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白色在中国历史上总是不祥之兆,在外国却完全相反?

大概是因为死者的葬礼多以白色为主,而外国人的葬礼多以黑色为主。由于丧葬的禁忌,白色在我们的历史中逐渐成为不祥之物。

与白色和葬礼相关的不祥之感起源于周朝,是中国礼仪的起点。连孔子都赞赏周礼,这应该是世人高度赞扬的。在《周礼》中,描述了在葬礼上应该穿白色的衣服。

这里之所以用白色,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的来源。白色是所有颜色中最特别的。它能反射所有的光,而且永远不会被其他颜色调制。

在中国古代,普通人穿着粗糙的衣服,用来做衣服的布料本来的颜色是白色的。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周》在制定礼制的时候,因为普通人的着装特点,更容易举行葬礼,所以把葬礼的主色调定为白色。

其实在我国历史上有一个白色被视为不祥颜色的历史过渡,并不是所有朝代都认为白色是不祥颜色。就像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白色是他们最喜欢的颜色。在那个时候,必须注意所有的绅士,在婚礼上穿白色礼服。

西方对白色的崇拜是因为宗教。西方和我们国家不一样。他们都有自己的宗教,对教义深信不疑,直到今天依然如此。

白色本身不能沾染一丝色彩,否则会特别明显。由于宗教中所宣扬的纯洁、完美等品质,西方很容易联想到白色,渐渐地,白色成为了一种美丽的主色调。

虽然历史上白色被大多数人视为不祥之物,但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民族间文化的大融合,这种观念已经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