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第三批土地供应突破500亿元,土地市场回暖迹象明显。
在业内人士看来,北京本地拍卖市场回暖迹象明显,土地成交忽冷忽热,市场信心正在逐步恢复。
中海投资6543.8+047.45亿拿下三幅地块。
北京土拍市场的回暖在今天8宗地块的拍卖中得到了清晰的体现。中海、中海、城建、华润置地、保利发展等房企纷纷亮相。
今天的现场土拍由海淀区王西北013地块开拍,吸引了7家房企报名竞拍。在现场竞拍过程中,该地块的成交价格和现房销售面积均已达到上限,也是现场唯一到达最后阶段的地块——由摇号决定赢家。最终中海成为“幸运儿”,以现房销售面积约465438+9750万元,3.6万平方米拿下该地块。
开了个好头,中海乘胜追击,先后拿下海淀区王西北015、016地块,丰台区大红门04地块。至此,中海连续拿下三地,成为本轮土地拍卖的最大赢家,合计拿地6543.8+047.45亿元。
据了解,海淀区王西北013地块、海淀区王西北015、016地块销售指导价分别为8.5万元/平方米、8.2万元/平方米;丰台区大红门04地块销售指导价95000元/平方米。值得一提的是,同地段、同销售指导价的丰台区大红门08地块,被金茂以381亿元的成交价竞得,两地块未来势必同台竞技。
在今天的拍卖现场,另一家有意思的房企是建发地产。花了66.47亿元拿下2宗地块。其中,建发地产以3381亿元的“价格上限”拿下丰台区南苑街地块;以及昌平区中关村地块,成交价32.66亿元,溢价率约3%。
另外,从具体地块来看,丰台区枣甲村地块是唯一销售指导价超过65438+万元/平方米的地块,达到106万元/平方米。最终该地块以38.295亿元的限价和7000平米的竞得第一现房销售面积拿下。
整体来看,北京本地的拍卖可谓是国企央企的主战场,所有拿地房企都是国企央企。民营房企只有龙湖一家,其与天竺地产的合资公司在9月22日以底价竞得顺义区1宅地。另外,从拍卖环节来看,绿城和润泽也在积极参与,但都没有什么收获。
对此,链家研究院分析师岳薇表示,房企的拿地策略各有侧重。储备地块多为房企联合开发,核心地块以独立为主;在土地集中供应下,区域深耕、多盘联动开发成为房企争夺土地的新思路。
北京今年第三批集中供地有8宗现场拍卖地块。
情况列表
溢价率较高,土地市场有回暖迹象。
土地溢价率最能体现市场的冷暖。从北京第三轮土地拍卖情况来看,底价成交10地块,溢价成交8宗,总出让金500.3亿元,整体溢价率约为6.06%,高于今年第一轮土地拍卖的4.46%和第二轮土地拍卖的5.35%。
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陈晓认为,本轮北京地方拍卖整体表现良好,优质地块热度依然火热,溢价率达到今年这三轮地方拍卖的最高水平。可以看出,市场信心正在逐步恢复,房企对北京市场仍持长期看好的态度。
中指院土地事业部负责人张凯也表示,北京本地拍卖市场回暖迹象明显;国企和央企融资成本更低,更适应当地现房销售面积的拍卖规则。同时,得益于前期部分项目达到预期,国企和央企率先积极拿地。
此外,从本次土地拍卖的规则来看,基本没有“70/90”户型限制,房企的发挥空间更大。
在岳薇看来,北京土地市场的特点是“土拍供应量总体平衡,供应节奏分布更加合理”。他认为,地价方面,经营性楼面价稳定,受热门地块占比提升影响,呈现从溢价率持续修复的趋势。而且楼盘差价处于合理水平,有利于房企提高产品质量,提升财务水平。
新京报记者饶舒针袁秀丽
编辑吴欣制图库德纳校对刘保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