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的诚信人及其诚信事迹
文天祥
文天祥(1236-1283),原名孙云,字宋瑞,冀州(今吉安县)芦岭文山人。他是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宝祐四年(1256)中状元,因父亲去世未能入仕。文天祥邀董斩以振民心,献御敌之计,未被采纳。后来在刑部任郎官,知州等职。咸春六年(1270),因得罪汉奸贾思道被革职。德佑元年(1275),文东进,文天祥在赣州组织起义军。当时是南宋的首都)。次年,被任命为右丞相兼唐朝使节。当时元军已进逼临安,被派往袁颖谈判,被扣留,押往北方。2月底,天香和他的客人杜虎等12人于夜间在周振去世。之后又由海路南下福建,与张士杰、卢秀福会合,坚持抵抗袁。京燕从军两年(1277)。将士牺牲很大,天翔却独自逃脱,于是退守广东继续抵抗袁。后遭汉奸袭击,同年十二月在五坡岭(今广东省海丰县)被俘。袁逼迫张弘范向张士杰投降,这是《过零点与》一书中的一首诗。句末说:“自古无人死,惟留其心,以顾其史。”次年,他被押解到大都(今属)大无畏,他于1283年从容辞世,终年47岁。文天祥创作了大量的诗、词、散文作品,其中诗歌100多首,成就斐然,包括《文山先生全集》,其中《过零丁洋》、《义歌行》是千古佳作。
岳飞
岳飞[宋](1103 ~ 1142),襄州汤阴(河南)人,宋朝名将。母亲最孝顺,家里穷。他的母亲在他的背上纹上了“精忠报国”四个字,岳飞以此为人生的准则。北宋时,征兵转投宗泽麾下,屡败游牧民族,宋高宗手书“忠信岳飞”二字,立旗赐之。又大败李成,夷平刘玉,斩首杨幺,累官至秋微,授少保,招募豫北各路使臣。
公元1129年,金兀术渡河,攻克建康。岳飞坚持抵抗。次年,在盐城收复建康破金兵“拐子”,收复郑州、洛阳。来自两河(淮河和黄河)的叛军连续响应,并希望再次进入朱仙镇,珍惜总理秦桧的努力,使和平。
岳飞率领的军队叫“岳家军”,金兵很怕“岳家军”。都说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1162年,宋孝宗复职时,武穆被谥杀,宁宗时被谥为鄂王,谥为忠臣,有《岳武穆集》。
苏武
苏武(140 ~公元前60年),本名青子。凌渡(今陕西Xi中西部)人,西汉时期著名的忠节之士。父亲苏建,曾跟随著名的卫青多次北击匈奴,后担任戴军知府。当时的官僚制度规定,如果父亲是官员,儿子可以先从较低的官阶进入官阶。苏武也是先郎官,后逐步提拔。汉武帝在位元年,即公元前100年,奉命护送匈奴使节回国,任中郎将。当苏武到达匈奴,准备启程回汉时,意外发生了。匈奴国的勾践王和汉朝的奸臣于昌正在策划一场叛乱,准备联系他投降匈奴时魏律带来的前汉兵,绑架匈奴单于的母亲逃回汉朝。于昌对汉朝非常忠诚,痛恨魏律叛国求荣的可耻行为。苏武和张胜被派往匈奴,宇昌非常高兴。汉朝时,于昌与张胜交往频繁。俞昌偷偷走近张胜说:“我听说汉武帝非常讨厌叛国罪的防御法。我可以秘密伏击某人来除掉他。我妈和弟弟都在汉朝。我若有个三长两短,望你回汉后照应他们。”张胜同意了裕昌的计划,并给了裕昌一些钱和东西来支持裕昌的行动。没想到,于经常被人告发,单于派兵追杀。越王勾践等人被杀,禹经常被活捉。因为匈奴国的勾践王密谋绑架可汗的母亲阏氏归顺汉朝,汉朝使者张胜也牵涉其中,苏武也受到牵连。
为了迫使苏武投降,匈奴单于最初把他关在地窖里。苏武饿极了,吃了雪和毛伟生,但他从不投降。可汗带他去了北海(今苏联贝加尔湖),苏武更是不为所动。他仍然手握汉朝的杰夫,以放羊为生,表现出顽强的毅力和不屈的气节。后来赵迪登基后,汉朝下嫁匈奴,要求匈奴归还苏武等使臣,可汗却谎称苏武等人已死。
后来汉朝的使节到了匈奴一带,终于得知苏武还活着,于是扬言说汉朝皇帝在上林苑射了一只大雁,雁脚上有丝,明确说苏武在北方的沼泽里。单于只好还苏武等九人。
苏武在匈奴待的时间很长,前后有19年。
赵迪在位的第六年,也就是公元前81年,苏武终于回到了长安。第二年,上官桀、上官安、桑弘羊被控谋反。苏武与上官、桑弘羊关系很好,儿子也参与其中。苏武被免职。昭帝死后,苏武因参与建立宣帝而被封为海关关长。
屈原
