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伊万国王是谁?
伊凡四世,人称伊凡大帝,是俄罗斯第一位沙皇,也是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伊凡雷帝对俄罗斯影响深远。几百年来关于他的传说数不胜数,对他的历史评价也一直众说纷纭。传统上,伊凡雷帝被认为是暴君。他无情、残忍、多疑,视人命如草芥。尤其是晚年,他几乎陷入了对周围大臣的病态怀疑,并对他们进行屠杀。另一方面,有大量史料证明,伊凡大帝是当时沙俄杰出的政治家和学者。他博览群书,重视教育,进行了大量在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改革措施,为俄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伊凡大帝的父亲瓦西里三世病重时,为了保证儿子日后皇位的稳固,特意上书成立了由七大贵族组成的摄政王会议,由他们辅佐年幼的伊凡,直到他十五岁。这七人都是当时的重要官员,为首的是伊凡的叔叔格林斯基大公,其次是瓦西里三世的弟弟伊凡的叔叔安德烈;瓦西里和伊万·乔伊斯基,家族显赫的兄弟(另一对父子的看法),另外三位是三大公扎哈林、图奇科夫和沃林佐夫。按照瓦西里三世的想法,这样的安排足以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而且可以保证年轻的伊凡有足够的能力对抗反对派聚集的大贵族的杜马。
1533 65438+2月4日,瓦西里三世驾崩。三岁的伊凡登基,史称伊凡四世。虽然瓦西里三世规定摄政王会在他死前协助伊凡,但实际上对国家事务最有影响力的还是伊凡的母亲庞雅文·格利斯卡。年轻的寡妇庞雅文很快得到了他的最爱,一位名叫伊万·奥伯·连斯基的贵族。在奥贝·连斯基的支持下,庞雅文逐渐想出了倾听政治的主意,于是他开始清除摄政王会议。
就这样,瓦西里三世死后不到一年,大公国内部开始分裂,以摄政王会议王党为一方,以为首的侯党为另一方,权力斗争开始了。第一轮,后党与王党之争以太后的胜利而告终。
庞雅文攻王党的突破口是1534年夏高级将领的叛逃。今年8月3日,一直在莫斯科南郊谢尔普领导军政的贝尔斯基大公、大名鼎鼎的利亚茨基叛逃到立陶宛大公国。两天后,受变节的影响,以摄政王议会为首的贵族格林斯基大公被捕入狱(另有说法称被杀),随后沃林佐夫大公也被逮捕。接下来,掌握军权的别尔斯基和沃罗津斯基家族也受到牵连,多人被捕。经过一系列的逮捕,庞雅文在连斯基的支持下成为摄政王,实际上垄断了权力。
在庞雅文·格利斯卡摄政期间,莫斯科大公国与立陶宛、克里米亚和喀山交战多年。为了保证莫斯科大公国的稳定发展,当莫斯科大公国在这些军事冲突中占了上风的时候,格利斯卡皇后成功地与这些敌对国家讲和。此外,格利斯卡还进行了一项重要的金融改革——在俄罗斯货币体系中增加了一种新的货币单位:戈比。按照欧洲的习惯,戈比被规定为卢布的二级货币,100戈比等于1卢布。
1538年4月3日,摄政四年后,格利斯卡突发疾病突然去世。历史学家认为王太后格力斯卡是被毒死和谋杀的。无论如何,年轻的伊凡成了孤儿。王党卷土重来。格莱斯卡死后六天,她逮捕了王太后的宠臣奥伯·连斯基,并把他关进监狱准备处决。以乔伊斯基兄弟为首的王家回到摄政王会,操纵伊凡处理国事。虽然乔伊斯基兄弟闻名于世,但他们对伊凡四世毫无敬意,年纪轻轻就欺负伊凡,在法庭上为所欲为,甚至公开侮辱伊凡和他的智障哥哥尤里。瓦西里·乔伊斯基死后,伊万·乔伊斯基成为摄政王。
