戚。订了婚的姑娘会收到婆家送的精美礼物,好朋友会趁机去拜访公婆,看看媳妇长什么样。
现在端午节总是一种形式,吃粽子也是一种模式。并没有真正烘托出节日的气氛,所以没有凝聚力,更没有吸引力。没有洋节那么疯狂。似乎在人们的心目中,端午节变成了粽子节,或者说是屈原节,没有挖掘端午节真正的文化传统。端午节既不是粽子节,也不是屈原节。端午节真的要把它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挖掘出来,传承下去。不是简单的“吃”,不是“祭祀”,而是一种文化内涵。把古代文化和现代文化结合起来。在文化的传承上,要把文化内涵和现代生活方式结合起来。关注人民生活,关注人民生活质量,关注家庭和友谊,在文化方式和形式上有所创新,并延续传统。真正丰富和活跃了端午节,让节日转起来、唱起来、传下去,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节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