楚国是战国末期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他叫平,字子原,是熊通之子屈先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屈原是中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到个人独立写作的新时代。他是中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创始人,是“世界文化四大名人”(波兰的哥白尼、英国的莎士比亚、意大利的但丁)之一。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清襄王三个时期,主要活动在楚怀王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国即将统一的前夕。"秦始皇是横的,楚王是竖的."屈原出生于贵族家庭,善于治乱,所以早年受到楚怀王的青睐,是左派。为了实现统一楚国的大业,三闾博士积极辅佐楚怀王改革国家。楚国一度出现国富民强,诸侯难望的局面。但由于屈原与楚国腐朽的贵族集团在内政外交上的尖锐矛盾,以及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被一帮小人物陷害,被楚怀王疏远。
王怀十五年(前304年),张仪用一大笔钱收买了晋商、子兰、郑袖等人为奸细。同时,他欺骗王怀断绝外交关系。被骗后,恼羞成怒,两次出兵秦国,都被打败。于是屈原奉命出兵齐国,重建齐楚之间的良好关系。在这里,张仪又一次从秦国走到了楚国。
王怀三十年,屈原回到杜莹。同年,秦约见武官,被秦扣留。最后死在秦国。王祥登基后,继续执行投降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流放到江南,在袁和项之间徘徊。在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国将白城攻破。
屈原的作品有《离骚》、《田文》、《九歌》(11)、《九章》(9)、《招魂》等,共23篇。此外,《卜居》和《渔父》是否为屈原所作,学界尚有争议。它用问题连续向天提出了172个问题,涉及天文、地理、文学、哲学等诸多领域,表现了诗人对传统观念的大胆怀疑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九歌》是一组以民歌为基础的祭祀神的音乐歌曲,诗中塑造了大量的神的形象,其中大部分是人与神的情歌。
屈原的作品记录了他对“美丽政治”理想的坚持和对楚国腐朽贵族集团的斗争。他的“美政”理想在作品中有所表现,即“养才而赋能,惟随索而不十分满足”(《离骚》)。所谓“养贤任能”,就是选拔真正有才能的人来治理国家,来反对天下的贵贱。说明选拔人才不分地位是合理的。所谓“遵法而不十分满意”,就是要完善法度,即法不贵,限制旧贵族的特权。屈原的“美政”理想,反映了他对楚国腐朽贵族集团的尖锐反对,表达了他摆脱不良政治的进步要求,其最终目的是挽救祖国危亡,使楚国富强。与此相关,屈原的作品也深刻地揭示了楚。同时,他表现出了关心国家和人民、热爱国家、献身祖国的决心。屈原虽然被流放甚至流放,但他始终想着祖国的兴亡和人民的疾苦,希望楚王悔过自新,奋发图强,做复兴的主人。他知道忠于诚实和坦率会招致灾难,但他总是“隐忍”。明知自己面临重重险境,在“用楚料”的时代,他本可以远赴他国寻找出路,但他却不肯离开楚国,这表现了他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和“与日月争光”的人格与意志。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他是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作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者,屈原热爱祖国和人民,坚持真理,视死如归的精神,以及“日月争光”的崇高人格,千百年来激励和哺育了无数中华儿女,尤其是在国家和民族危难之际。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这种精神更加明显。它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从集体唱和到个人原创的新时代,而且他的新诗风——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把楚辞和《诗经》合称为“风、骚”。《风·骚》是中国的诗。