乔伊斯基的摄政王在1540年被大贵族的杜马驱逐,由正直的贝尔斯基大公取代。两年后,乔伊斯基再次卧底,推翻贝尔斯基,再次成为摄政王。乔伊斯基一上台就迫害反对他的朝臣,逮捕并杀害了许多支持伊凡和贝尔斯基的大臣。
乔伊斯基执政时,只注意监视宫廷以上的大臣,却忘了留意早熟的年轻大公伊凡四世。1543 12.29、大贵族杜马开会期间,当时十三岁的伊凡四世突然命令侍卫逮捕乔伊斯基。虽然当时乔伊斯基在伊凡身边和朝中安插了不少亲信,但事件发生突然,没有人认为伊凡能做到,更没有人在朝廷上公开反对大公。支持伊万的大臣们趁机铲除了乔伊斯基在朝鲜的影响,同时推举伊万的两个叔叔米哈伊尔和尤里·格林斯基为摄政王。
1546 12,伊凡四世决定负责。次年,65438+10月,16年,伊凡登基,正式自称沙皇。拜占庭的宗主教约瑟夫和其他36个拜占庭教区的主教都承认伊凡的沙皇称号,这是东正教会承认的。这是对“君权神授”和“莫斯科是第三罗马”的正式承认,即俄罗斯君主的权力来自上帝,莫斯科是君士坦丁堡的继承人,是对神权和君权的双重法律承认。于是,沙皇俄国诞生了。
伊凡登基后不到一个月就结婚了——王后是朝臣罗曼·扎哈林-朱尔杰夫的女儿娜斯塔·科什金娜。纳斯塔·西是俄罗斯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她以性格温和、心地善良而闻名。罗曼诺夫家族因为女儿的落后而成为达官贵人,从此自称罗曼诺夫家族。一百年后,罗马诺夫家族在俄罗斯建立了继柳里克王朝之后的第二个王朝,俄罗斯帝国的第一个皇帝彼得一世根据家谱是纳斯塔·Xi的侄子。
雄心勃勃的年轻沙皇开始进行一系列政治和军事改革,旨在加强中央集权,实现富裕强兵的目标。1547莫斯科大火后,伊凡四世平定了城中谣言引起的骚乱,随后开始组建自己的智囊团。
伊凡四世和他的智囊团进行了一系列重要改革,包括建立了新的贵族代表机构——士绅会议,随后建立了俄罗斯历史上第一个处理政务的行政衙门。后来这个行政衙门成了中央政府的前身,从此外交衙门和刑事衙门就从这个部门中分离出来了。伊凡四世还改革了司法制度,改变了以前督军和领主垄断俄罗斯城镇司法权的局面,规定所有刑事案件必须有当地贵族和士绅参加,某种意义上就是陪审团制度。对沙皇俄国来说最现实的改革是军事改革:伊凡四世下令建立职业国家军队,将原有城市中类似民兵的武装统一为常备军,并任命贵族为这些军队的将军;服役的概念被正式引入,规定任何领薪水的人都必须在军队服役。这样,全国各地的贵族子弟被分配到军队担任各级将领,而贵族子弟获得官衔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在战场上获得军功。此外,伊凡四世还建立了一支全新的兵种——射击军,驻扎在莫斯科。它装备精良,配备了当时最先进的火器。与冷兵器时代的军队相比,射击军队无疑是沙皇俄国的精锐部队。后来的历史证明,在200多年的俄罗斯历史中,射军发挥了重要作用。
伊凡四世也正式确认了俄罗斯的国徽。从伊凡四世开始,俄罗斯的国徽不仅仅是从拜占庭继承下来的双头鹰,更是Ryurik家族的家徽——带有圣乔治立即挥舞长矛刺杀一条龙图案的盾牌。这个国徽图案在联邦俄罗斯一直被罗马诺夫王朝沿用至今。
1552年,伊凡四世执政六年。22岁的伊万踌躇满志。在成功地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加强中央集权,稳定内政之后,他决定继续他的祖先和父母未完成的扩张。他选择的第一个目标是喀山汗国。
