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茫月与虫二?

第一次听说“Bug II”大概是80年代中后期。每天晚上,我都追着听电视里的相声《金殿智斗》,是关于甘龙、柳永和小沈阳的。相声是一个很长的单口相声,是刘宝瑞先生的徒弟尹文硕说的。同题材的相声,还有刘宝瑞的单口相声《君臣之争》,以及后来电视剧《宰相刘》《铁牙铜牙的》中的很多情节都来源于这两个相声。

《金殿智慧之战》中说,他们三人游览圆明园百单八景,看到“方壶景区”边上的风和一座牌坊戳在月亮二楼前,上面写着“虫二”二字。乾隆不明白。60步后,他想出这是“浪漫”,并告诉柳永和小沈阳。柳永一听,说他早想通了,在牌坊上写了“无边浪漫”四个字。乾隆不信,往回走了六十步,果然看到柳永书里的墨迹未干。这就留言说“柳永的见识比乾隆大六十步”。

当然,你也不能确定相声里的趣闻。不过毕竟有迹可寻,至少知道“虫二”与乾隆有关。

后来去杭州西湖游玩,湖中央的亭子里有块石碑,是乾隆手书的“虫二”。湖亭在西湖。第一个名字是陆贞亭,也被称为清溪亭。始建于明代嘉靖三十一年(1552),明代万历年间才称胡鑫阁。此亭重建于1953,一楼两檐四面,金色琉璃瓦顶。古人云:“我不打算一百里清游还,孤亭在水云剑。四面驻足空明,城头三面环山”,这是湖中亭的景色,“俯瞰湖中”是古代西湖十八景之一。相传乾隆下江南,夜游湖心亭时,被美景所吸引,写下“虫二”二字,意为“风月无边”。这两个字取自繁体字“岳峰”的中间部分,去掉外框成为“Bug II”。

相声里还有一个线索,泰山上还有一个“虫二”的石雕。后来去泰山的时候看到的。这座石雕位于潘璐西部,泰山万仙楼北侧。清光绪二十五年才子刘廷桂题写,为泰山七十二景之一。刘廷贵,绰号“刘十二”,因十二岁进士,得此号。相传刘廷贵邀杭州友人登泰山时,说起杭州西湖的无边浪漫亭。刘廷贵受到启发,立即写下“虫二”二字,对朋友们说:这里虽没有无边的浪漫亭,却有无边的浪漫亭的意思。据说当时刘廷贵想直接写书名《苍茫月和风》,但之前在江南的时候就写好了。因为忌讳,他灵机一动,写下了《昆虫II》这个书名。这种说法与西湖说法和湖中央亭子里的“虫二”碑相矛盾,说明传说不准确。在景区,总要编一些对自己家有利的故事。其实很多都是虚张声势,就像京剧里的历史,千万不要信。泰山刘廷贵留下的书法石刻有几十块,字迹不错。《昆虫II》是这些石雕中最好的。

但是,这远远没有解决“昆虫II”的起源问题。后来看了清代野史、清人笔记,从楚人得来的《鉴轩集》上看到,引云《鉴轩琐事》:唐伯虎题写妓女项英平云:“风月无边”。每个人都称赞你。祝枝山看到后说:“这是把你们这一代人嘲笑为蝼蚁。”项问其义,山治曰:“风月无涯,非蝼蚁也。”项英终于觉得,美不容易。但是,楚人并不确定唐伯虎是否获奖,他们的赌注是将《知一集》定为千河滩。“日本梦亭集半注半诗于《雨亭随笔》中,有同样的记载。

张岱《快园路古》卷十二《小惠部、谜语、拼读》中有云:“虫二”,而给妓女作斋名,意为“无边风流”。另外,清朝的《下外残篇》里有一句话:人越多越好说话。比如许天池西湖边一朵云游,题目叫《虫豸二》,就叫《月茫茫》。这两篇文章中的徐文长和徐天池都在谈论徐渭。唐伯虎生于1470,卒于1523;徐渭生于1521,死于1593。由此可见,唐伯虎的《昆虫II》早于徐渭。

早些时候,据说和李白有关。湖南岳阳楼三楼,东西两联,东联是短短的八字联:“水天一色;风流无边”,题写为“常··”。湖南美术出版社1985出版的《巴陵之胜》一书中,讲了一个故事,岳阳楼三楼木墙上有三个隐约可见的字迹:一、虫、二。人们一直不明白它的意思。后来李白游览岳阳楼时,看到那是一副字谜对联,即“水天一色,月茫茫”,当即写下了这幅对联。这件事还是个传说,有明显的痕迹。不过李白去过岳阳楼是真的,李白自己的诗为证。李白有诗《十二夏登岳阳楼》,诗中说:岳阳楼观尽,川洞开。看到大雁南飞引起我伤心的心,远处的山在标题一个好月。在高天的上层,呆在椅子上,上传一杯天上的酒。醉后升起的凉风,随风吹着衣袖,我们就要归来。

就算对联真的是李白写的,那“虫二”这个字之前是谁留在木墙上的呢?

浪漫无边,浪漫无边,这“虫二”的线索真的是无边无际,不明不白。但是对于我这样一个喜欢读书,不想知道太多的人来说,知道这些就够了。前段时间在某论坛看到一张照片,说深圳某古村落也有“虫二”的牌匾。可见风月真的是无穷无尽,有机会在附近看到这个“虫二”应该去实地考察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