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3d打印技术出现在20世纪初。
3D打印技术又称“增材制造技术”或“增材制造”,是一种自下而上叠加材料的制造技术。3D打印是一种与传统制造方式完全相反的制造方式。它基于CAD模型数据。通过增加材料的层层制造,可以实现小批量、个性化的私人定制。3D打印技术的核心理念源于美国,
1982年,j.e.Blanther在其专利中提出了分层制造的思想。1902 Carlo Baese提出了光聚合物作为制造材料的原理。1968年,查尔斯·赫尔成功地对数字数据进行三维建模,引入光固化方法,并于同年创立了世界上第一家3D打印设备公司。随后的二三十年,出现了“熔融沉积”、“选择性激光烧结”和世界上最早的全彩色3D打印技术“立体喷墨打印”。在C.R.Dechard发明“选择性激光烧结”后的几年里,德国弗劳恩霍夫研究所基于“选择性激光烧结”原理,成功提出了“金属粉末选择性激光熔化技术”,可以直接成型金属零件。3D打印作为快速成型领域的一项新技术,是一项极具潜力且正在高速发展的技术。2014年4月,英国著名杂志《经济学人》发表专题报道,指出全球正在进行第三次工业革命,3D打印技术是其中的代表技术之一。
同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将“增材制造创新中心”确定为首个制造业创新中心,并将3D打印技术列为《时代》杂志“美国十大发展最快的行业”。随后被美、英、日、中等主要国家写入国家发展战略。说了这么多国外3D打印技术的发展,我们再来看看国内3D打印技术的发展。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国内很多学校都开展了3D打印的研究,比如以FDM为主的清华大学,以SLA为主的Xi交大,以SLS为主的华中科技大学。1994成功研发第一台3D打印设备。自2000年起,北航历时5年成功突破高性能金属零件快速成型关键技术及其成套装配技术,使中国成为第二个掌握该技术的国家。此外,湖南华数高科技有限公司成为全球唯一拥有完整SLS产业链的企业。