伊凡四世登基之初,随着祖祖辈辈的大力扩张,俄罗斯实际有效控制的领土已经相当于现代德法两国的总面积。俄罗斯领土北起卡累利阿半岛,西至普斯科夫-斯摩棱斯克-戈梅利-切尔尼科夫线,与立陶宛王国接壤。西南与克里米亚汗国接壤,边境线从库尔斯克和埃列兹一直到伏尔加河和苏拉河的汇合处。再往南就是顿河草原,这里生活着大量的哥萨克人,包括斯拉夫人、高加索人和鞑靼人,然后是鞑靼人建立的诺盖汗国和诺盖汗国。在伏尔加河流入里海的河口,是鞑靼人建立的阿斯特拉罕汗国。东面,是俄罗斯的老对手喀山汗国。
这里有一个有趣的历史现象:在伊凡四世统治初期,在沙皇俄国的南部、东部和北部,所谓的边界线其实是一个地理概念,模糊不确定,没有明确的边界标志,可以理解为一个大致的势力范围。但在西部边境,也就是与利沃尼亚骑士团和波兰立陶宛王国的边境,与今天俄罗斯的西部边境惊人的相似。唯一不同的是,切尔尼戈夫等地当时已经在俄罗斯境内(现在属于乌克兰境内),乌克兰首都基辅当时位于边境;另外,沿着波罗的海的海岸线,有一块宽度为70-100公里的狭长地带,也就是今天圣彼得堡一带,当时还是利沃尼亚的领地。以后,为了争夺波罗的海,沙俄与欧洲邻国进行了长达25年的战争。
俄罗斯人口最密集的地区自然是莫斯科。根据当时的统计,莫斯科有41.5万户,居民超过65438+万人。当时俄罗斯在北方地区建立了少数几个聚居地,最北的聚居地已经建在了北极圈内。
伊凡四世经过一系列政治和军事改革,极大地巩固了中央集权,牢牢掌握了政权和军队。首先,这体现在陆军的作战能力上:当时俄军装备了16世纪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火炮,并相应建立了一个新军种——炮兵,成为欧洲最强的军队之一。经过几年的作战,俄军拥有了大量的火炮。
根据当时神圣罗马帝国驻沙皇俄国的大使约翰·科本泽利写给马克西米利安二世皇帝的密函,俄军每发动一次大规模战役,至少要出动上百门大炮。原本建于中世纪的不可逾越的高大坚固的城墙已经无法阻挡俄罗斯大炮的轰击。此外,伊凡四世还下令铸造重炮,实际重达数吨,每发炮弹重达数百公斤。每当战场上俄军枪炮轰鸣,往往能给敌军造成极大的心理震撼。
伊凡四世订购的枪支不仅威力强大,而且使用寿命非凡。每门大炮都服役了几十年,有些大炮在十七世纪还在使用。这当然是因为当时的火炮结构简单,体积庞大,不易损坏;但另一方面,当时俄罗斯的火炮铸造技术高超,金属锻造也达到了一定的水平。这也是火炮使用寿命长达百年的重要原因。
在俄军完成以枪换枪后,野心勃勃的伊凡四世决定像他的祖先和父母一样扩张疆土。第一个目标是喀山汗国。
当时喀山汗国和克里姆汗国的统治者都出自吉雷家族,当年喀山汗国的君主也是从克里姆汗国迎进朝鲜的。在莫斯科忙于内乱时,喀山汗国多次入侵莫斯科东部边境城镇,主要目标是下诺夫哥罗德、维亚特卡、弗拉基米尔、科斯特罗马等城镇。
伊凡四世决定亲自征讨喀山,目的不仅仅是让喀山俯首称臣,成为附庸国,而是彻底征服喀山,将其纳入俄罗斯版图。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俄罗斯的伊凡三世曾三次前往喀山汗国。由于天气和兵力不足,前两次东征都失败了。
1552 10,伊凡四世第三次率军出征喀山汗国。这次伊凡四世带来了一支654.38+0.5万人的庞大军队,装备了654.38+0.5门火炮。喀山抵挡不住俄军的进攻,很快就沦陷了。统治了百年的喀山汗国灭亡了。
