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庄舞的历史渊源

“锅庄”一词由来已久,是“卓舞”的俗称。卓是藏语的音译。根据昌都县郭庄的歌词和民间传说,卓舞这种古老的民间舞蹈形式早在吐蕃时期就已存在。卓武早期与藏族奴隶社会和骂街活动有关,后逐渐演变为歌舞结合的圈层歌舞形式。清史音译为“郭庄”,近代称为“格庄”。赵尔丰等人撰写的《清史稿》(111卷)和《七十六乐八录》记载:“高宗平定金川,十人在大锅里欢跳。每两人共舞,身穿绣袍,戴翎,挂珠,斜系黄蓝带,互相交叉”。藏区锅村的这种描述,在解放初期的昌都寺锅村还能找到。《魏藏通志》认为“锅庄”就是围着锅和石堆跳舞。《藏舞概观》记载,过去在康定一带,有一个叫“锅庄”的商业机构,收购土特产,代理转运,开设客栈,路过的藏族商人经常在此与商队住宿。晚上,他们常常在庭院里支起石锅,煮茶抢年糕,茶后不时围着壁炉唱歌跳舞,以此来驱走一天的疲惫和劳累,保持旺盛的精力,适应恶劣的环境。

郭庄屋榆树卓屋

申报地区或单位: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

卓舞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玉树卓舞还有很多远古的痕迹。随着藏族六大氏族的形成,玉树卓舞逐渐以部落、部落、地域文化的形式发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