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历史笔记?
笔记有很多种,比如课堂笔记(分为重点和课堂笔记)、课后笔记、课后笔记等。俗话说,好的记忆不如烂的笔记,让零散的知识收起来,形成知识链,形成知识网,有利于巩固消化所学知识,开阔视野,拓展思维,补充教材,突破课堂的局限,更有利于以后的复习。(一)做好课堂笔记:课堂笔记的内容主要是老师讲解的难点和重要问题,如重要的历史概念、历史观点、重要结论、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例、老师板书的知识框架和线索、听课过程中的思想、感受和难点注释等诸多内容。绝不是把老师讲的每一句话,写在黑板上的每一个字都记下来,这其实既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因为记笔记不能影响上课,所以做课堂笔记的时候要写的快,历史名词和概念尽量简单,对于较长的句子要抓住句子的主要缩写或者关键词,定义一些特殊的简单符号代替单词,这样可以节省时间。(2)课后做笔记。课后校勘笔记就是校勘课堂笔记,可以在原笔记的基础上进行补充、修改和完善,也可以进行再加工。它实际上是一个复习、理解、巩固知识的过程,能够收到更好的复习巩固效果。(3)课后记笔记。信息时代,知识更新加快,但我们的课本和课堂提供的信息量是有限的。因此,学生应该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资源和手段(图书馆、媒体、网络等。)通过各种渠道获取新的历史知识。这对我们学习历史,开阔视野和知识面,培养多向思维,综合分析和对待历史现象,从而弥补课本和课堂教学的不足,也是非常重要的。做好课后笔记,就是对通过各种渠道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从而进一步理解教材,把握学术观点和动态。课后如何复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以下是如何做好课后复习的几点建议:(1)上课时有一些未解决的知识盲点,看似无法理解的知识是模糊的。课后要及时复习解决,吃透。可以看课本,查资料,找一些相关的练习做,也可以和同学讨论或者咨询老师,寻找解决方法。(2)课后要及时整理课堂笔记,反复研读教材。(3)适当做一些历史练习,反馈自己是否真的学到了,学到了多少,学到了什么程度,以便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4)善于总结和整理历史知识,构建历史知识体系,可以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方面进行。1.宏观上要把握一个单元(章)由哪些重大历史事件组成,这些重大历史事件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这些重大历史事件与其所处历史阶段的基本特征有什么关系。我们以第一章为例来说明,第一章共七节,描述了三大历史事件,分别是鸦片战争、第二次乌鸦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这一章的标题揭示了这一历史阶段的基本特征:中国开始成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三大历史事件与本章标题的内在联系如下:鸦片战争使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鸦片战争加剧了中国本已尖锐的阶级矛盾,加速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外反动势力的公开勾结加速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太平天国运动打破了列强迅速殖民中国的企图。2.中观上要把握重大历史事件的要素,也就是对这个历史事件应该了解什么。以太平天国为例,我应该了解一下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背景、兴起和发展的过程、结果和原因、教训、性质、主要历史功绩、特点和原因等。微观上,要把握重大历史事件各构成要素的相关知识点,以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为例,要把握以下内容:根源:阶段矛盾的激化(1)外因: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直接原因:严重的自然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