伊凡四世废除喀山汗,其大将亚历山大·乔伊斯基被任命为喀山监军,喀山正式纳入俄罗斯版图。
历史学家承认,征服喀山对俄罗斯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战略上,改变了俄罗斯强敌包围的恶劣地缘政治局面,在东部打开了缺口,解除了俄罗斯在东部的巨大威胁,使边境城镇免遭鞑靼骑兵的频繁袭击。从长远来看,这让俄罗斯得以用分而治之的战术逐一摧毁周边列强,将领土扩张推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其次,喀山汗国的灭亡,扫除了沙俄东进的最大障碍。征服喀山后,可以东渡乌拉尔,沿伏尔加河南下到里海,这样西伯利亚和阿斯特拉罕就成了俄罗斯的对象。
为了纪念征服喀山汗国,伊凡四世下令在克里姆林宫前的广场上建立了一座教堂,名为圣母院,即今天红场的阿森松堂。
喀山汗国灭亡后,俄罗斯加紧了在伏尔加河流域的殖民。俄罗斯各地的移民大规模东移,洪水越过伏尔加河和乌拉尔山脉。毛皮和木材成为滚滚财富,通过喀山流入莫斯科,使俄罗斯在与欧洲的贸易中获得巨额利润。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喀山已经成为一个繁荣的民族杂居的城镇。
随后几年,伊凡四世派将军谢米亚金和切列米辛诺夫出兵攻打阿斯特拉罕汗国。在顿河哥萨克骑兵的帮助下,两次重创阿斯特拉罕汗国主力,最终不流血占领了伏尔加河和里海交汇处的首都阿斯特拉罕。1556,阿斯特拉罕汗国灭亡。就这样,伊凡四世的沙皇俄国征服了整个伏尔加河流域,疆域延伸至里海沿岸,触角伸向高加索、中亚和西伯利亚。此时,西伯利亚汗国、诺盖汗国和南方草原上的哥萨克人名义上已经向莫斯科投降。哥萨克人为沙皇守卫着南部边疆,以实际独立的地位和新占领土地的条件成为开辟东部领土的先锋。
在取得一系列辉煌的军事和政治胜利后,伊凡四世开始集中精力对付克里米亚汗国。
喀山汗国和阿斯特拉罕汗国相继灭亡后,吉列王朝的克林汉·德夫莱特一世发誓要把阿斯塔拉汗和喀山恢复到祖国。德夫莱特还没来得及采取行动,1558年莫斯科的盟友、波兰将军维什涅维斯基就率军在亚速海口击溃了克里米亚军队,随后又被1559年伊凡四世派来的名将阿达舍夫击败,克里米亚汗国军队退守克里米亚半岛。
阿达舍夫征服了因贩卖人口而繁荣的港口城市凯兹列夫,解救了大批俘虏和奴隶。阿达舍夫的军队虽然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但是却没能攻下汗国腹地的克里米亚半岛,没能对汗国造成毁灭性的打击。作为反击,德夫莱特一世的克里奥尔军队和奥斯曼-土耳其联军两次入侵阿斯特拉罕,但都被阿达舍夫率领的俄军击败。
然而,屡战屡败的德夫莱特一世并未就此止步,继续向北探索俄罗斯,最终在短短三年内攻占莫斯科,成为克里米亚汗国历史上的传奇。
伊凡四世对外扩张频频得分,国内政局动荡。宫廷中的事件逐渐改变了伊凡四世的性格。
1553年,伊凡四世突然生病发高烧。宫廷御医束手无策,随即有消息称沙皇将死。沙皇病重的消息一出宫,大贵族立刻激烈争权,为以后的权力划分而激烈争斗。激烈的竞争已经到了公开的程度。但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伊凡四世奇迹般地康复了。从此产生了第一个关于伊凡四世的传说:据说当时伊凡四世确实死了,然后另一个人接替了他的位置;另一种说法是,伊凡四世当时并没有死,只是高烧导致他发疯。从那以后,他就自称是流浪者瓦西里·布拉尼(Vasily Blarney)。但这两种说法都没有得到正史的认可。
