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子夫庙子夫庙的重建

东关子福寺,千年古刹,将在东城沙桐公园重建,占地约150亩,预计3-5年完工。

东莞子福寺重建开工仪式在沙桐公园举行。广东省政协副主席、省妇联主席文,东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志庚,广东省民族宗教委员会副主任杨元兴,广东省佛教协会副主席、会长和尚,东莞市副市长严小康,东莞市政协副主席、统战部部长钟干权等出席奠基仪式并为紫福寺奠基。据占地约150亩的资福寺重建项目规划办公室负责人介绍,资福寺总体布局可概括为自西向东“一线、一圈、一片”。“一线”由北向南:寺庙——山门广场——虹桥——佛坛;“一圈”以佛教艺术博物馆为中心,西有禅修园,北有东坡阁、接待中心,东有药师典故雕塑墙、入口广场、修行桥、琉璃屏,南有宝瓶广场、奇石园。同时,周围散落着许多园林小品;“一块”即停车区、换乘区、员工生活区。

“一线”和“一圈”是紫府寺景区的主要组成部分。南北方向的寺庙-山门广场-虹桥-佛坛和东西方向的大雄宝殿-禅修园-佛教艺术馆-玻璃显壁是两条主轴线。两条轴线垂直相交的地方恰好是资福寺的大雄宝殿,恰如其分地体现了整个建筑的中心。子福寺于2009年被正式批准重建。该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重建资福寺有利于弘扬佛教文化传统,发展文化旅游,促进社会和谐。未来,紫府寺将建设成为佛教胜地和文化旅游胜地,促进旅游业的发展。重建资福寺,是东莞佛教信众的一大幸事。因此,昨天的重建奠基仪式吸引了许多信徒前来参加。他们不仅现场捐款,还为子福寺祈福,或合掌,或奠基。大雄宝殿庄严,东坡阁再现历史典故。冥想中心有近100个房间。大雄宝殿是中轴线区域的核心建筑,为重檐寺庙结构。南面有天王殿为先导,加强了纵深感,北面有藏经阁为后座,更显亲和力。宝殿的四个角正对着东西殿、观音殿、药师殿,就像四星拱月,晨钟暮鼓(钟楼鼓楼)会显得庄严肃穆。

东坡阁再现历史典故东坡阁为两层楼阁式建筑。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东莞人邓荣镜在资福寺建东坡阁。早在辛亥革命时期,东坡阁就是当时大陆革命党出版的唯一机关报《东莞讯刊》的主编。

因此,东坡阁的重建,不仅会展现苏轼与资福寺千丝万缕的联系,还会涉及其在辛亥革命中的作用。

禅修中心是学习和交流禅宗文化的场所,设有多功能会议厅、近百个房间和可同时容纳500人的素食厅。它的建筑是古色古香的园林风格,错落有致的屋顶,简约清新,会与周围的环境有机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