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宁县的历史演变

春秋战国:广宁属岭南百越范围。

秦朝:秦始皇于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发兵南下,设立岭南;设立南海、桂林、大象三县,这种情况属于南海县。至秦末,赵佗据南海郡称南越王。汉初建立南越国,广宁归其管辖。

汉朝:丁原六年(公元前111),平定南越,恢复南海、苍梧两郡。南海县领番禺、四会等六县,四会从此建立。广宁属于四会县。

三国两晋时,广宁仍属四会郡。

南北朝:南宋元嘉十三年(436年),新设绥建郡,四会郡设赵信、华蒙、华牧、朱华四郡。广宁属于这四个县,与四会县同属于绥建县。赵信县位于衡山、宾衡、五河一带,县城位于苗寨。华蒙县位于津南街道、东乡、坑口、萝岗,县城位于东乡。华牧县位于今天的北城、姜屯、联和、炭步、顾江,县属康谷(今称顾江,属四会县)。朱华县位于水谷、木格、洲仔、石咀、青桂一带,县城位于绿水村。

南北朝:齐、梁、陈仍为隋建郡。

隋朝:隋文帝统一全国,结束了东晋以来的南北分裂。当初也是沿袭旧体制。开九年(589),撤销绥建县,赵信、华牧、朱华三县撤销。四会和华蒙县属于广州,广宁属于这两个县。

唐朝:武德五年(622年),四会县、华蒙县划归南绥州,随后赵信、华北、华牧三县重新划归,广宁再次成为“一新三化”之地。唐太宗贞观元年(627),招入四会,撤入华蒙。南绥州领四会、华蒙、华牧三县,广宁属这三县。贞观八年(634),南绥州改为周振,县不变。五代十国时期,四会、华蒙在南汉时属广州。

宋朝:太祖四年(971),撤蒙古、华牧入四会,属广州,广宁属四会,迁广州。

宗申熙宁六年(1073),四会划归端州(后改名肇庆府)。广宁属于四会和李端地区。

元代:四会郡属肇庆道。当时肇庆属广南西路(广西)管辖,所以四会当时属于广西。后来肇庆划归广南东路(广东),划归江西省。广宁县保持不变。

明朝:洪武元年(1368),南征将军廖永忠率军入粤,决定四会县仍属肇庆府,广宁属四会。世宗嘉靖三十一年(1552),四会郡(今广宁)西北连年动乱,被压迫的汉族、瑶族人民不断揭竿而起,声势渐大,地方官难以平定。嘉靖三十六年,两广军务官唐凯、王益先后率七万余名明军镇压叛乱。嘉靖三十八年,王益、巡抚徐举采纳肇庆知府艺鹭的建议,将广宁县定为四会县太平、橄榄、大浦、永义四郡首府。取广和之意,即“广宁”意为“广和”,广宁成立。建立后仍属肇庆府。

清朝:沿明朝,仍属肇庆府。

民国时期:民国成立后,一开始建立清朝,然后废除国家和政府,设立道和区。民国三年(1914),广东分为六路,广宁隶属广东海道。民国9年,全省分为四个光复区,广宁属于西北绥靖区。民国25年,绥靖区废弃,改为9个行政督察署,广宁县为第三行政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宁九月三日解放,1949,隶属广东省第十一区行政督察署。年份为11,隶属西江行政督察署。1952年5月,广宁、四会合并为广思县,隶属西江专员公署。1954年7月,恢复广宁县建制,隶属于中央驻粤特派员公署。1958 10、广宁、四会两县合并为广思县,隶属高要区行署。65438+2月隶属江门地区行政公署。1961年4月,广宁县再次恢复建制,隶属肇庆特派员公署。1968三月隶属肇庆区革委会。1970 10变更为肇庆区革命委员会。65438+4月0979隶属肇庆地区行署。自1988起属肇庆市人民政府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