为了争夺波罗的海,沙俄在这一地区与邻国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战争。在伊凡四世时代,俄罗斯的边界是楚德湖北岸和拉多加湖西岸,与芬兰湾平行,距离最近的俄罗斯领土芬兰湾只有70公里。获得进入波罗的海的通道,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领土扩张,还有巨大的战略和经济利益。如果俄罗斯能在芬兰湾建立港口,就可以贯穿整个北方贸易路线,自己出海,在英国和丹麦进行自由贸易,不经过波兰、立陶宛或瑞典;其次,没有港口城市,就无法建设强大的海军,也无法保证俄罗斯在这一地区的政治存在。
1556年,俄军向瑞典发起进攻。这场战争持续了一年,以《诺夫哥罗德和约》的签署而告终。这场战争并没有给伊凡四世带来任何实际的结果:双方边界依旧,各自归还对方的俘虏。唯一值得注意的是,瑞典无条件释放了俄罗斯战俘,而俄罗斯是在收到瑞典的赎金后才归还的。
1558年,伊凡四世发动了对利沃尼亚的进攻。战争开始后,俄军接连获胜,连下四城,利沃尼亚秩序遭受重创。战争一直持续到1559年,利沃尼亚实际上已经不存在了,其领土被纳入波兰、立陶宛、瑞典和丹麦的势力范围。
当时,关于沙皇俄国的各种可怕传说在欧洲各国广为流传。从普通百姓到王子和君主,很少有欧洲人去过莫斯科。道听途说的结果就是把俄罗斯想象成一个半开放的国家,把俄罗斯人想象成吃他们头发喝他们血的野蛮人。可以说,欧洲把俄罗斯比作鞑靼人和奥斯曼土耳其。
俄罗斯在波罗的海沿岸的军事行动引起了欧洲的恐慌。那么波兰、立陶宛、瑞典和俄罗斯之间的战争就不可避免了。即将随着俄军胜利而结束的利沃尼亚战争,变得长期化。参战各方停止了战斗,继续说着打着,战争就这样一直持续到1583。最终,俄罗斯没能获得进入波罗的海的通道。持续了25年的利沃尼亚战争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反而以瑞典占领俄罗斯西北领土的6个城市而告终。
1560年,伊凡四世的王后纳斯塔·Xi·格利斯卡突发疾病去世。实际上,女王是中毒而死的。400多年后的21世纪初,俄罗斯科学家打开格利斯卡女王的棺材,对纳斯塔的头发取样进行化学分析,在她的体内发现了大量的铅、汞和砷,证明了伊凡四世女王确实是被毒死的。
妻子去世后,伊凡四世的性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变得越来越多疑和冷漠。伊凡四世对周围大臣和贵族的怀疑逐渐转变为猜忌甚至仇恨。总是想着如何巩固君主制,削弱贵族势力的伊凡四世变得暴躁易怒,开始攻击大臣们。
1562年,伊凡四世宣布“废除封臣”,直接剥夺所有贵族的领地,并宣布俄国所有土地归沙皇一人所有,大概就是所谓的“天下之大,岂是君王之地?”此时的沙俄是典型的君主集权国家,实行分封制。所有的分封督军和贵族都代表沙皇统治自己的领地,也就是所谓的“领地,不为诸侯”。于是,失去领地的贵族成了靠国家俸禄生活的“公仆”,不仅被剥夺了权力,还陷入了经济上受制于沙皇的境地。
沙皇的行为招致了许多贵族的一致反对。被镇压后,不少贵族秘密联系波兰立陶宛王国,甚至有激进贵族计划推翻伊凡四世,另立新沙皇。这导致伊凡四世采取严厉措施镇压贵族。
