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一下辽宁省朝阳的历史进程。
朝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之一,是“东方文明新曙光”升起的地方,是辽西大地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朝阳市位于辽宁省西部,辖区范围为东经118度50分至北纬121度17分,东西跨度约165公里,南北跨度约216公里,边界周长。北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哲里盟接壤,南与辽宁省葫芦岛市、河北省秦皇岛市接壤,东与辽宁省阜新市、锦州市接壤,西与河北省承德市、秦皇岛市接壤。总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327万。中国有27个民族,包括汉族、蒙古族、满族、回族、朝鲜族和锡伯族。现辖5县(市)、2区、168镇。
朝阳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东南虽受暖湿海洋影响,但蒙古高原北部干冷空气经常入侵,形成半干半湿易干区。主要气候特征是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日照充足,日温差大,降水少。年平均气温约5.4度至8.7度,年平均日照时数2850至2950小时。年降水量450 ~ 580 mm,无霜期122 ~ 155天。春秋多风易旱,风力一般2 ~ 3级。冬季盛行西北风,风力较强。
朝阳国土面积广阔,山地、平原、土地类型多样,日照充足,年均太阳总辐射量居全国前列。这种优越的土地光热资源条件,不仅使朝阳成为北方适宜农作物生长和良种繁育的天然基地,而且为农林牧副渔产业的多元化经营和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资源优势。朝阳市已成为全省杂粮、油料、棉花、林果、畜牧业的重点产区。
朝阳市生物资源丰富,常年生长的植物有1500多种,占全省总数的68%。陆生脊椎动物210种,占全省总数的44%。其中农作物、果树、畜禽在省内有一定优势。
朝阳和他的名字一样,和太阳有着不解之缘。永恒的太阳在这里孕育了许多多姿多彩的生物,独特的积温条件、日照时数和日照率使这里成为东北的“青藏高原”。此外,20000平方公里的辽阔土地,765438+万亩耕地,山谷、平原、沟壑、河流,复杂多样的陆地环境,昼夜温差大,雨季炎热的天气条件,使其成为塞北郁郁葱葱、欣欣向荣的绿色植物王国。
在这片沃土上,有极其丰富的农业资源,包括220种木本植物和600多种中草药。小麦、棉花、油料、甜菜烤烟、干鲜果品是该省主要的农产品资源产地。棉花是朝阳的特产之一,素有“塞外银花”之称。西红柿,北票冬季大棚蔬菜的特产,源源不断地销往内蒙古、黑龙江甚至俄罗斯市场。“春天,杏花飘香”“夏天,杏果金黄”。中国四大杏产区之一的朝阳,具有耐旱、耐瘠薄、适应性强的特点,在350万亩宜林荒山上进行了大规模的经济开发,被称为“两杏一枣”工程。年产杏200多万斤、枣300多万斤的农户说:“有个好枣园,都快赶上好儿子了。”朝阳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沙棘林区之一,面积654.38+0.5万亩,占全国的11%,占世界的9%,年产沙棘果5万吨。茂盛的沙棘林也为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动物天堂。沙棘以其极高的药用和保健价值令人惊叹,很快沙棘消费风靡全球。朝阳还是省内外有名的水果之乡,苹果、梨、葡萄、李子、杏子、桃子、山楂品种繁多。中科院一位教授惊叹于朝阳独特的温差、日照等自然条件,堪称全国水果生长最好的地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