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京杭大运河,本人急需。
大运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流经北京、河北、天津、山东、江苏、浙江六省市,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94公里。
京杭大运河始建于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距今已有2500年的历史。秦始皇在嘉兴开凿的一条重要河道,也为江南运河的未来走向奠定了基础。据《越绝书》记载,秦始皇“自嘉兴治陵水路,过钱塘江,过浙江”。大约2500年前,吴王夫差挖了一条沟,开了一条连接长江和淮河的运河,并建了汉城,运河及其文化就是由此衍生的。
我们今天说的大运河,开凿于春秋,完成于隋,兴盛于唐宋,拉直于元代,疏浚于明清(开凿于公元前486年,通车于公元1293年),历时1779年。在漫长的岁月中,它主要经历了三次大的建设过程。隋朝时,杨迪动用百万人口开凿大运河,为以后国家经济和文化的空前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经过唐宋时期的发展,终于在元代成为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的交通大动脉。
京杭大运河由人工河道和部分河湖组成,全程可分为七段:(1)通惠河;(2)北运河;(3)南运河;(4)鲁运河;(5)中运河;(6)李运河;(7)江南运河。京杭大运会作为南北交通大动脉,在历史上发挥了巨大作用。运河的通航促进了沿海城市的快速发展。
地理位置:大运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流经北京、河北、天津、山东、江苏、浙江六省市,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94公里。
目前京杭运河通航里程1442公里,其中年通航里程877公里,主要分布在黄河以南的山东、江苏、浙江三省。
京杭大运河是中国继长江之后的第二条“黄金水道”。
京杭大运河的价值堪比长城。
2006年3月,58位CPPCC委员联名向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提交提案,呼吁从战略高度抢救和保护京杭大运河,并在适当时机申请世界遗产项目。
在这58名委员中,不仅有京津冀等京津冀六省市CPPCC的现任和前任主席,还有两位前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张文斌和单霁翔。亦舒、王铁成等名人也签了名。
京杭大运河“申遗”成功率极高。
第一发起人刘峰委员说,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大运河,被誉为“古代文化长廊”、古代科技图书馆、名胜古迹博物馆、民俗陈列室。它的历史遗存是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极好实物资料,是中国悠久历史和文明的最好见证。从保护人类文明的角度来看,大运河不仅在中国是独一无二的,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也是世界公认的。大运河水系绵延千里,纵贯南北,形成了独特的自然风貌,孕育了丰富的线性文化景观。如果加上没有被很好发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会更加丰富。
“如果把它的历史价值、文化内涵和对中国历史发展的贡献加起来,某种程度上可以和长城相提并论。”在1985呼吁中国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郑和罗两位权威专家预言,“我们坚信京杭大运河申遗的成功率非常高。”
尽快制定大运河整体保护规划。
"大运河和长城应该成为遗产名录中的姐妹."刘峰委员提醒,但必须看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运河的传统功能正在逐渐弱化,其真实性和完整性正在被破坏。如果不重视像“申遗”一样重要的保护工作,她的历史、文化、遗迹、自然风光必然会迅速退化、消亡,这对中华民族来说将是不可挽回的损失。
京杭大运河的保护和申遗,绝不是某个地方或部门的事。CPPCC委员建议,从战略高度立即启动京杭大运河的抢救和保护工作,成立由相关部委、专家和沿海政府参与并全力支持的研究机构,摸清大运河的“家底”,尽快制定大运河整体保护规划,适时申报世界遗产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