伊凡四世首先清洗了他最近的大臣,提拔了一些并不高贵的大臣。正是因为他们的非贵族背景,赢得了沙皇的信任。而这些近臣也不遗余力地通过铲除朝中王公贵族和大臣来赢得伊凡四世的信任和宠爱。在这些现代大臣中,最著名的是帝国朝臣格里高利·斯库拉托夫。由于身材矮小,他被人戏称为“矮子斯库拉托夫”。
1564 65438+2月3日,伊凡四世离开莫斯科,前往莫斯科附近的小城阿列克山大罗夫。在这里,伊凡四世给莫斯科的皇宫发了一封亲笔信,指责莫斯科的主教和贵族与波兰立陶宛王国勾结,指控他们叛国。伊凡四世说,他深感屈辱,宣布退位,不再当沙皇。但与此同时,伊凡四世是否表明了谁将继承王位?当诏书传到莫斯科时,朝中大臣和主教们都哑口无言:众所周知,伊凡四世所谓的叛国罪名是凭空捏造的,他宣布退位而不指定继承人,显然是在做姿态。但是,这些大臣们并不想成为奉承者,他们不想公开赞扬伊凡四世,也不想表现出他们的忠诚。最后他们只好沉默,没有回应。
莫斯科官员的沉默激怒了伊凡四世,他认为这种沉默是不忠的表现。伊凡四世宣布建立灭宗区,并在灭宗区境内挑选精壮青年,严格训练,建立沙皇的皇军。所谓藩属地区,是沙皇直接管辖的,在行政上是沙皇直接管辖的。旧金山地区覆盖了莫斯科周边的几个城市和莫斯科的几条街道。在封建地区,只有皇军执行沙皇的意志,集司法、审判、执法于一体,只对沙皇负责。这使得伊凡四世可以在任何时候按照自己的意愿逮捕任何人,不经过任何司法程序随意给他定罪,处置他。
帝国士兵骑着马,全副武装,身后背着扫帚,象征着要扫除一切“汉奸”;马脖子下面挂着一个狗头,象征着对沙皇的忠诚,随时准备按照沙皇的意愿杀掉任何人。他们整天在旧金山地区巡逻,逮捕了一大批“叛徒和叛逃者”的贵族。大部分被捕者很快被处决,少数人侥幸活着,却被流放到北部高寒地区。据史料记载,有时一天之内处决了这么多人,以至于流经阿列克山大罗夫的谢尔纳河都被染红了。
伊凡四世在基本上消灭了他的两个大臣后回到了莫斯科。此时,伊凡四世的专制权力达到了顶峰,全俄罗斯一片寂静,没有人敢发表任何与沙皇相悖的言论。
在贵族集体失声的时候,只有代表神权的教会敢于公开反对沙皇。1568年,德高望重的菲利普主教拒绝支持伊凡四世的封建制度,多次声称沙皇的行为是逆天的,不符合基督教原则。伊凡四世并不害怕,因为菲利普主教受人尊敬,以上帝的名义说话。一怒之下,他下令将菲利普主教投入监狱,第二年,他在狱中被侏儒斯库拉托夫勒死。
在杀死贵族之后,伊凡四世并没有停止,清洗和镇压的浪潮被沙皇的皇军进一步放大。密报称,伊凡四世认为诺夫哥罗德与波兰立陶宛王国暗中勾结,密谋兵变,于是派帝国军进城大肆抓捕处决,诺夫哥罗德被帝国军一网打尽。
伊凡四世因为在消灭诸侯的过程中表现出的恐怖手段而获得了“伊凡雷帝”的称号。
但其他史料表明,伊凡四世的独裁统治可能被夸大了,镇压和清洗并没有达到传说中的规模。例如,他亲自赦免了许多贵族,并严格遵守基督教教义,保持行政清明。作为沙皇,他每天早上四点起床处理政务,每天花大量时间在教堂祈祷。以虔诚的东正教徒自居的伊凡四世极力表现自己的慷慨和善良,却依然背负着暴君的名声。
现在废藩前后的历史大多来自于外国驻俄使节和反对伊凡四世的贵族的记载。当时俄国的印刷出版远不如欧洲发达,俄国宫廷史家记载的历史流传也远不如前者。换句话说,伊凡四世失去了话语权,在新闻战中败给了反对派。但当时的伊凡四世并不在乎自己的历史声誉,他只在乎如何巩固君主制。
国内政局的动荡不可避免地导致外敌的大规模入侵。南方一直在找缺口觊觎俄罗斯的克里米亚汗国集结兵力,开始进攻俄罗斯。