在中国历史上,屈原是最受人民敬仰和爱戴的诗人。根据隋书延续和地理的和谐,屈原在农历五月初五投江自尽。中国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包粽子的习俗源于人们对屈原的纪念。1938年至1953年,屈原还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好评。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尤安这个词,没有。稼轩,生于历城(今山东济南)。出生时,山东被游牧民族占领。21岁加入抗金军队,不久回到南宋。他曾出使湖北、江西、湖南、福建和浙江东部。
在任期间,他采取积极措施,招募流亡者,训练军队,奖励农耕,打击腐败,重视安定民生。他一生坚持抗金。在《美琴十评》、《九评》的注释中,详细分析了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有力地驳斥了夸大游牧民族实力、主张妥协投降的谬论。要求加强作战准备,鼓舞士气,以恢复中原。他的反金建议没有被采纳,受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离岗,居江西上饶、铅山。
晚年曾经用过,不久就病死了。他的词力图还原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吐壮志难酬的悲愤,揭露和批判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也有很多作品是歌颂祖国河山的。艺术风格多样,以大胆为主。热情慷慨悲壮,笔法刚健,与苏轼并称“苏信”。辛词继承了苏轼豪放的词风和南宋初爱国词人的战斗传统,进一步开拓了词的境界,拓展了词的题材,几乎达到了无事无心的地步。它还创造性地综合了诗歌、散文、辞赋等多种文学形式的优点,丰富了词的表现形式,形成了辛词的独特风格。辛词豪放,但兼收并蓄,沉郁,明快,励志,妩媚。他善于运用具象的手法和奇特的想象,赋予自然界的山、水、风、月、草、木以情感和性格,并寄予一些希望。他还善于吸收民间口语,尤其善于用典、用事和引用前人的诗词句子,经常稍加改造,创造新意。但有些作品因为典故和论据太多,晦涩沉闷。《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其言慷慨而狂傲,为乐师之突然变调,能脱颖而出。”吴的《莲子诗》说:辛稼轩独用诗,不论古今,显示其笔法深厚,如论、孟、诗序、左氏春秋、南国、离骚、史书、韩、世说、玄学、李、杜甫。"
以破阵闻名,赠壮词陈同福忆往事,永遇乐,京口,顾北亭,水龙吟,邓建康,上心亭,菩萨满,写江西一壁。但有些作品也流露出因抱负未能实现而产生的负面情绪。还有“贾和的短句”。现代人编了《辛稼轩诗话札记》。
丁常茹
丁(1836-1895),安徽庐江县北乡丁家坎村人。他从小受贫穷之苦。65,438+08岁时加入太平军程学启部,后与程学启一起加入曾国荃部下湘军,向钱总表示敬意。1862被李鸿章赏识,编入淮军“明”营,授大将之职,统率骑兵。1874年,他所在的3营被裁撤,于是他回到了战场。1877被重新激活。1888被正式任命为北洋水师提督。丁虽出身军旅,对近代海军一无所知,但他好学多读,虚心求教,尽职尽责,任劳任怨。在他的统一指导下,北洋水师焕然一新。在黄海海战中,他身先士卒。虽然身负重伤,但他拒绝出舱,一直坐在甲板上监督战斗。威海卫战役中,他面对敌人的引诱和一些反动官员的胁迫,坚定不移,誓死抗敌,最后奉鸦片为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