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颉和仓颉枣子台遗址:陕西白水仓颉墓和寺庙

白水仓颉寺,又名仓圣寺,位于白水县城东北35公里的石关乡,寺东500多米处是吴庄村。据说仓颉生前曾住在这个村子里。寺南500多米是石观村,为纪念仓颉,以他的官职命名。在寺庙西南约20公里处,有吴恙村,仓颉的出生地。这是中国唯一保存完好的纪念仓颉的古刹。2001年6月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水仓颉寺书写楚祖寺

仓颉寺的古柏是仓颉亲手栽种的。和延安黄帝陵的古柏一样,都有5000年左右的树龄,成为史前人类曾在此居住的活证据。寺庙里有许多历代的石碑。虽然战后很多都失传了,但是现在还保留着18的关隘。其中一幅《仓颉鸟迹书碑》为清乾隆年间白水县梁山场临摹,清乾隆十九年(1754)冬刻,28字,再现了仓颉古籍的形象。还有一部唐代的《臧宫碑》,里面记载:“苍(苍)公也是黄帝的史家;苍(苍)陵园,葬于市东北部、白水县东北部、永州市东北部;黄帝陵也在周放,就是古今桥陵。”本文阐述了臧宫、黄帝、臧宫墓地和黄帝陵的关系和地位,是一份珍贵的史料。仓颉寺的这种碑石,无论从历史价值、书法艺术还是文物价值来看,都是仓颉寺古代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经历了各个朝代,从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碑石的发展过程,还可以看到仓颉寺的完整历史。其中东汉仓颉寺碑刻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碑刻之一,这一著名碑刻现已迁入Xi安碑林。

白水仓颉寺仓颉手工栽柏。

仓颉墓位于仓颉寺。陵园现存建筑多为元明清建筑,装饰华丽,地方色彩浓厚。仓颉墓是一个很大的土墓,上面有一棵遮阴的树。早在东汉颜夕五年(162)就已存在,四周砖墙高3米,建于民国二十八年(1939),有两道门。东门上半部为“画卦再开写祖”,下半部为“结绳造鸟虫新书”,模块为“同德”;西门第一联是“苏遇当年感受天帝”,第二联是“文同与桥陵永结同心”,横评是“相似感悟”,成为仓颉寺文化的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