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摄政王载沣在清朝灭亡后突然消失了?
作为溥仪的实际生父,艾辛吉奥罗?载沣被任命为摄政王,代理元帅陆海军,并成为实际统治者在最后三年的清朝。
这个载沣不是普通人。他的祖父是道光,父亲奕譞亲王是慈禧太后的妹夫,二哥是光绪皇帝载湉,载淳是慈禧太后和咸丰帝的独子。同治皇帝去世后,傅仪成为慈禧太后的孙子。
有了这样的多层关系,载沣不仅是皇族正统,还是慈禧的娘家侄儿,也是小皇帝傅仪的生父,所以在傅仪登基后,年仅25岁的载沣成为摄政王。
含着金钥匙出生,载沣的政治生涯像火箭一样上升。7岁攻打醇亲王,18岁作为光绪皇帝特使赴德,圆满完成?赔礼道歉的任务,大方得体的政治表现,赢得了慈禧的肯定。两年后,他被提升为带扈从大臣,肩负守卫京城的重任,官至大员。23岁时,他教军务大臣学会走路,成为国家权力中心军部的年轻实习生。他前途无量。
摄政王集结军队的优越权力
儿子傅仪上位,载沣成为摄政王,他的儿子自然要静观其变。傅仪上台的时候,也是大清帝国风雨飘摇的时候。此外,慈禧之死留下了巨大的权力真空,高层的权力平衡被打破。
载沣属于皇家年轻一代,他的第一个举措是夺取军事权力。此时最大的军权掌握在兵部尚书铁良手中,而身为军务尚书兼外务大臣的袁世凯虽不直接掌控军权,但在军中的影响力却不可小觑。铁良是皇族,所以可以暂时不动,但袁世凯是汉人。他的北洋集团很强大,被很多皇亲国戚看重?曹操和刘裕?慈禧在世时住在镇上,现在慈禧不在了,这个人必须除掉。
而且,酒精王子载沣据说与袁世凯有过节。在一次会议上,他甚至拔出手枪,抵着袁世凯的胸口大声说:“我太霸道了,我是我儿子的叛徒!”经过奕劻的劝解,才作罢。
按照载沣的意思,袁世凯应该被处决。但袁世凯的北洋军直接示威,宰相奕劻、张之洞出面劝阻。他也怕引起兵变,被迫放弃了杀袁世凯的念头。袁世凯也很识趣,自称病了,交出官职,回河南老家养病。
接下来就是对外释放铁良,迫使他交出兵权,然后安插自己的年轻派系势力如宰勋、载涛、梁弼等,从而基本稳定局势。
与袁的战斗最终失败了。
此时,全国革命思潮风起云涌,朝廷内部要求革命、实行君主立宪的呼声越来越强烈。为了维护清朝的统治,载沣不得不重启“预备立宪”。到1911年5月,向前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废除了军部等机构,宣布了内阁官制,组建了新内阁。清朝的王子奕劻被任命为宰相。13名国务大臣中,汉族官僚4人,蒙古族旗人1人,满族8人,其中皇族占5人。他们被嘲讽为“皇家内阁”,被称为改革,彻底暴露了中央集权的目的,引起朝野的强烈骚动。
在此背景下,19110+00爆发了武昌起义,革命风暴已经波及全国,清廷岌岌可危。为了镇压革命,载沣病得很重,不得不请袁世凯出山。
如果不能得到袁世凯的首级,局势将不再由载沣主宰。在袁世凯面前,年轻的摄政王载沣真的很嫩,或者说太弱了。
几经讨价还价,袁世凯被清廷任命为钦差大臣,控制湖北的水陆两军。同时,在袁世凯的要求下,载沣宣布解散皇家内阁,任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至此,袁世凯出兵进攻武汉革命军,夺取汉口,然后北上组建汉人占多数的新内阁,迎合了维新派的呼声,在全国赢得了更大的名气,从而掌握了清朝的军权。