在此之前,克里米亚汗国从未停止入侵沙俄南部地区。早在伊凡四世消灭诸侯之前,克里米亚汗国就在1552年与土耳其联军会师,出动7000余骑兵至图拉附近,被当地守军击退。后来又有6万多人的军队入侵,但又被谢列梅捷夫大公率领的7500人的精锐射军再次击退。
1571年,波兰的立陶宛国王西格蒙德·奥古斯特(Sigmund Auguste)劝说克利姆汉德雷特一世进攻俄国。德夫莱特一世一直视自己为鞑靼汗国之首,之前也曾发誓要恢复喀山汗国和阿斯特拉罕汗国,所以做了充分的准备,进军北伐。这一年,德夫勒特一世从汗国集结了四万精兵,此外还从大小诺盖汗国和高加索地区招募了切尔克西人,出兵北方。不久,克里米亚汗国的联军抵达俄罗斯腹地,占领了莫斯科以南的大片土地。德夫列特一世起初并不打算进攻武器精良、粮草充足的莫斯科,但在北伐途中,他遇到了一小部分背叛伊凡四世的俄军,来到了克林汉。根据叛军透露的信息,俄罗斯不仅因封臣失踪引发政治动荡,今年还遭遇大规模饥荒。此外,数十万人死于饥饿和瘟疫,莫斯科空虚,无力对抗克里米亚军队。德夫莱特听到后,立即决定全力进攻莫斯科。
德弗利特一世是一名优秀的军事指挥官。在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我依然不敢轻敌。他派出少量兵力,佯攻被俄军严密把守的莫斯科南大门谢尔普霍夫要塞。他率领主力绕过要塞,向西渡过乌格拉河,从西南进攻莫斯科。莫斯科西南有6000名守军,很快就被消灭了。从那时起,德武勒特的军队没有遇到任何有效的抵抗,到达莫斯科的大门。
伊凡四世曾经有很多妻子,史书上正式记载的有七八个。根据东正教规定,沙皇只能结婚三次,其他妻子都是非法的,不能被教会承认。十月革命前,结婚生子等民政事务不是行政部门的职责,教会有权承认婚姻是否合法有效。在伊凡四世的第一任妻子纳斯塔·Xi于1560年夏天被毒死后,伊凡四世次年再婚,但他的第二任妻子很快去世。之后,伊凡四世的第三任妻子还没结婚就去世了,于是他频繁再婚,直到第八任妻子。
教会只承认伊凡四世的前四任妻子合法。这四位妻子是在得到教会承认后才被正式宣布为女王的。伊凡四世频繁再婚在当时是不寻常的。
伊凡四世是虔诚的东正教徒。他一方面严守教义,但另一方面在妻子被杀后,性格变得多疑暴躁。他的一些第二任妻子被伊凡四世怀疑,盛怒之下下令投毒或投河自尽。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伊凡四世一直想有个继承人。
伊万和纳斯塔西生了五个孩子,大女儿安娜和二女儿玛丽亚都在很小的时候夭折了。之后伊凡又生了一个儿子德米特里,他本可以成为王储,但在德米特里两岁的时候,却意外被保姆扔到河里淹死了。伊凡和纳斯塔·韦斯特此后的两个儿子,一个叫伊凡,一个叫费奥多,是个智障的小儿子(历史惊人的相似:伊凡四世的弟弟尤里也是智障)。伊凡四世和其他三位合法妻子都没有孩子,所以伊凡四世只有两个儿子,伊凡和费奥多尔。费奥多智力低下,无法继承统一,于是伊凡成为唯一继承人,被立为王储。
1580年,伊凡四世最后一次结婚。他的最后一任妻子生了一个儿子,伊凡给他取名迪米特里。因为这段婚姻是教会认可的,迪米特里被认为是非法生育的私生子。
这一年,在伊凡四世的主持下,智障儿子费奥多尔结婚了,新娘是废除封建领主时期的帝国将军戈多诺夫的女儿伊琳娜。婚后,戈多诺夫家族成为皇族,于是整个家族都被提升了等级,家族的长子鲍里斯被授予大贵族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