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国学?
汉学以先秦经典和百家学说为基础,涵盖了完整的文化和学术体系,包括汉代经学、魏晋玄学、隋唐道教、宋明理学、明清实学、先秦诗文、唐宋诗词、元曲、明清小说和历代史学。在中国历史上,“汉学”是指以“国子监”为首的官方学派。既然“西学东渐”,一般指“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学术”。
基本概念除了基本定义外,学术界对具体定义尚未做出统一明确的界定。
一般来说,国学又称汉学或中国研究,指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学术。国学包括中国古代哲学、历史、宗教、文学、风俗习惯、考证、伦理、中医、农业、武术、地理、政治、经济、书画、音乐、建筑等诸多方面。“国学”的概念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西学东渐”的思潮如火如荼之时。张之洞、魏源等人为了与西学相对立,提出了“中学”(国学)的概念,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他们一方面学习西方文明,同时又恢复了汉朝的经学。
国学以先秦经典、百家争鸣为基础,涵盖了汉代经学、魏晋玄学、隋唐道家、宋明理学、明清实学以及先秦诗歌、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明清小说等一整套独特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先秦诸子百家的理论是* * * *,没有主从关系。根据不同时期所发挥的作用,每种理论在每个时期都发挥了显性或隐性的作用,只是在不同的领域;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思想在思想教育领域一直占据主流地位,但其他思想流派在不同领域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如政治领域的道家、法家,军事领域的道家、医家,各领域的其他学派(名家、墨家、农民等。),而且某个领域起到了主流作用。所以国学各流派之间没有主从之分,也没有哪一个学派为主体。
“国学”这个概念在中国历史上就有了。
《周礼》、《汉书》、《后汉书》、《金淑》中都有“国学”的概念。唐朝有一个。可以看到庐山下有一座白鹿洞书院,南宋朱首建,成为当时的“四大书院”之一。但在朱之前,这个地方不叫白鹿洞书院,而叫“白鹿洞国学”。白鹿洞国学是什么意思?这是一所学校。可见,在中国历史上,“国学”的概念是有的,“国学”一词也是有的,但所谓“国学”始终是指“国学”的意思。明初,中都郭子学校成立,后改为国子监,掌管国学学生的秩序。国子监设有礼仪、音乐、法律、射箭、科举、书法、数学等教学科目。
在近代,所谓的“汉学”被一些学者认为起源于日本。江户时代中期,日本思想界的一些人,如荷兰田春人,主张研究日本古籍,以了解本土文化,因此被称为“汉学”。五四时期,陈独秀等人发动新文化运动,把中国的落后和挨打归咎于两千年来的封建制度,把提出“打倒孔家店”等激进口号归咎于孔子和四书五经。但在运动后期,胡适等人提出了“整理国故”的口号,倡导“研究问题、引进理论、整理国故、再造文明”的口号,试图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中西文明的有机结合,为中国的新生寻找出路。1934年,张在苏州创办了张国学研究会,并对国学进行了总结性的阐释。张的上述言论被记录整理,出版了《论国故平衡》、《国学概论》、《章太炎国学讲演录》等著作,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产生了较大影响。张把所谓的国学分为小学、经学、史学、哲人、文学五个部分,从中可以看出他对国学范围的界定。此外,胡适、顾颉刚、钱穆等人对“国学”、“国粹”、“国粹”也有各种论述。自西学东渐以来,为了区分西学和中学,出现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学”的概念。1949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对胡适买办哲学和资产阶级唯心主义的批判,以及历次文学批评运动,“国学”作为口号或名词基本上已经消失。只是到了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爱我中华”思潮的日益高涨和“中国崛起”口号的提出,特别是孔子学院在海外的传播和国内祭奠孔子仪式的不断上演,“汉学”在国内外越来越吃香。
意义解读什么是国学?这个词的含义有不同的解释,社会上也没有统一的认识。有学者认为,国学,无论古代还是现代,中国所有的文化研究都属于国学;也有学者认为,国学是专门为治国理政而设的,国学特指“治国理政”之学。但无论如何,有两件事是肯定的:
国学的基本定义是什么?“汉学”现在的意义是相对于“西学东渐”之后的“西学”而言的,所以汉学无可争议地是“中国固有的文化学问”。
国学范畴宽泛复杂,有不受制于大师之分?汉学是建立在先秦诸子百家的基础上的。先秦时期,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比如从各个时期所起的作用来看,百家学说在各个时期的各个相应领域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百家学说并没有一分为二。
现在的国学一般是指以先秦典籍和诸子百家为基础,涵盖后世的各种文化研究。所以,从广义上讲,中国的古今文化和学术,包括中国古代的历史、思想、哲学、地理、政治、经济乃至书画、音乐、易学、武术、医学、星象、建筑等。,都是参与国学的。“国学”的名称始于清末。当时欧美学术以“新学”、“西学”等名称进入中国。相比之下,人们把中国固有的学问称为“旧学”、“中学”或“国学”。汉学也可以参考中国的古代理论。其中,先秦诸子是代表,他们的思想和理论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他们形成了兵家、法家、墨家、儒家和道家的思想。这些思想从不同方面论述了如何治理国家。它对历代统治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逐渐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