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错觉:康熙是清朝最成功的皇帝?

引言:我们中国人对中国与世界历史关系的认识,通常从康熙时代就陷入了两个相关的“历史错觉”。康熙皇帝

其中一个误区就是认为康熙是清朝最成功的封建皇帝。如果中国的大门被锁上了,确实如此,康熙大有作为;但如果把康熙放在当时的世界,那就另当别论了。评价一个决定和影响一个国家命运的历史人物,不能撇开他那个时代世界发展趋势的参照系。康熙在位60年(公元1662-1722),处于17和18世纪之交。这期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远在欧洲,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催生了工业革命。对于西方世界正在发生的这一历史性变革,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来比较敏感和迟钝。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五月,与康熙同时代的沙皇彼得一世正在北方的大漠沙滩上建造一座小屋。他想留在这个小屋里,亲自指挥大批劳工在涅瓦河口的三角洲上修建“开埠”,以大量引进工业革命以来西欧列强取得的先进成果。彼得一世登基时,俄国还处于封建农奴制阶段,中国清朝的封建制度比俄国“先进”。但彼得一世被欧洲的工业革命震惊了,激发了他强烈的变革和强大的想法。为此,他反叛了历代沙皇认为访问别国是“居高临下”的傲慢传统,隐姓埋名,乔装成平民前往荷兰、英国等西欧列强考察,并派遣大批贵族子弟到西欧列强留学,等等。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俄国会成为晚清连续侵略中国的西方列强之一了。

相比之下,康熙对欧洲工业革命的反应有些迟钝。虽然中国远离欧洲,但欧洲工业革命的信息早在明末就由利玛窦、汤若望等一批西方传教士传入中国。康熙登基后,似乎对西方科学知识很感兴趣。他曾致力于他的研究,但他没有把他的个人行为变成国家行为。这说明西方传教士带给中国的欧洲工业革命的信息并没有激活康熙的改革思想,这是一大遗憾。

第二个错觉是,中国在“繁荣”的时候仍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还有很多人持这种观点。其实这就是中国人在长期闭关锁国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保守自大的“优越感”。它脱离了当时的世界发展趋势,放眼中国,却没有看清本质。康熙没有把学习西方科学知识的个人行为变成国家行为,与这种保守自大的“优越感”有直接关系。正是这种保守自大的“优越感”,让中国饱受西方列强和东方侵华日军的折磨。世界近代史的时间跨度从1640年到1900年。中国近代史的时间跨度从1840到1919,比世界近代史落后了200年。清兵于公元1644年入关。也就是说,清朝的东方“龙舟”从开航的第一天起,就在历史的迷雾中航行。我不知道遥远的西方正在发生什么样的历史性变化,更不知道西方的这种历史性变化对中国将意味着什么。结果,英国的钢铁炮舰飘洋过海,击沉了中国这艘清朝的东方“龙船”。

中国近代史和世界近代史之间的200年“时滞”一旦被甩在后面,中国将很难用双倍的时间赶上它。中国近几十年改革开放进步很快,但仍处于“追赶”过程中。就说我们即将成为“老大”或者“老二”,就会形成新的“历史错觉”。

康熙在位期间,确实下了很大功夫稳定清朝。雍正是一个过渡时期,在位13年。乾隆又在位60年。康、雍、甘三朝确实是清朝的“全盛时期”。中国人讲“盛世”,那是中国的“醉酒时刻”,他陶醉在一个“太平盛世”。乾隆的奢侈享受超过了杨迪。他天天住在宫里,对古玩字画百无聊赖。他六赴江南,游山玩水,流连忘返。每次南巡,他都是陆上行,水中有龙船,绵延数百里。一路上,官员们搜肠刮肚,想尽办法,献上自己的宝贝,想尽办法欢迎。一路上,人们挖河,修路,出力,流汗,交钱,挨鞭子。“来找乾隆皇帝,一年总比两年忙;官猛如虎,也是一年三缺。”乾隆皇帝喜出望外,江南百姓怨声载道。清朝最大的贪官和|都在乾隆左右也就不足为奇了。统治者被自我满足的“优越感”麻痹了。他们听不到日夜滚滚向前的时代洪流的汹涌波涛,听不到人民的疾苦,听不到底层人民的诉求,痛恨贪官污吏,不能自觉地把除恶务尽的改革作为正常的治国方略。于是他们开始积累社会矛盾,甚至积累困难,走向崩溃。

康熙即位到道光年间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是178。说短不短,说长不长,相当于康熙的三个“条款”。康熙当然不知道晚清在东方不断受到西方列强和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不知道清朝一次次战败,一发不可收拾,不知道清朝* * *一系列赔款,丧权辱国。但事件的起因是康熙时代就已经埋下的伏笔。

道光年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被英国侵略者打倒在地。没有一个“裁判”站在“拳台”旁边数秒,等着清朝站出来打,或者公开宣布“不许再打”。于是,西方列强与日本侵略者在东方的一套“组合拳”接踵而至: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俄国入侵东北、英国入侵* * *...直到清朝日薄西山,被践踏在脚下。清末,慈禧太后被迫以光绪皇帝的名义颁布了所谓的“新政”。但此时此刻,飓风已经开始,山雨已经来临,危楼正在颤抖和摇晃,这只是几天的事情。唉,太晚了!

孙中山发动辛亥革命推翻腐败无能的清朝,是历史发展逻辑的必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