形势比人强。心灰意冷的州监狱摄政王载沣悄然下台,结束了他短暂而痛苦的三年国家生涯,退居官邸,从而退出历史舞台。
载沣的倒台直接把年轻的皇帝宣彤推向了老谋深算的袁世凯,结果是可以预料的。在袁世凯的政治操纵下,民国元年(1912)2月12日,玉龙太后发布清帝退位上谕,宣彤皇帝溥仪宣布退位。
平淡幽静以保声誉
载沣作为摄政王,为清朝的统治在政治、军事和经济上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他不是后人指责的无能君主,而是一心维护清朝的统治和皇族的权力,排斥汉人官员,皇族成员无用武之地。清廷的覆灭是大势所趋,不是他和载沣能够挽救的。
看清形势的载沣对时代更加敏感,没有依附的力量。辞去摄政王后,他不再过问政治,也不参加老幼复辟活动。他甚至不同意傅仪甘心做日本的傀儡,建立冰冷的伪满洲国。
离开权力中心后,载沣为什么隐藏起来,过着没有声音和图像的生活?Palm认为主要有三个原因。
首先,他是一个想过平淡生活的人。
作为八旗子弟,不奋斗也能过上无忧无虑的奢华生活,更别说骑自行车了。
提一个笼子,提一只鸟,吟诗作画,唱一出戏,听一首歌,等等。虽然载沣当上了摄政王,但他骨子里还是和其他八旗子弟一样。他没有奋斗的动力,只想安安静静地做一个王子。而且他本人也很大方,谦虚善良,对这个世界很淡泊。
据说他只是在对待亲戚的重要事件时露了一下脸,寒暄了几句,就赶紧起身离开了。
当了摄政王,可以走出权力中心,远离政治漩涡,回归初心,过自己平淡的生活,这是好事。
第二,他对政治权力不感兴趣。
生在皇族,难免要和权力打交道,也因为处在核心,所以知道政治权力的险恶。于是当慈禧太后下定决心在宫中抚养儿子溥仪,准备继位时,春王府并不高兴,却突然大乱,哭得像个刑场,载沣伤心欲绝,溥仪的奶奶老福晋也晕倒了。
为什么?政治太危险了。他的二哥光绪皇帝和同治皇帝不是都死在政治的漩涡里了吗?大清国是慈禧这种能干的女人撑起来的,那就让她们玩政治,不为我做什么。
正如溥杰在《父亲的酒王子载沣》中描述的那样:虽然我的父亲已经成为国家最高权力的人,但他是一个诚实的人,和我的祖父一样,他把权力看得很轻。所以当载沣辞去女王职务时,她高兴地对家人说。从现在开始,我可以回家抱孩子了。?权力的彻底丧失,反而使载沣从此洒脱起来,安心地过着自己的生活。
第三,他的思想比较文明。
毕竟他比较年轻,又出过国。18岁的德国之行,让载沣大开眼界,感受到了世界的变化,所以他表现出了祖先无法想象的气度和豁达。据说载沣对西方科学技术非常感兴趣。他是第一个穿西装剪辫子的王公。他最早使用汽车和电话,一直被视为晚清新锐人物。
应该说,载沣非常清楚清朝的崩溃和革命的不可逆转的趋势。后来,他没有主张用武力镇压革命或站出来反对宣彤皇帝?退位?他从来不积极参加旧人的复辟活动,说明他的思想更文明,更符合时代潮流。尤其是在?满洲国?在不去东北的问题上,充分展现了民族气节、政治胆识和勇气,挽救了夕节。
据说载沣的父亲老淳亲王给后代留下了一幅家训对联:财富也大,生产也大,后来后代也大难临头。你要问这是什么,后代也是勇武多钱,不怕各种大事,至死不罢休。财富也少,产量也少。后来后代也小了。如果问这个原因,后人钱少胆子小。有些行业懂得保护自己,过于节俭。纵观载沣的一生,他似乎理解了父亲的家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